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教训!”

    豪格点点头,神色缓和了一些,“还有天地会的密探,也要一并铲除!”

    (感谢大儒落鹰的五百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


………………………………

第877章金国毁约

    清使被刺杀,这是大事情。

    虽然范文程没有死,但是依然震动朝野。

    这表示着有人想要干预金国内政,挑起事端,是金国上下所不能容忍的,而种种迹象,都表明是南明朝廷策划了这场刺杀。

    此日,了解舆论风向,感觉到金国的态度后,范文程带着伤跑到金国礼部,要求金国给他一个交代。

    对于范文程的无耻,对于清廷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嘴脸,豪格心中十分不快,鳌拜更是满肚子火气,一面派人前往驿站安抚,一面紧闭城门,抄了一个满清在城内的情报点。

    范文程明白豪格心中十分清楚,知道自己戏演过了,已经激怒了豪格,金国抄他的情报点,便是一个警告,他便安静下来,待在驿馆养伤。

    不过范文程这么一闹,却给了豪格一个借口,将事态扩大,下令严查此案,搜索全城,一定要将凶手找出来。

    刑部尚书索尼,亲自坐镇,仅仅一天,就将案件查清,各种证据都指向了南明。

    之前只是朝野传闻,现在官方给出了铁证,朝野对于南明意图挑起大金与清国的战争,插手金国事务,感到深深的不满。

    当然,其中也有清醒的声音,范文程唆使金国攻蜀之事,已经被韩昭宣等汉臣否决,南明这个时候进行刺杀,完全没有利益可图,不少人对案件表示了怀疑,纷纷认为是济尔哈朗、鳌拜、索尼等人在搞鬼。

    可是清醒的始终是少数,而且没有实质证据,不好质疑,而这时,豪格却借机下令在城中搜捕,一队队士卒,搜查全城,清剿天地会的窝点,并借机查办了十多名与南明有书信往来的汉臣,将明朝使者金堡暂时软禁。

    豪格尺度把握的很好,没有动那些汉臣大员,只是抓了几个主事,等四五品的官员,但却使得朝廷上下,没人再敢为南明说话。

    见此,豪格十分满意,他的权利似乎曾强了一分,但他心太急,也引起了汉官的警惕。

    在刺杀事件一个月后,一支六万人左右的金兵,正在崇山峻岭之间,快速行军,他们从长安出发,过大散关入汉中,然后走荔枝道进入四川夔州。

    这支金军由一万骑兵,五万步军组成,由金国皇帝豪格亲自统领。

    豪格留下济尔哈朗在西安坐镇,他则御驾亲征,在汉中与平西王吴三桂汇合之后,决定迅速南下攻取全川之地。

    一万骑兵,除了两千多旗的满人,护卫豪格之外,剩下的都是蒙古人和回部,由鳌拜统领,五万步军则主要是两万汉八旗和三万绿营兵,主将是吴三桂,以及孟乔芳。

    除了军队外,还有近万民夫,赶着两万多只山羊等牲畜,携带着部分粮食,一起前行。

    不得不说,相比于明朝,豪格的金有一个巨大的优势,至少军队能获得大量牲畜,使得士卒强壮。

    这一点明朝基本无法相比,满清也无法相比,因为在满清,蒙古是要拉拢的对象,满清时常还要分给蒙古一些利益,而在大金,蒙古和回部是被压迫的对象,金能从控制的部落,只用低廉的价格,便能换到大量牲畜,补充军需。

    入蜀的道路有三条,最长走的自然是金牛道,但这次豪格却没有选择这条道路,而是走了比较难走的荔枝道,之所以如此,自然是不想让四川的明军发现踪迹。

    金兵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前进,艰苦行军十天,终于抵达了夔州西北部的宣汉,出其不意的攻下了这座几乎没有什么兵力防守的小县城。

    这次金军的目标是夺取全蜀,可又必须避免和明军进行拉锯,不能白白便宜了清军,所以豪格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先斩断四川明军与湖广和贵州之间的联系,然后把守要害,阻止明军支援,以免重蹈上次入蜀战败的覆辙。

    六万金兵加上一万民夫,在宣汉休息一日,大军驻扎完毕,县衙内堂上,豪格便召集吴三桂,鳌拜,孟乔芳等人,商议作战的方案。

    豪格等人一声戎装,围在地图前,孟乔芳指着进军路线,“皇上,想要阻止明军入川支援,关键在控制夔州府和重庆两地。若是拿下这两府之地,便可挡住明军从湖广,或者贵州向四川进兵,切断南明同四川的联系。”

    这些都是事先上商议过的,所以众人都没有意义,等着孟乔芳继续往下说,“明军在四川的军队,主要是袁宗第的忠义镇,剩下的就是重建的白杆兵,以及部分义勇和土兵,人数共计有六万多人,但他们防守各地,分散在川东、川南等地。那些土兵和义勇多是墙头草,可以招降,我们的关键是要击败袁宗第的三万大军,他是四川明军的主心骨,只要击败了他,四川就可以传檄而定。”

    豪格赞同孟乔芳的看法,明朝乱了那么多年,百姓民不聊生,他们未必有多支持明朝。

    只是因为之前清朝过激的民族政策,以及屠杀,激起了民众的反抗,才导致义军蜂起,而他选择依靠汉族士绅,废除剃发易服之后,他治下的川陕便很快安定,所以他相信,只要他击败明军主力,然后以相当温和的政策,必然能够迅速招抚全川。

    有时候,豪格心中也很纠结,汉化为他的征服降低了阻力,但是也意味着,满人将逐渐失去自己的特性,时间一长,金国的满人必然被汉人同化,如同北魏的鲜卑一样,融于汉族,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这种心情,让豪格对他的汉化之路产生了怀疑,但如果不坚持汉化,他的金政权又会立时瓦解。

    “明军在川东大山中修了许多山寨,我们如果一个个去打,必然很耗费时间,所以臣与平西王商议后,建议兵分两路,一路由皇上亲率主力五万人,沿着渠江南下取合州,将重庆的袁宗第吸引到合州来,另一路由平西王率领偏师一万,翻越川东大山,突袭万县,然后逆江而上,包抄合州,则蜀地可一战而定。”

    金军的策略就是主力将袁宗第引到合州,然后偏师包抄后路,将四川明军主力歼灭在合州,然后携带大胜之势,扫荡四川各地。

    这个计划很完整,但豪格还有些疑虑,他看向吴三桂道:“爱卿真能翻越川东大山,突袭万县么?”

    无怪豪格这么问,能不能成功迂回,关系着金军能否一战定全川,若是拖久了,让明军援军入川,那还真像韩昭宣所说,成了疲大金,而强清。

    吴三桂给豪格行了一礼,脸上露出一丝恨意,咬牙道:“皇上放心,臣当初翻过一次川东大山,带回去三千多人,这次臣选择的都是善于在山林中活动的精兵,一定能不辱使命。”

    长安城中发生的事变,以及大金国策的转变,豪格相信南明的密探,早已先一步报入南京和四川,他想要迅速取胜,便只有出奇。

    当年吴三桂万县大败,翻山逃脱的事情,豪格十分清楚,既然吴三桂有把握,那他点了点头,“那好,大军就按照这个计划行动。”

    次日一早,金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豪格、鳌拜和孟乔芳领着,沿着渠江而下,直取合州,一路则由吴三桂率领,钻入川东大山之中。


………………………………

第878章催促扬州

    攻打扬州似乎成了一个导火索,似乎一下打破了天下几方势力间的平衡,从而引起了明、清、金三方外交政策上的急速变化。

    这预示着明政权的崛起,清政权的衰落,而金国则在这个转折点,选择了站在衰落的满清一边,共同遏制明朝的重新崛起。

    在金国的政策急剧转向之时,南京朝廷在半个月后,就收到了天地会加急传回来的奏报,这让南京朝廷立时紧张起来。

    这些年来,虽然明朝一直在往上走,兵锋正锐,但之前输的实在是太惨,不少人心中其实都有阴影,不那自信,心中怀疑,如今的大明是否有能力,对付两国,应对江北和川蜀两个战场。

    南京楚王府,王彦的书房内,王彦召集王夫之,严起恒,顾炎武,曲从直,夏完淳等人进行商议。

    王彦身穿一件龙袍,胸前一条独角兽龙,异常凶猛,头戴翼善冠,脚踩黑色皮靴,站在沙盘前。

    一个民族的转变,其实可以从许多方面看出来。

    龙是中国的图腾,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宋之前的龙,多是独角,兽身,张牙舞爪,异常凶猛,但宋之后,慢慢变成双角,蛇身,失去兽的形态和凶猛,变得好看,等到了清朝,基本可以用老态龙钟来形容。

    从龙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尚武的精神,逐渐从汉民族的体内慢慢流逝。

    八月秋闱,不出意料,湖广、两广的士子大胜,占了金榜的六成,在朝野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甚至有人怀疑科场舞弊。

    人生而不平等,死而平等,死后的事情,人们无法得知,所以在生的时候,整个社会,还是需要一定的公平。

    王彦深知他所代表的阶层,只是少数人,而少数人一旦引起了多数人的愤怒,那就是整个社会体系崩溃之时。

    对于底层民众来说,世间以有诸多不平,作为当权阶层,必须给底层留下一点希望,一条向上的通道,使他们有向上的机会,而不是怨气累积,最后造反。

    科举就是这条向上的通道,他能将低层优秀的人吸纳入统治阶层,避免人才埋没民间,久之形成动乱。

    相对而言,科举还算是公平的通道,所以王彦迫于舆论压力,也为能澄清楚党一派并未舞弊,便安排官员,以及从落榜士子中推选几人,一同复查,最后才将风波平定下来。

    对于其中不少落榜的士子,王彦希望他们能进去武学,毕竟这个时代的战争,对于个人勇武的要求已经不高,反而要求将领能拥有许多新的知识,所以这批士子如果能进入武学,那将是最好不过的事情,有利于他崇文尚武,文武合流的想法,在朝中推行。

    可是,士子们中却没什么人给他这个面子,大多数人宁愿多等三年再战,也不愿意成为武官。

    这让王彦很受打击,想了许多方法,想要扭转风气,甚至穿上从七品小旗的公服,结果被钱谦益等人大骂不成体统,才有现在身上的这件龙袍。

    这时王彦站在沙盘前,看了看局势,首先给众人打打气,“之前,朝廷仅据西南数省,却在川蜀和湖广同时与敌大战,彼时满清尚未分裂,我朝却顶住了满清的进攻,今东虏两裂,而我朝据有半壁,岂惧豪格毁约。”

    现在的局势,确实比当初援蜀和楚赣大战时好了许多,那时都不惧怕敌兵,这时确实也不用忧虑,应该对自身有足够的信心,众人听了王彦的话,互相看了看,然后一起给王彦行了一礼。

    王彦招呼他们过来,进入正事,指着沙盘问道,“王得仁的三万人,现在大概到哪儿呢?”

    从金堡让密探传回来的消息看,金国是铁了心要联合满清,然后发兵取蜀。王彦本来以为,金国的外交政策,至少要等到他打下扬州后,才会有所转变,所以他派金堡去金国,意图稳住豪格,现在看来他是失算了。

    “殿下,王得仁进入湖南后,经过灵渠入广西,然后走新修的官道入贵州,应该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到贵阳。”曲从直行了礼,拿起木条,边说边指。

    曲从直也是扬州老人,本来出任广东按察使,不久前被平级调动至兵部担任右侍郎。

    在沙盘上,山川地理一目了然,湘西大山绵延,不适合行军,贵州也是到路难行,王彦入川的时候走过一遍,一进一出,就将近一年。

    幸而朝廷联合商号开发贵州矿产,砍伐山中巨木,修建的道路已经快到贵阳,所以这次王得仁入川的速度,将会快上许多。

    王彦顺着竹竿,移动目光,半响后抬起头来,“看来朝廷开发贵州矿产,不仅能增加赋税,而且能使行军的速度,大大加快,使朝廷能够掌控西南。”

    曲从直笑了笑,“朝廷在四川有六万多人,其中吃饷的有四万多人,若是江西的三万人再进入四川,就算豪格发十万人来攻,秦太傅与袁督镇也应该能够应付。”

    王彦点了点头,手在沙盘边缘敲了两下,“袁宗第在四川两年多,修了不少坚寨,抵御金军的进攻应该没有问题。”

    说着,王彦又问顾炎武,“秦太傅是朝廷在西南的石柱,万不能有什么闪失,孤让礼部给秦太傅备下的赏赐,以及太医,出发没有?”

    秦良玉历经万历、天启、崇祯、弘光、隆武、共治六朝,在天下有极高的威望,可以说是明朝硕果仅存的老资历,她的存在,对于明朝据有很大的政治意义,特别是她在西南地位,可以说有秦良玉在,西南土司就不会乱,对朝廷稳定四川、贵州等地有莫大的助力,所以王彦时刻关心这位老太君,希望她能为大明多活一些时间。

    “殿下放心,朝廷前前后后已经派去三波太医,秦太傅的病情已经好转了。”

    王彦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有秦良玉在,袁宗第在四川至少占据地利人和,让他放心不少。

    “殿下,虽说四川方面应该也收到了消息,并且做好了迎击金军的准备,但我朝还是应该留有余力,以应突变。”王夫之管着户部,账上虽然有钱,但是战备物资却急缺,所以有些担心,“下官以为,殿下应该给扬州方面一些压力,或者殿下亲临,尽快解决扬州战事。”

    王彦听了一阵沉吟,他对四川虽然有信心,但是王夫之说的也没错,两线作战,同时面临金国和满清,说不定西南的孙可望也会上来凑热闹,朝廷确实需要留有余力,否则到时候无法应变。

    王彦点了点头,“扬州确实需要催一催,但是孤既然已经让陈阁部督师江北,那就必须相信陈阁部,扬州孤是不会去的。”

    说着,王彦看向曲从直,“工部的新铳、新甲入库没有,若是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