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5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沉思一会儿后提出了一个意见。

    王士琇等人互相看了看,眼下湖广马场有四万战马,三万骑军,反正不能做到一人双马,那么拿出一万匹来,再招募三万人轮流训练,让他们学会骑马,以及懂得一些基本的照看马匹的知识,以便一旦有足够的战马后,能够跳过基础的训练,缩短训练的周期,这个办法确实可以执行。

    王士琇点点头,“殿下,这个方法可以执行,不过这样一来,那一万匹战马可能因为劳累,提前退役。”

    “尽量合理安排,但必要的损耗,也不用顾忌!”

    一万战马来训练三万人,战马肯定会吃不消,但是王彦并没有犹豫,王士琇见此便点头应下,表示会写个方案,上交到兵部。

    商量完此事,王彦又将精力转移到骑兵身上,仔细观看马军操演。

    这时王彦发现,一万骑兵,实力上还是有些参差不齐,其中一部,大概两千多人,马术异常精湛,这支骑兵来回奔驰,不时将身子影藏到战马一侧,有的甚至藏到马腹下面。

    王彦看了一会儿,发现这支人马的精锐程度,超过了其他所有的人马,甚至比他见过的清骑还要强悍。

    “那是谁练的人马?”王彦当即马鞭一指。

    “殿下,是卑职所练!”

    王彦身后,谭泰忽然在马上抱拳,王彦闻声扭过头来见是他,随即反应过来,知道这支人马,可能是投降明朝的满人、蒙古人和汉军旗的汉人组成。

    “很好,谭泰将军练得不错,孤要给你请赏!”王彦点点头赞许的看了谭泰一眼,然后扫视众人,发现秦尚行等人脸上都有些不快,知道他们对于满将有所排斥,但事关马军训练的大事,王彦却并没有也夸赞他们几句,而是肃声说道:“今后训练的事情,你们要多问问谭泰将军的意见!朝廷不看你们的出身,只会在意训练的结果,关心能否练出精兵,你们明白吗?”

    众人闻语,忙抱拳表示今后一定吸取满将训练的经验。

    这时,王彦目光移向马军,却又发现一些异样,他立刻再次指道:“左边那部人马,战马为何比其他的马军都要高大?”

    在左面的一支千人马军,胯下的战马,各个雄壮高大,几乎比其他战马高出一个头都不止。

    “殿下,那是朝廷委托西夷,从大食运来的种马培育出来的马匹,目前只有一千匹。这些战马高大雄壮,虽然耐力不及蒙古马,但是爆发力和负重力都超强,兵部已经在为他们定制专业的马甲,准备打造一千铁甲骑兵出来!”

    王彦见此有些高兴,他看到明军骑兵,已经今非昔比,满清骑兵的实力,逐渐恢复过来,可是明军骑兵的战力和规模也再增强。

    本来徐州战败,又听说满清击败了准格尔之后,王彦内心十分忧郁,但今日看见明军骑兵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战力,他的心当即就松弛了。

    (本章完)


………………………………

第1087章胸甲骑兵和龙骑兵

    操演的时间并不长,演练结束之后,骑兵依然在远处列阵,马军的各个千户却依次打马过来。

    王彦对他们点了点头,一一嘉奖勉励几句,并代表朝廷,往武昌给大军采购一些肉食,奖赏将士一点银子,数量并不多,只是意思一下,表示朝廷和他很看重马军。

    奖励了这些千总和骑军之后,王彦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大营,然后翻身下马。

    他将王文道交给一名心腹侍卫照看,便与众多将领进入大帐。

    在帐中,王彦扫视了一遍眼前众多将领,特别是多看了谭泰、张存仁、佟图赖等降将一眼,然后大声说道:“朝廷这次进取徐州失败,你们应该都看过军报了。清军骑军优于我朝,这点我们必须承认。在北方的平原,我们打徐州,他断我们粮道,我们分兵去守护粮道,他又袭扰我军主力,总之来去如风,机动自如,不好对付!”

    说道这里王彦停顿了一下,帐中之人,脸色都严肃起来。

    要是正面对决,明军步军摆好阵型,火炮压阵,长枪如林,自生火铳成排轮番轰击,并不会惧怕骑兵。

    骑兵之所以恐怖,主要是在于他的机动能力,要比正面硬攻,他们或许还不如步军。

    明军北伐,就必须深入北方的平原,数百里的粮道,要怎么保持,还有主力步军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保持在结阵的状态。只要步军一移营,一松懈,骑兵就来冲一波,步军的劣势太明显。

    “清军西征准格尔,满清的骑兵已经进一步加强!”王彦看着众人,郑重的说道:“敌人还很强大,我朝的马军还需要提高。训练之事,朝廷和孤就拜托诸位了!”

    “我等定然不负殿下所托!”众人肃然抱拳。

    “好!只要众位用心,朝廷也不吝奖赏!”王彦点点头,“孤在这里许个诺,你们要是帮朝廷练出六万能战的精骑,侯爵以下的,爵位升一级,侯爵以上的,按功绩赐予子孙世爵。”

    说完,王彦目光扫过众人,特别是几员降将,他这话有一半是说给谭泰几人听的,等于是许诺让他们好好的干,只要练出精骑,明朝不会亏待他们,荣华富贵他们照样能有。

    同时这话也是说给赵慎宽、秦尚行等将听的,明军骑兵与满清骑兵确实存在差距,明朝的优势在于纪律严明,但骑兵个人的技艺往往不如满清,马军需要谭泰等降将的指点,才能将骑兵训练的更好,战法更完善。

    鄙视链这种东西,在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王彦虽刚到军营,但是在大营外就看出了明军将领对降将的鄙夷和排挤。

    对降将的排除,不利于骑兵的训练,所以王彦画下一张饼给帐中众人,他们想要得到这张饼,就必须要同心协力,一起将骑兵练出来,才能得到奖赏。

    王彦要的是六万精骑,而不是一两千特别厉害的骑兵,这就需要明将与降将们多多交流经验。

    听王彦说完,秦尚行、赵慎宽等人不禁互看了眼,然后又扭头看了看谭泰等人,最后齐齐抱拳。

    王彦见此微微一笑,“孤,就说这么多!你们训练骑兵,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可以趁着孤在,赶快说出来,只要是孤能做到的,孤回南京之后,都会想法帮你们去办!”

    说着王彦伸了伸手,示意他们在两侧坐下。

    “殿下,卑职有话要说!”众人在两侧坐下,张存仁留在中间行礼说道。

    王彦微微一笑,语气平和的说道:“张将军深知明、清两军的特点,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说出来!”

    张存仁原是明朝副将,后随着祖大寿降清,王彦说他熟悉明、清两军的特点,完全没有错。他了解关宁铁骑又了解清军八旗,确实能为明军训练骑兵提供很多东西。

    “殿下,卑职认为明军有明军的特点,也不一定要完全学些八旗的东西!”张存仁拱手说道。

    他这一开口,就吸引了王彦的注意,连下面的明军将领都向他看来。

    从理智上讲,明军骑兵确实比不过满洲八旗,所以明军将领,就算口头上不承认,在训练上也有意向八旗靠拢。

    毕竟八旗骑兵精锐,他们自然要向强者学习,连王彦也是这么认为,因而张存仁说出这话,等于打破了他的固有观念,让他思维跳脱出来,立刻就把他吸引。

    人最怕思维禁锢,王彦来了兴趣,当即问道:“张将军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听一听!”

    张存仁其实早有想法要说,只是因为之前一直受到排挤,给秦尚行等人提了,他们也不愿意听,现在王彦感兴趣,他立时精神一振,“殿下,卑职认为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善于骑射,这与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系,满人和蒙古人从小就善于射猎,这点我们中原人根本无法相比,就是再训练,在骑射的技法上也不可能超过他们。”

    张存仁说的是实情,人家玩弓骑马十多年,明军训练个几年凭什么赶上他们?他说的是大实话,可是落在众多将领耳中,却很刺耳,有的人甚至怒目而视,那眼神分明是问他,“你什么意思?是说我们永远也比不过八旗么?”

    王彦也脸色微沉,不过却催促道:“你继续说!”

    张存仁得了鼓励,于是接着道:“卑职认为,我朝训练骑兵,不一定要练什么骑射,射箭本就不容易,骑射就更加困难,而且耗费了时间,还比不上八旗···”

    “骑兵不练骑射练什么?”张存仁正说着,下面明将郭把牌,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语。

    下面的骄兵悍将们,也多听不进去意见。

    王彦见此皱了下眉头,愠声道:“听张将军说完!”

    张存仁感激的给王彦拱了下手,才继续说道:“卑职不是说完全不练,只是觉得没有必要花费太多功夫。殿下的五忠军,有个特点,就是军法森严,卑职觉得我朝骑兵不用太强调个人的骑射功夫,而因该强调集体作战的能力,完善编制和军纪,使得马军能反复冲锋,溃散之后亦能迅速集结。至于个人战力方面,卑职以为可以通过器械来进行弥补,像工部为骑兵打造的胸甲,就基本能免疫清军弓箭的杀伤。”

    说道这里,张存仁再次拱手,“卑职以为朝廷可以为马军研究更多的新器械,比如三眼铳,如果性能可以加强,那卑职认为马军使用火器,要比学八旗用弓要方便许多。因而卑职以为,我朝训练马军,因该突出自身的特点,而没必要一定按照八旗的战法来练!”

    王彦最善于纳言,他听后思索片刻,便不禁频频点头,只学习别人,便无法超越别人,明军确实因该要突出自身的特点,不过冒然改变整只军队的训练方法,也不太现实。

    “张将军这个建议,孤认为因该得到重视。”王彦沉思了一会儿,颔首说道:“这样吧,调出五千骑,交给张将军训练,明年秋操时,与其他马军一较高下,如果拔得头筹,朝廷必有重赏,今后骑兵也就这么练。”

    王彦这么说,其它将领就算有意见,也说不出来,唯有苦练兵马,来年一较高下。

    用事实说话,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明军的传统,瞎吵吵,不如比斗一场,这种风气也延续到政务上,明朝许多革新,基本都是先选一地试行,有效果便全国推广,这也是王彦施政的一个特点。

    说着王彦笑了笑,“至于骑兵的器械,孤会委托工部学堂,进行研制,不仅会给马军配备好甲,好铳,还要给你们配备战马能够拉动的快跑。去年南京校阅,一千武生队用战马加快炮,便轻松击败了五千结成严密阵型的步军!”

    “卑职谢过殿下!卑职一定练好五千骑兵,等候殿下校阅!”张存仁听王彦答应,立刻大喜行礼。

    王彦摆摆手,随即说道:“你们谁还有话说?”

    受到张存仁的鼓舞,谭泰突然站起来,行礼道:“殿下,朝廷想要北伐,卑职以为除了训练骑兵之外,也可以给步军配备差一些的马匹,不需要他们骑战,只要能骑马加快行军速度就行。这样在北方平地上,朝廷大军就能快速机动,抵消清军的机动能力。”

    王彦今天真是收获颇丰,明军火器犀利,射程远超弓箭,清军骑兵现在如果再次面对明军密集的步军方阵,保证将无从下口。

    如果能给自生火铳手配上战马,确实能弥补骑兵不足的缺陷。

    想到这里,王彦不禁看了谭泰、张存仁一眼,将这些了解满清的人留下来,看来还是很值得的。

    就像汉奸对于明朝威胁巨大一样,这些旗奸,对于满清也是巨大的威胁,他们太了解满清,知道满清的弱点了。

    这条建议也可以执行,试想一队精锐的铳兵,一日奔袭两百多里,那战争打起来就有意思了。不过要实现这些,还是要有马,王彦觉得有必要给何腾蛟写封信了。

    (本章完)


………………………………

第1088章唐王看戏

    王彦离开南京已有几天,但是唐鲁两王在政务上却依然插不上手,大明朝廷按着这四年来形成的规则,照常运转。

    这主要是王彦近些年来以身作则,没有滥用权力,事事按照规矩来办的结果。

    他带头守护规则和律令,久而久之就使得明朝的官员和政府机构,养成了一定的习惯,使得官僚集团达成了一个共识,认可了这套规则。

    其实,王彦即便是在南京,他参与的日常政事也很少,平常的事物都是内阁在处理,他只是掌控大的方向,提交一些重要的议案,而他的放权,也使得内阁养成了掌权的习惯。

    权力是个怪东西,一旦到手,就不会轻易放下。

    唐鲁虽然也是理政王,但不是摄政,他们只有在议事堂的表决权,没有参与内阁事物的权力,最多只能咨询、建议和旁听而已。

    四月间,唐王听说王彦将要离开南京前往武昌时,内心还一阵高兴,认为王彦不在,他可以趁机左右一下朝局,推行几个对他有利的决议,但是未想到,内阁对于他的建议,根本不予理会。

    朝廷因为郑成功先斩后奏,进攻吕宋十分不满。文官集团对于军阀割据,可以说十分警惕,谁也不希望藩镇割据,武夫掌权的时代再次降临。

    因而朝中上下,都很赞成王彦军队国家化的决策,在五忠军、神策军收归中央之后,大臣们的注意力,便击中再了唐鲁身上。

    这次郑成功攻下了吕宋,唐王便提出在吕宋设郡县,暂时由福建管理,可内阁却不同意,表示要按着占城的例子,由中央派总督直辖。

    作为拥唐派的苏观生、陈子壮等人,起初是拥护唐王的,但这几年来,他们从王彦的一系列改革,以及放手五忠军的举动中,也看出了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弊端的决心,认为王彦并没有谋逆之心,转而拥护王彦的决策。

    如果王彦在朝廷搞一言堂,大肆排除异己,安插心腹进入朝廷,苏观生等人或许还有倒王之心,可是偏偏王彦没有这么做,而是将他们吸纳进来。

    在王彦的内阁里,他们是内阁大学士,帮助唐王夺权,他们最多也是内阁大学士,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