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商周青铜文化-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各种圆雕或平雕的人物以及虎、象、熊、龙、鸮、鹰等动物形象尤其生动,线条流畅,表明琢玉技术与抛光技术均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一件站立的双面玉人,淡灰黄色,高12。5厘米,宽4。4厘米,厚一厘米。裸体,头上有双角,一面为男性,一面为女性。是这一时期玉器的代表作。

  第五节 雕花木漆器及骨器牙器

  漆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发明了漆器。商代,由于青铜手工工具的广泛使用,使木器和漆器的制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雕刻出精美的花纹。但是,木漆器易朽,不易保存,发现很少。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及安阳殷墟奴隶主贵族墓葬中都发现了雕花木椁板的痕迹。在偃师二里头出土了商代早期的漆器。在河北藁城台西出土了商代晚期的漆盘、漆盒残片,薄板木胎上雕刻有兽面纹、夔纹和云雷纹等,上漆朱红地黑花,有的花纹上还嵌有绿松石。在安阳殷墟还出土了商代晚期的漆豆、漆罍等,上饰兽面纹、圆涡纹等,有的漆器上还镶嵌有蚌壳、蚌泡及玉石等。

  商代的骨器在生产与生活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主要有用于狩猎或战争的骨镞,用于束发的骨笄以及生活用品骨锥、针、柶〔si四〕等。值得注意的是,在郑州商城东北部宫殿区的一条濠沟中发现近百个被锯开的人头骨,并在距此不远的商城北墙外商代制骨作坊中发现了大量的人肢骨与肋骨,这些都属于制作骨器的原料,深刻地反映了奴隶社会的残酷。此外,制作骨器的原料还有牛骨与猪骨等。制作骨器的工具有青铜刀、锯、钻以及磨制骨器的砂岩砺石等。

  锋利的青铜工具的使用,又使商代的牙雕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郑州白家庄商代中期墓葬中曾出土象牙觚和象牙梳。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妇好墓出土的三件象牙杯,系用中空的象牙根段制成。其中一对夔鋬杯,高30。5厘米,杯身细高似觚,通体雕刻兽面纹等,并嵌以绿松石。另一件是带流的虎鋬杯,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此外,在商代遗址中还出土有鹿角、蚌刀、蚌镰等。

  第六节 规模巨大的城市

  城市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早在夏代甚至更早就已经出现了城市。到了商代,更由于青铜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土木工程有了很大发展,使城市规模扩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代的城市遗址,尤其是都城遗址,在1949年以来的考古工作中已有重大发现。1983年在河南偃师县西发现了商汤的都城西亳〔bo博〕遗址(图11)。城址南临洛河,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最长达1710米,东西最宽达1240米,总面积约为190万平方米。城墙用土夯筑而成,厚17—19米,残高1—2米。已发现北城门一座,西城门二座,东城门二座。1984年发掘了东二门,门道长19。4米,宽2。4—3米。在门道下0。4米处发现了用石块及木盖板砌筑的排水沟;向西通往宫城,全长达800余米。城内发现有几条纵横交错的干道。在城内南部发现三座方形的小城。居中的二号小城,可能是宫城,平面略呈方形,每面长约200米。夯土围墙厚约二米,南面有一座大门。小城内有数组封闭式的建筑。现以位于宫城内中部偏东的四号建筑为例,东西长约51米,南北宽约32米。北部为正殿,坐北朝南,建于长方形夯土台基之上,东西长36。5米,南北宽11。8米,南部有四个台阶。其东、西、南三面为廊庑围绕,中间为庭院。南部廊庑中部偏东为大门,门道宽2。1—2。4米。西面廊庑北部还有一个宽约一米的侧门。城内出土有青铜斝、尊、戈、刀和玉器以及大量的陶鬲、斝、大口尊等。此外,在尸乡沟西南约6公里的二里头发现了商代早期的宗庙宫殿遗址以及较大型贵族墓葬等。

  图11 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平面图

  1955年在河南郑州发现了商代中期商王仲丁的隞〔ao熬,又作嚣〕都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城垣周长6960米,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城墙系用土夯筑而成,墙基最宽处达32米,地面上残留最高处达五米。在四面城垣上共发现11处缺口,有的可能是城门之所在。城内中部偏北及东北部为宫殿区,发现了20余处夯土基址,最大的有2000余平方米,上面残存有柱穴及柱础石。近年来又发现了宫城夯土城墙以及地下供水管道、汲水井及蓄水池等。在城外还发现多处铸铜、制陶、制作骨器的手工作坊遗址以及墓地及窖藏等。例如在南关外发掘的铸铜遗址,发掘面积达1050平方米,出土了熔铜坩锅残片及1000余块陶范,其中以钁范和镞范为最多,说明当时青铜生产工具的制造是大量的。1974年在城西杜岭张寨南街出土了两件青铜大方鼎及一件青铜鬲,其中最大的一件青铜方鼎高达一米,重86。4公斤。近年来在郑州商城南城墙及西城墙南段外侧约700—1200米处,又发现了一道夯土城墙,可能是外城的遗迹。又在郑州商城西北20公里石佛乡小双桥村西南发现夯土建筑基址、祭祀坑及濠沟等,出土青铜建筑构件、石磬、石圭、石祖及陶缸、原始瓷尊等,并在陶缸表面发现朱书文字,可能是商王祭祀建筑遗迹。此外,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及山西垣曲古城等地也发现了商代中期的城址,发现有夯土城墙、宫殿建筑基址及墓葬等,并出土了青铜礼器及兵器等。

  根据文献记载,商代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以后,直至商代灭亡,在273年间没有再迁都。考古工作者从1928年起在安阳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证实在今安阳西北以小屯村为中心的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地区就是殷墟之所在(图12)。在这里已发现了数十座成组的宗庙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区以及商王的陵墓和一般贵族与平民的墓地等。宗庙宫殿建筑基址在小屯村东北地,其东面及北面为洹河环绕,其西面与南面有一条长达1750米的大濠沟护卫。这些建筑基址自北而南可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乙组可能是宗庙建筑。它们均建于夯土台基之上,平面有长方形、近正方形及凹字形等,规模巨大。例如乙组八号基址,南北长约85米,东西宽约14。5米。并且在基址上下及其附近发现了一些举行奠基、置础、安门等仪式而杀人杀牲的葬坑。例如在乙组七号基址前(南)面发现了宗庙建成以后举行祭祀典礼时杀人或埋车马的成排的葬坑。其中人牲即达数百人之多,充分反映了奴隶制的野蛮和残酷。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宗庙宫殿建筑基址上不仅发现了巨大的石柱础,而且在石柱础上发现了放置的铜〔ZHI质〕。例如在甲组11号基址就发现了11个檐柱的铜,呈扁圆形,直径约15厘米,厚约三厘米,上面微凸,下面微凹,容易放平。铜有隔潮作用,利于保护木柱。铜的使用,也反映出当时青铜冶铸业的发达。

  图12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平面图

  与商王的宗庙宫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宫殿宗庙区四周的大司空村、高楼庄、花园庄、四盘磨等地发现的广大平民和奴隶居住的房子,却大多是简陋的半地穴式房屋。即先向地面下挖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坑,一般面积约10平方米左右。就以坑壁为墙,周围或有台阶可以上下。室内有灶坑,上面用茅草作屋顶。狭小潮湿,仅能容身而已。此外,在殷墟遗址南部的苗圃北地、西部的北辛庄等地,发现了当时的冶铜、制陶及制作骨器的作坊遗址。

  第七节 随葬有大批青铜器的奴隶主

  贵族墓葬

  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主贵族生前拚命压迫剥削奴隶,而且还要让奴隶给他们修建巨大的坟墓,随葬大批青铜器等供他们死后享用。商代晚期诸王的陵墓分布在安阳小屯村西北的侯家庄、武官村一带,现已发现13座大墓。可分为东、西两区。墓室平面呈亚字形或长方形,有四条、二条或一条墓道。规模巨大。例如M1001号大墓,墓口呈亚字形,南北长18。9米,东西宽13。75米,墓室深10。5米。在墓室中用木板建成高约3米的亚字形椁室,中置木棺。在墓室的东、南、西、北有四条墓道,墓室加墓道总面积达712。75平方米。在王陵中均发现有大量的殉葬人。以1950年发掘的安阳武官村大墓为例,在墓室中发现有殉人45个,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侍从和姬妾;在墓室上部的填土中还发现人头骨34个,可能是埋祭时被杀的人牲。王室贵族墓葬中都随葬有大量的物品。以1976年在安阳小屯村西北发掘的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的墓葬为例,共随葬有青铜器460余件,玉器755件,骨器、牙器560余件以及陶器、蚌器等,共计1928件,此外还有海贝6800余枚及海螺两枚。青铜器中有礼器210件,其中有方鼎5件、圆鼎26件、10件、簋5件、方彝5件、尊10件、壶4件、卣2件、方罍2件、斝12件、觯2件、觚53件、爵40件、觥8件、盉6件、盘2件及编铙一组5件等。圆鼎中两件成对的有三套,6件成组的有两套。从总体上来看,以酒器为最多;在酒器中又以饮酒器爵和觚为最多,合计为93件,占全部礼器的44。6%。这有力地说明商代礼器以酒器为主,这也是商人酗酒的具体物证。

  在安阳侯家庄西北岗商王陵区内还发现了大规模的祭祀场,南北宽约250米,东西长约450米。历年来共发掘了祭祀坑1400余座,估计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祭祀坑因为排列整齐,又称为排葬坑。大多数坑中埋人牲,少数埋马、狗或车子等。埋人牲的坑多为长方形,一般长约2米、宽约1米,大多排放着10个人。坑内所埋人牲有全躯的,也有的是无首躯体。另有一种方形坑,长宽皆为1。5米,是专埋人头的。据研究,这里是商王祭祀祖先的场所,所用人牲大部分是青壮年战俘,其中最多的是羌人。一次祭祀最多时要杀三四百人。累累白骨鲜明地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野蛮和残酷。奴隶主贵族对社会劳动力恣意地进行杀戮摧残,这也是商代奴隶制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证明。

  商代晚期中小奴隶主贵族和平民的墓地,可以安阳孝民屯为中心的殷墟西区作为典型代表。本世纪70年代发掘了939座墓葬。大多是小墓,长约二米,宽不到一米,埋葬着一人,有木棺及随葬品。此外还有少数较大的墓,并有少量殉葬人。这些墓葬排列有序,可以分为八个墓区,每区之中又可以分为若干组群。各区的墓葬不仅在随葬品的种类等方面有所差别,例如有的区多用陶鬲随葬,而有的区陶鬲则很少。而且在随葬的青铜器上分别铸有不同族氏的铭文。这说明各个墓区分别属于不同的族氏。这种商人“族墓地”的发现,反映了商人生前是聚族而居,死后同族合葬在一起,说明在商代血缘关系、宗族纽带还是十分强烈的,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至于奴隶则是无所谓墓葬的,他们生前像牛马一样被奴隶主奴役,而最后或被当作殉葬人,或被作为人牲杀死,或死后被随意抛置。除上述在贵族墓葬中发现的殉葬人或被杀祭的人牲以外,在考古工作中经常发现的被弃置于垃圾坑中的、甚至是被肢解了的人骨,正是奴隶悲惨命运的写照。

  第八节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商代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已经进入文明时代达数百年之久了,此时的中国文字已经基本发展成熟。商代的文字可以甲骨文作为典型代表。甲骨文是1898年在安阳殷墟首次被发现的,迄今已经出土了10余万片。其中1936年发掘的小屯北地YH127坑,出土甲骨17096片,是殷墟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尤其是1973年在小屯南地发掘出土甲骨7000余片,其中刻有卜辞的有4589片,而且地层关系明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1991年又在花园庄东发现了一坑(H3)甲骨,共计1583片,其中完整的有卜辞的龟甲近300版,一版多者达200余字,是一次重要的发现。

  甲骨文又称为卜辞,主要是商代晚期占卜以后刻在乌龟腹甲、背甲或牛的肩胛骨等上面的文字,也有少量记事刻辞。甲骨文的单字约有4500字左右,目前已经认识的还不到1/3。甲骨文中不仅已经有了象形、会意、指事等文字,而且形声字已占了不少的比重,说明甲骨文是已经基本发展成熟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关于农业生产受年(祈求丰年)等的记载,有关于日食、月食等天文历象的记录,有关于征伐土方、人方等方国的记载,有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有商王祭祀祖先之时杀戮人牲的记载,又有关于田猎、疾病等等的记载,为我们今天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必须指出的是,甲骨文的出现也与青铜工具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1952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郑州二里岗发现了商代中期的青铜钻,呈菱形柱状,下端为圆弧形刃,长5。5厘米,刃宽0。8厘米,与同出的牛卜骨上的圆钻孔正好相合,说明这是用于钻凿卜骨的工具。

  除了甲骨文以外,前面已经谈到,在商代青铜器上也铸有文字,我们称之为青铜器铭文,简称金文,其基本结构与甲骨文是一致的。到了商代末期有的青铜器上已经出现了长达50字的记事性铭文,同样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在玉器、石器或陶器上,也发现了少量的刻画或书写的文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陶器、石器等上面曾发现墨书或朱书的文字,而且笔锋清晰,这是当时已经使用毛笔书写的有力证明。

  第三章 西周的青铜文化

  商代末年,居住在渭水流域的周族逐渐强大起来。由于商朝最后一个王——纣十分荒淫暴虐,引起广大平民及奴隶的强烈不满,纣又连年征伐东夷,首都空虚。公元前1045年3月,周武王乘机率领庸、蜀、羌、髳〔mao矛〕、微、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甲子日两军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