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安传-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皇室的血脉里仿佛一直包含着一种极端的成分,宁折不弯、不面对现实。这种状态延续到最后一个帝王崇祯,北京一破干脆上吊了事,首都刚破还有许多地盘就自杀的皇帝,仅此一位。终明一朝都延续着这种极端性子,皇帝不愿妥协,不和亲不纳贡不和亲,根本不管当时现实如何也不管利弊。
  朱允炆也不例外,他在绝望的二十几年里,什么都没有,没有一天不感到羞辱、不想着复仇,哪怕敌人是自己的亲戚。
  ……郑洽回来后,朱允炆再次秘密单独召见了他。
  在一尊神像前面,郑洽跪拜。太监曹参默默地把门关上了,这个宦官是建文在内最信任的人。
  郑洽被朱允炆扶起后,便躬身拜道:“朱雀军攻占武昌府后,姚夫人在王府设宴庆功,通过一个细作据点给老臣发了请帖,臣去了。姚夫人提出想让皇上重登帝位,号令天下。后来臣又见了姚夫人一面,试探出这不仅是姚夫人的意思,也是湘王的主意。”
  “郑学士认为他们为何要让我出山?”朱允炆问道。
  郑洽道:“这些日子臣在湖广各府游历走动了一圈才回来,发现湘王的部曲多有收编卫所官军的人马,地方府县之治更是完全依靠投降的地方官。臣以为这些人很不可靠,时间一长可能内乱。湘王要收拢人心,仅靠一个建文旗号是不够的;但若是皇上亲自登基恩泽天下,本就已经投降湘王的人就会思安、人心归附,朱雀军用武也更加名正言顺。”
  朱允炆踱了几步,又问:“郑先生之意,朕若重登帝王,能振奋文表实力;而不愿出山,他们则可能陷入困境?”
  “正是如此。”郑洽道。
  朱允炆道:“兵权实权都在文表手里,将来是否会对太子不利?朕一出山,恐难以再脱身……”
  “这……”郑洽忙低下头,不敢回答这一番问题。这种问题不是大臣能解答的,只有靠朱允炆自己领会,或许他已经领会到了。
  “文奎和一些人可能不会赞同。”朱允炆直言道。
  郑洽拜道:“姚夫人并未要求太子同皇上一起去湖广。她们也知太子有些误会有些隔阂,所以明言可让太子提出一些要求和条件。”
  朱允炆琢磨了好一阵,转身对郑洽道:“还是由你去见太子,他前月才刚从广东回来,你从中周旋。”
  “臣领旨。”
  接着郑洽没有直接见太子,先见了住在道观附近的几个人,然后才见到太子朱文奎。郑洽用了点心机,暗示建文君已经赞同出山登基之事,先入为主让太子意识到不能强求。
  其实就算将来是太子朱文奎的弟弟掌权,太子的情况也比现在差不了许多,往好处或许还可以混个真正的藩王……现在他这个太子有什么,除了一个没有实质好处的名分,和山匪流民一般四处躲藏,什么都没有。不过朱文奎一则担忧自己的安全,二则是受其母马皇后的影响,马皇后和姚夫人结怨太深。
  果然文奎见了郑洽后,马皇后就极力让文奎设法进言,打消建文君出山的念头。马皇后认为姚姬一旦有机会了,绝不会放过自己,宁可大家一起玩完,也不想受制于她。
  但是文奎和马皇后母子两人的想法也不是相同的。文奎生为建文太子、且又年轻,和当初张宁刚得知自己的身世一般心思,很不甘心。
  他在马皇后面前说:“文表当初能靠一帮山民在湖广起兵,我为何不能借此起事,而坐等受制于人?我早就想起兵,就是一帮旧臣成天说没有机会、没可能,结果你看文表干的事,这天下有什么事是一定不成的?眼下形势又比当初要好,‘燕王’的势力被汉王和文表从长江割裂,南方机会很大。若我在南方某地兴兵,进而向广东进兵,在那边召集旧部,会合一道、一番功业大有可为!”
  马皇后忙劝阻,但文奎在这件事上怎么也听不进去,也不愿听从母妃的话,他一门心思想着起兵:“正好文表说要条件,我便要枪炮。文表屡败官军,所赖便是此犀利之物,我得一批火器便能以此起事……还得要铸造之法,将来占了地盘咱们自己铸造……”


第三百三十三章 腥膻之味
  武昌城中寒气逼人,越来越接近年关了。张宁接受幕僚的建议,筹措了一个祭祀祖先的礼仪,神位要从太祖朱元璋的曾曾祖父、德祖玄皇帝朱百六开始,接下来有朱四九、朱初一等人物,好几个名字之后才是太祖朱重八……这让张宁产生一种错觉,肉身的祖上们可能很爱好数学、对日历也有一定的偏好。
  想当年神州大地汉人的命贱不如狗,太祖的父亲活活被饿死。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发现今时今日的竟是皇帝身份,却不知该哭还是笑。
  从准备之日起,张宁为了表示虔诚,进行了沐浴斋戒,有八九天时间。所谓沐浴斋戒,一是要洗干净换干净衣服,二是不吃荤腥、不沾女人,静修一段时间。张宁就是这么干的。
  不沾女人还好说,张宁离开常德府之后几个月就没碰过妇人,斋戒不斋戒都是那样。倒不是他不想,实在是拉不下脸,人前才三申五令不准将士凌辱和勾搭当地良家妇女,又因姚二郎嫖妓把他狠狠训了一顿;如果一转身自己就荒淫无度,好像有损威信。之前一直是靠手,斋戒之后因为出于对祖先的敬畏,自渎也禁了……不得不感叹古时的价值观,崇拜祖先的传统对他这个现代人照样适用,很多东西并未完全消失。
  但朱家的人欲望极大,非有诋毁太祖的想法,确实有野史传闻朱元璋当和尚的时候还有忍不住嫖妓的经历。后来聪明如嘉靖的皇帝,其荒淫无度的私生活也不堪言传。张宁好像也继承了这种血统,出征最难忍受的竟是那点事。
  斋戒数日之后,他发现最难忍受的并非那种事。连续吃了八九天素,嘴都要淡出鸟来。
  蛋也是不能吃的、还有油也属于荤腥,此时连味精都没有,军中的厨子手艺也不怎样,素菜里只有点盐巴、猪肉也无,可以想象是什么味道。张宁的食欲下降很快,他发现不过几天时间不吃肉竟是如此难受和渴望……想来这辈子真有看破红尘那天,也决计不想遁入空门吃素的。
  无味的食物和饥饿,非常简单的一种困难,却叫人忍受不能。难怪一帮新兵每天挨鞭子也能过下来,因为饭管饱还有肉吃。不过现实是这个时代世上绝大部分是不能天天吃肉的,能天天吃肉的那种人,最起码也是中层地主……张宁觉得自己应该庆幸。
  ……祭祀过后,张宁正在官署的一间屋子伸腿坐着,一副饭饱酒足的样子。桌子上堆着一堆骨头,有排骨的骨头和鱼骨头,几道肉菜已经狼藉,被吃掉了大半。
  他十分粗俗地打个饱嗝,满意地说道:“别倒了,现在天气冷不会馊,晚上热一热再端上来,而今很多人都吃不上肉。”
  人生在世,需求和渴望的东西竟能如此简单,他仍旧陶醉在可口饭菜的美好之中。牛肉中的山柰、八角等香料的味儿还萦绕在齿间;当西方还只能用称为香料的胡椒避肉食的腥膻时,这里已经有各种搭配的香料了,而且廉价。
  就在这时,刚走到门口的朱恒听到了张宁的话,进屋便随口拍道:“王爷克己俭素,时时不忘天下子民,此乃百姓之福。”
  张宁道:“江北两三万朝廷精兵就在卧榻之侧,可能还有更多的人过来,咱们先顾这头,再有心系天下臣民的胸怀不迟。”
  朱恒看了一眼正在收拾桌子的士卒,那军士也知趣,放下手里的活就先出门去了。这时朱恒才拜道:“臣和郑学士谈过了,他提了些条件:等皇上重登大卫之后,身边的人未经圣谕别人不能擅自更换,不能阻拦外朝大臣和士大夫接受皇上召见……这些事臣斗胆擅自就答应了郑洽;不过还有一事,要我们事先准备一批军火,送给他们……臣认为是太子需要这些东西。”
  张宁放下手里的纯粮低度酒,不动声色问道:“要多少,送到哪里?”
  “火绳枪五百,炮十门,并配备一定的弹药,兵器局工匠二十。”朱恒小心说道,“军火从咱们新近占领的长沙府南运,至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某地,届时那边会遣使过来为向导。”
  “吉安府?”张宁想起正好有一副地图放在后面的架子上面,便起身自己去找了过来,放在窗台前的桌案上展开来找。但是这幅图最远画到长沙府和江西的边界,并没有吉安府的位置。
  朱恒便走过来,拿手指了长沙所在位置的东南方桌面:“大概就在这个地方,一是路途有点远,二是江西地盘我们没有势力,沿途还可能受到来自江西袁州、衡州等地官军的侧翼危险。”
  “确实挺难办的。”张宁点点头。
  朱恒放低声音,小声说道:“最值得重视的是这批军火拿来作甚?皇上既然答应出山重登帝位,肯定是用不着,多半是太子要……难道他要在南方起兵……”
  说到这里朱恒就打住了,他只好提醒到这个地步,如果说得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张宁和太子是亲兄弟;往大了说,可以给朱恒扣顶恶意离间朱家兄弟感情的帽子。
  张宁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一时间两人都沉默下来。
  因为是兄弟,就送军火给太子掌兵……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万一太子真能闹出点风浪,积攒起一定的实力,这事就麻烦了。将来太子如果占了地盘,张宁既然打着建文的旗号,就很不好下手动武。
  不过往好处想的话,太子的野心也很难实现,得看他是不是个人物。张宁从来没见过朱文奎,确是不知道此人究竟有几分能耐。现在湖广以南的地区,被汉王和“湘王”的势力分割开来,统治力量比较薄弱,但地方势力也不可小窥,不是随便一个草头班子就敢挑战的;各府县卫所有兵,战力或许不强,但人不少,何况江西等地区的官府结构尚未遭到太大破坏。
  朱文奎看到自己起兵成功就眼热,也想复制同样的事件?张宁的脸上闪过一丝笑意。如此也好,正可以拭目以待,瞧瞧朱文奎究竟有几分能耐,以后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他们要军火,就给他们。朱部堂着参议部拟出一条可行的路线和法子来。”张宁道。
  朱恒听罢便赞同道:“也好,眼下最要紧关键的事还是让皇上出山,别的事只能暂且搁置,这是人心不散至关重要的一步。”
  俩人商议了一番就各自散去。张宁在官署内四处走动一阵,爬上了院子里的一栋二层楼阁,正巧能看到外面古色古香的街道和城里的塔楼水域等风景。古典的城市整个就像一个风景区,但是张宁此刻看到却觉得不过尔尔,刚才饭饱酒足后的短暂好心境也荡然无存,心里牵挂和担忧的事一多,人就变得浮躁了。
  第二天参议部的幕僚们获知建文的事有了着落,便商议起“皇宫”的位置。朱恒提出只能称作“行宫”,因为除了京师和南京,别的地方都不算大明的根本之地,如果贸然新设一个都城皇宫,会让天下人觉得建文君这边的政权不够正统。于是大伙儿敲定称谓为行宫。
  行宫所在的位置,也是能颁发诏令的城池将是朱雀军的中枢之地,可选的地方有四个:长沙,常德,岳州,武昌。都是湖广的重镇和富庶之地。
  一开始有人认为常德或岳州较为合适,但其中有个弊病,这两座城池周围水网复杂且位于洞庭湖畔,洞庭广阔的水域又连接长江、极利于细作藏身,上岸就是朱雀军中枢,将来恐怕要变成细作探子活动的乐园,防不胜防;也可能让一些重要人物处于不必要的危险中。
  长沙距离大军活跃的地方太远,并不适合。最后一个武昌城也不能尽善,照样位于长江之畔,又靠近交战火线;一旦战事不利,武昌一失,中枢就要玩完。最后张宁出来支持了武昌城,他说此地是逐鹿天下的立足点,朱雀军不能被赶出此地,也不容有失,故中枢设于此地没有后退的余地。
  武昌城,原湖广的三司治所所在,控扼十六府。诸臣都相信建文帝在此登上皇位,有足够的威望统率诸地。
  张宁一面亲笔传令常德的周梦雄复杂派人押送军火,实现对建文那边的承诺。一面让朱恒保持与郑洽的联络,商量谈妥迎接建文帝的具体事项以及礼仪等准备。
  在宣德二年结束之前,周梦雄派出的人马已经自长沙出发,其中并有太子派来做向导和监督的人。张宁急不可耐,力图劝说郑洽让建文帝尽早到武昌……因为他和不少幕僚都预感到京营的后续人马还会西调,眼下面对的是空前的危险,朱雀军不仅要收拢人心及早稳固内部的人心,还要更多的动员湖广已占地区的兵力物力,这些都系于一个真正能让人们信服的名份。


第三百三十四章 皇帝驾到
  宣德三年正月,经过诸多繁琐的过程,大明王朝第二代君主终于到达了武昌城外。
  武昌城正月里竟然下了一场雪,大雪。不过长江南岸的雪不过是一场视觉盛宴,表面看起来天地突然间银装素裹,但雪太轻太容易化,和北方层层叠垫的厚重积雪全然不同,这里的雪一脚踩上去就见泥了。
  张宁率众官在城外数里地静静地等候着,为此他特意穿上了特制的黄色新袍服,以及一顶乌纱翼善冠,以示皇室成员。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没等到朱允炆的队伍,只见一匹快马先从城门口奔驰而来。此时从南门到府前街的主干道已经清理戒严,除了朱雀军官署的人有什么事儿,没人能在这条路上骑马。
  果不出其然,来的人是一个年轻官员,穿着灰色的袍服不同于地方衙门里的官吏。年轻官儿在远处和一个侍卫队正说了两句话,便径直快步走到张宁旁边,小声说道:“刚刚参议部才收到公文,从常德来的,‘武昌营’的探马在江上发现大型船队,船只数量庞大整条江上都是,已经靠近归州……”
  张宁听得忙问:“探清楚哪里来的?”
  官儿答:“四川来的川军。”
  张宁心下“咯噔”一声,心下陡升烦躁。四川的门户是夔州,川军抵达的归州已经东去夔州百里之遥,完全进入了湖广地界;朱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