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世达赖喇叭仓央嘉措-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杜齐《西藏中世纪史》:“在黑河附近;仓央嘉措丧命。”
 11、伯戴煦(L.PITEEH)《SHINA AND TIBET IN THE EARLY  18TH  CENTARY》:(仓央嘉措)“于1706年11月14日死于公噶瑙湖附近。虽然按意大利传教士的说法;传闻他是被谋害的;但汉、藏的官方记载都说他死于疾病。而没有什么充分的理由可以怀疑他的真实性。”
 另外;贝尔(C.BELL);柔克义(W.W.ROOKHILL)等人;也均持此种看法。
由于仓央嘉措的诗歌成就巨大;在西藏流传甚广甚久;又由于他的遭遇直接关系到当时西藏的政教历史;所以也成为许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对他结局也有种种记载。
 综上所述;一致认为仓央嘉措是在赴京途中死去的;略有不同的是死亡的具体地点;他们分别记述为“青海道”、“西宁口外”、“工噶洛”、“青海”、“青海湖”、“黑河附近”、“公噶瑙湖”等处;总之未超出西宁以西那曲以北的地域范围。再一个不同之点就是;仓央嘉措到底是怎样死的;他们分别使用的是“死”、“病故”、“圆寂”、“丧命”、“被弄死”、“被谋害”等词句。其实不是病故就是被谋害;只有这两种可能,而没有第三种可能,因为藏族人的观念和习俗是不赞成自杀的;何况仓央嘉措也完全没有自杀的必要和理由。
 对于仓央嘉措的享年;有的说24岁;有的说25岁。他诞生于公元1683年;逝世于1707年;应当是24周岁;25岁是按虚岁说的。
 持“遁去说”的有:
 1、法尊《西藏民族政教史》卷六第六节:“次因藏王佛海与蒙古拉桑王不睦;佛海遇害。康熙命钦使到藏调解办理;拉桑复以种种杂言谤毁;钦便无可如何;乃迎大师晋京请旨。行至青海地界时;皇上降旨责钦使办理不善;钦使进退维艰之时;大师乃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印度、尼泊尔、康、藏、甘、青、蒙古等处。宏法利生;事业无边。尔时钦差只好呈报圆寂;一场公案;乃告结束。”
 2、《仓央嘉措秘传》(藏文全名是《一切知语自在法称祥妙本生记殊异圣行妙音天界琵琶音》)。作者名叫额尔德尼诺门罕阿旺伦珠达吉;又名拉尊·阿旺多尔济;是阿拉善旗的蒙古人。书成于公元1757年;以第一人称记叙仓央嘉措亲口的讲述;说仓央嘉措在去北京途中行至更尕瑙尔;施展法术;于夜间向东南方向遁走。去过打箭炉、峨眉山;又回到西藏的拉萨、山南;还去了尼泊尔、印度;再返回西藏及西宁;最后在今内蒙古的阿拉善旗圆寂。
 3、《仓央嘉措秘传》一书的汉文译者庄晶先生“认为他在衮噶瑙出走后;最后归宿于阿拉善旗的可能系性极大”。他还介绍说:贾敬颜先生曾在阿拉善旗考察;“文革”前广宗寺还保存着六世达赖的肉身塔;50年代;寺内主持还出示过六世达赖的遗物;其中有女人的青丝等。
 我所认识的次旦夏茸活佛也曾认为:“仓央嘉措开始不信佛;经过一番波折而相信了;后半生弘扬佛法。”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编《内蒙古自治区巴彦尔盟阿拉善旗情况》中说:行抵衮噶瑙后;六世达赖于风雪夜中倏然遁去。先往青海;复返西藏;最后来到阿拉善旗班自尔扎布台吉家;时为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三十四岁以后收班自尔扎布台吉的儿子阿旺多尔济为徒;并在当地弘扬佛法。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64岁时坐化。阿拉善旗有八大寺庙;据说其中著名的广宗寺(建成于1757年;位于贺兰山中)即阿旺多尔济遵六世达赖的遗愿所建。内有六世达赖的遗体;供于庙中七宝装成的切尔拉(塔式金龛)内。遵仓央嘉措为该寺的第一代格根(即上师);名德顶格根。阿旺多尔济任第一代“喇嘛坦”。另传甘肃中卫的一个汉人;因敬奉六世而得子;便替他修了一座庙;庙名朝克图库勒(藏语名班第扎木吉陵);即八大寺的昭化寺;六世达赖坐化后;遗体也曾浮厝于此庙。
 5、玛·乌尼乌兰在发表于1982年4月24日《阿拉善报》的《再见了;歌的海洋;歌手之乡》一文中说:阿拉善宗教中心广宗寺遗址赛音希日格(在三尾峰与牧仁峰之间);山口有一股清泉;叫拉先泉;是这里的五大泉之一;据说是六世达赖仓洋扎木苏用手杖捅出的一口清泉;饮了吉祥如意。
 6 、有民间传说讲;仓央嘉措带着刑具行至青海扎什其地方;忽然失踪;用大法力从刑具中脱身;即往五台山住了几年;后到阿拉善旗为蒙人牧羊。羊被狼吃;大师受主人责斥;乃把狼领到主人面前说:“羊是它吃的;你同它论理吧。”蒙人大奇;始知为仙;终知为达赖。
 7、尹明举在他搜集整理的《达赖六世情歌〃小序》中说:“据说他还到过云南;这组情歌也就采自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县。”
8、牙含章《达赖喇嘛传》上编〃六:“另据藏文十三世达赖传所载:‘十三世达赖到山西五台山朝佛时;曾亲去参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闭关坐禅的寺庙。’根据这一记载来看;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被送到内地后;清帝即将其软禁在五台山;后来即死在那里;较为确实。”
综上所述;都认为仓央嘉措在青海途中走脱了;而且去了内地和国外许多地方。只是对于圆寂的地点有阿拉善旗和五台山两种说法。
 关于仓央嘉措的结局虽然众说纷纭;看来;其消息来源和文字根据并不复杂。显然;“早逝说”的根据主要是清史的官方记载;“遁去说”的根据则主要是阿旺多尔济的那本《秘传》;其它多属于辗转抄引或者借题发挥。
 我是同意“早逝说”的。理由如下:
 第一;清史的官方记载虽非绝对准确;一般说来都是依据正式的文摺档案作出;不同于道听途说或稗官野史;是比较可靠的。而《秘传》的许多情节是玄虚的;有些类似神话小说;可靠性的程度显然较差。总之;说仓央嘉措并未死于青海的证据不足;说服力不强。而且;既然说他后来信佛了;到处弘扬佛法;为什么又说在他的遗物中还有女人的青丝?(这一点倒是很符合他这位痴情诗人的人物性格!)矛盾是明显的。
 第二;我们考察一下人们的心理便会发现;历史上有个常见的现象;即人们普遍恐惧、仇恨的和普遍爱戴、同情的这两种人死去之后;往往会有“没死”的传说出来。这种传说的产生无疑是感情方面的原因;对于前者是基于怕;实质上是担心他没有真正死掉;是心有余悸的反映。对于后者是基于爱;实质上是希望他依然活着;是痛惜怀念的表现。前者如希特勒;二战后人们对他死与未死的说法就持续了许多年。后者如杨贵妃;有的说她并未死在马鬼坡;而是去了日本;现在日本还有她的坟墓。因此;人们对于所敬爱的诗人、所同情的弱者仓央嘉措;当然极其不愿接受他早逝的事实;产生出“遁去”的传说是非常可能的;合理的。然而;也只是个传说而已。
 第三;仓央嘉措作为一个24岁的孱弱青年;在强悍的蒙古军队的押送下;在冬季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上;在远离家乡举目无亲的荒滩野岭中;能够走得脱吗?即使侥幸逃出;也得冻饿而死。
 第四,持“遁走说”者说仓央嘉措于64岁圆寂。那么;他作为一个创作欲望旺盛的诗人;在24岁以前就写了大量的好诗;而在以后的40年间;竟然再没有一首诗歌流传下来;不能不是一个很大的疑点。
 第五,第巴桑结嘉措因对五世达赖之死秘不发丧;勾结向清廷闹分裂的噶尔丹;企图武力驱逐蒙古驻军等问题;久已获罪于康熙皇帝和拉藏汗;仓央嘉措作为第六世达赖喇嘛正是他主持选定的;在他战败被杀以后;仓央嘉措就成了使各方都感到烫手的人物;实际上;拉藏汗很想除掉这个同桑结是一伙的“假达赖”;而康熙皇帝也没有理由给予保护;所以;仓央嘉措被谋害在晋京途中是必然的结局;上报他“病故”并毁弃其遗体也是必然会采取的做法。政治斗争是非常无情的。我很强调我的这一分析。
仓央嘉措英年早逝了;他的肉身也已无处可寻。但是;他的诗歌活着;他的精神活着。他的诗魂不灭;他的诗魂永在;在西藏的雪山冰河上闪亮;在浩瀚的青藏高原上飘荡;在中华民族的诗坛上飞翔;在中外读者的心中歌唱。谨以此文纪念仓央嘉措诞生320周年。他诞生在西藏门隅地方;时间是清康熙廿二年;藏历第十一绕迥水猪年;正月16日。公元1683年。



编外 《那一世》绝不是六世达赖的情诗

最近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首题为《那一世》(有的题为《那一天》《那一夜》)的诗,标明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作品,而且说是他的“被奉为经典”的“传世情诗”。还有人为它谱了曲进行演唱。据我所见到的有各种不同的版本,转录一种于下: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祈)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纹);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我不想否定这首诗,总体上说写得是不错的,在章法上也有一定的构思,层层递进地表白感情。它之所以被许多人相信就是仓央嘉措的作品,是因为它使用了许多与藏传佛教活动有关的词汇和意象,也比较符合仓央嘉措追求常人的爱情生活而又深受地位与环境困扰的心境。总之这首诗弄得有些像。但我认为它绝对不是仓央嘉措的作品,而是当代人假托六世达赖之名的伪作。

我的理由如下:

第一,形式不对。仓央嘉措的诗作所采用的形式,是藏族群众普遍喜爱的谐体民歌,一般每首是四句,间或有六句或八句的;每一句是六音三顿。在所有已经发现的仓央嘉措的诗作中,六句的只有三首,八句的则只有一首,其余的全都是四句一首。而《那一世》在句式和长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仓央嘉措的其他所有诗作,其结构与谐体相去甚远。
第二,内容不对。仓央嘉措是在14岁上被迎往拉萨当了第六世达赖喇嘛的。这首诗显然不像一个13岁以前的少年的作品。如果是他当了达赖以后写的,可疑之点就更多了。他身为达赖,不可能像普通群众一样地去垒玛尼堆,去扯经幡,去转经,更不会去磕长头。再说,藏传佛教只讲转世、前世、来世,哪里会使用“成仙”“长生”之类的词汇?这显然是道教的观念。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虚构。在文学体裁中,抒情诗可以比喻,可以夸张,可以想象,但从来没有虚构的品格。通观仓央嘉措的诗歌都是直抒胸臆的,写实的,他不必要对自己的情人虚构一些作为达赖喇嘛根本不会有的行为。
第三,出处不对。仓央嘉措诗歌的汉文译本很多,无论是上世纪30年代于道泉译的62首,刘家驹译的100首,曾缄译的66首,刘希武译的60首;50年代王沂暖译的57首,苏朗甲措、周良沛译的32首;80年代王沂暖译的74首,庄晶译的124首,其中都没有所谓《那一世》这首诗。
另外,这首诗的版本如此之多,越传越长,成了互相增补的集体创作,更加证实了我的怀疑。
我在西藏工作生活了八年,接触(不敢说研究)仓央嘉措的诗歌与生平事迹50余载。最近我在互联网上看到有的读者朋友注意到了我的长篇小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中没有提到这首诗,因为我几十年来不知道仓央嘉措有过这么一首诗。
这样一首被称为传世经典的诗,能够突然从天上掉下来吗?
我希望最先“发现”了它的人,能够把它的出处讲清楚,把藏文原文拿出来,把考证论文写出来,有力地证实它确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2008、11、15于兰州

仓央嘉措的诗


——————————————————
以上为本书作者的博客文章,本站观点:怀疑只能是怀疑,而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无知不代表可以否定。高平先生认为除了官方出版和翻译外就没有了民间流传吗?很多人都是因为《那一世》才知道的仓央嘉措!如果真的没有《那一世》,喜欢仓央嘉措的人可能少去大半!

编外 写在仓央嘉措墓前(高平)

 写在仓央嘉措墓前 

 ——他没有墓。青海湖就是他的墓;

   整个青藏高原就是他的墓!

 

你这夭折的天才,

   顶着六世达赖的名分。

在门隅的密林中,

   棒拉的雪窝里,

 羊卓雍的水边

  拉萨的街道上,

 

留下了陨石坑般的脚印。

 

你踏着沉重的脚步

继续游荡着。

你听到

 

三百年中,

所有百灵式的舌尖,

全西藏的六弦琴,

都响着你的声音。

 

你用竹尖笔当拐杖,

来到了内地,

又走进了各种译文。

咳!依然有些人

认不清你的面容,

测不透你那颗

不俗不佛的心。

 

有的人说你风流浪荡,

有的人给你涂抹金粉。

可你仅仅是一个

伟大得可爱的诗人;

你所追求的

只是普通人的生活

 和天性的纯真。

 

西藏贵族的大山,

蒙古王公的大山,

为争夺私利而排挤,推进;

把你夹在峡谷之中,

你窒息着,不得脱身。

康熙皇帝拂了拂龙袖,

默许了你最后的命运。

唉,自古至今

有多少奇花异草,

倒伏于驰骋权利的车轮!

 

你的诗歌,

六十首也好,   

一百二十首也罢;

谐体也好,

三台词也罢;  

情歌也好,  

不是情歌也罢……

总之,

是属于亿万人民!

这,就是不用考证的结论。

 

你的家乡太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