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狐出没-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容。
  “诺!”魏齐看了我一眼,躬身揖礼退到门口方才转身出去。
  “然则仅此还不够,”我道,“还要让齐国尽快攻宋。”
  “先生不是一直主张结盟宋国么?”赵何疑惑道。
  “因为齐国必败!”我道。
  我已经很久不说这么满的话了,生怕被人打脸。不过这次倒是很有信心。齐国的盐价粮价波动不大,但是铁价一直在持续上涨。这就意味着齐国明显缺乏铁储备。现在铁在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除了秦国依旧恪守着青铜兵器不放,大部分诸侯国都已经转向了这种新兴材料。
  真的材料越新越高级么?
  当然不是!
  在缺乏科学实验的环境中,摸索最佳配方是十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难道秦国人不知道铁么?他们固执地使用青铜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最优的青铜兵器铸造配方和加工工艺!在实际效果无法超越青铜器的情况下,铁器理所当然地被鄙视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山东六国这么着急换铁兵器,就连赵国都有这样的风潮,我只是还没有理会罢了。反正现在国库没钱,想大规模换装是不可能的。
  齐国很有钱,所以他们要换。
  陶朱公手里,有一批质量不太好的兵器,我以墨燎的身份建议他卖给齐国。同时我又以狐婴的身份,建议苏秦说服齐王把这批劣等货买下来。并且价格不便宜。
  至于宋国那边,一样是从陶邑买来的东西,质量都是上乘的。魏国人还贱卖了一批粮食给他们,以保证他们的战争能力。
  而且,宋国可能会是第一支用风筝挂旗作为信号的军队。
  有墨者给了他们一套简单的旗语,以及风筝的制作方法。
  赵何决定出兵之后,最新的消息传到了宋国手里,我十分肯定地告诉他,只要齐国敢打你宋国。赵国就会进攻燕国!而且燕国到时候肯定挡不住,那时候赵国就会直接攻入齐国,与你共同伐齐。
  宋王对此的反应很高兴,仇郝的待遇升了一级。也让这位老臣发现,自己在宋国这么多年,靠山依旧是赵国,于是他派了一个返乡团回到赵国,算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齐国到底是霸主之国,至今积威犹在,万一宋国被灭了呢?
  许多人都会这么想。
  我知道历史上的宋国不是现在被灭掉的,因为齐国灭宋本身是诸侯决议合纵伐秦之后才有的背盟事件。而灭宋的结果就是旋即引发的“五国伐齐”事件。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年,但是光看现在燕国、赵国的准备,尚不足以主导伐齐,所以这件事起码还有数年的光阴。
  何况这次有我参与,不管怎么说都把胜利的天平压向了宋国。
  现在我更担心一件事,万一打不起来怎么办?
  陶朱公那边很快就给我送来了定心丸。
  齐国在催促交货了。
  看来齐国是有心要教训一下宋国。
  随着国际形势的紧张,各国间往来的函件简直是平时的十数倍。齐王派人送来私信,说感激我在齐国内乱时候的出手相助,并且愿意在伐宋成功之后送一座千户之城给我作为养邑。要求很简单,齐国伐宋,赵国旁边看着就行了。
  本以为只有我够贱,会拿着这封信去给赵何看。谁料在路上碰到了赵成,他也是去做同样的事的。
  同样的信函赵成也收到了。
  所以赵何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
  他手下两位重臣都收到了齐王的贿买,但是他什么都没有收到,这简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啊!
  “寡人要伐齐!”
  喊完这句话之后,赵何的怒气却很快就消弭了,甚至对于是否与齐国开战都产生了动摇。
  无他,赵威后也!
  

踔厉风发 第11章 第二三八章 齐宋之战与国内的小动作(二)
  凡是能够在战国史上留下名字的人,没有一个是易与的。如果有闲人排个战国女强人榜,榜首肯定是宣太后没得说,榜眼估计就是这位赵威后了。
  现在还是王后的威太后,压根都不用为她的祖国说好话,直接一个理由就让气血方刚的赵何休了起兵之心。
  “大婚,大婚!”王后声音尖锐,气势逼人,叫道,“妾来了这么久,为何还不能成婚!难道是要让妾归省么!”
  归省是放归的婉转说法,换言之就是离婚。
  聪明的女人都知道,吵架再凶都没事,但是离婚这句话可不能随便说。万一男方打蛇上棍,直接说“那就先回去住两天”吧,最后丢脸的还是女方。不过威后敢说出这两个字,显然是吃准了赵何。
  赵何也的确太容易就被吃住了,连忙对剧方道:“大婚的吉日还没选定么?宗伯可得办事上心啊!”
  剧方连连诺诺。
  赵何犹自不解气,看了我这边一眼,又指向大宗伯道:“前者有大司徒说官爵者问政疲倦,不勤,寡人尚存疑虑,如今看看你们就知道!王后已经入国这么久了,婚礼还没办!是要让列国嘲笑我们赵国是蛮夷之邦么!”
  这倒是真的,娶齐女是赵成的主意,为什么娶来了反倒不上心呢?
  我戴着面具缓缓转过头,用余光扫了一眼同阶的赵成。赵成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好像不知道赵何在打他脸。
  这副模样的人最可怕了!
  我不禁泛起一阵寒栗。
  大宗伯剧方抬头看了一眼王后,似乎有些欲言又止的味道,再次拜了下去。
  反正与我无关。
  小宗伯楼宇上前为上司解围道:“大王,日前有卫国发出的哀牒,卫先君薨,号嗣君。我国是否当遣使致哀?”
  赵何的注意力被转移了,但是显然不喜欢听到死人的消息。他挥了挥手,道:“你是宗伯,依列国惯例行事就行了。”
  我倒是有些唏嘘,当日见到卫君的时候就觉得此人活不了多久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去了。卫安当了国君之后,是不是还能继续当会首呢?这个问题真头疼,唔,最好还是分开,否则容易产生个人崇拜。
  濮阳那个地方,真是鸡肋,到底派谁去当会首比较好?算了,还是顺其自然吧。
  “二公以为,”赵何突然对我和赵成道,“我们是否应当伐燕?”
  我的意见是先保住集宁。
  “老臣以为,有些仓促了。”赵成道,“先王在世时,用兵过甚以至于国库虚乏。今年粮产有望丰收,不若再等两年,有了必胜之力再伐燕国。”
  “右师公以为呢?”赵何转向我。
  这原本就是我的建议,当然得打!
  “首先要确保集宁。若是燕国不知好歹,我们可以从灵寿再出一支偏师,攻取燕国上谷。”我道,“赵奢任上谷守的时候,对于上谷地形了如指掌,可命其为下军将。”
  “右公所言有理。”赵何道,“先王在时,常说师老勿用,也常教寡人忘战必危。如今国内多年不曾举兵,更怕应了忘战之危。寡人已经决定,择选吉日,封台拜将,以客卿田章领兵十万出代郡,驰援集宁。”
  田章在开始并不乐意这个任命。这些日子的休闲生活让他觉得有点老态,更想做一个富家翁,最多答应帮我出任尚在谋划中的军校祭酒。我也觉得让一个已经算是老年人的将军领兵出征有些不妥,实际上我现在所处的赵国正是将星最为璀璨的时期。
  可是架不住田章有对燕国攻战的加成啊!
  别看燕国人天天嚷着报仇,但是说到田章,没有一个将军敢废话。我估摸着燕王就算把秦开调回来,燕国都不是田章的对手。而且我已经拿到了最新情报,乐毅是这次燕国对宋国的总指挥,虽然没有拜将,但是军中都遵从乐毅的号令。
  所以北面嘛,粟封一介无名小将,带着号称十五万弱燕之兵,挑战田章赵奢两员名将,这结果不是明摆着么?
  “世间最悲惨的是,莫过于美人白首,英雄迟暮啊。”我请田章喝酒,假意哀叹道。
  这话绝对可以触动田章内心中的那根弦。这位老将军虽然说得一副要卸甲归田的模样,其实每天偷偷在花园里板砖,就是不想荒废体力。
  “赵奢是治民的高手,”我又是一叹,“也不知道是否能善用那些齐地勇士。”
  其国内乱之后,大量的北地军官逃到了燕国,投入赵奢门下。这些人大多成了军中的骨干军官,对赵奢言听计从。田章对于这些曾经的部下多少抱着一些愧疚,这个时代说什么忠君报国都是扯淡,为君王了却天下事的目的只是想赢取生前生后名罢了。
  “那些都是齐地好儿郎。”田章闷了口酒,不再做声。
  “纵有宝剑,也得有名剑客才能让它光耀天下啊。”我叹道。
  第二天,酒醒之后,田章已经穿上了创痕累累的犀甲,一身戎装地站在我面前,朝我一拜:“请公为老朽引荐。”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封拜一个上卿是可以简陋的,但是祭祀老祖宗和打仗绝对不能简陋。
  总结成一句话,不能糊弄死人和将死的人。
  封台在城外,一丈高,夯土垒成。难怪孙膑说战争就是个销金窟,光是从这第一步就花费巨大。作为国家重臣,我也必须站在君王身后,与赵成并排。
  赵何在今日之前已经斋戒沐浴三天,在太庙就得告诉列祖列宗,今天孙子要出兵教训别人,希望祖宗们保佑。然后他得怀着一颗肃穆的心,登上拜将台,告诉天地和人民,现在燕国实在不像话,不教育是不行了。虽然很舍不得让我们赵人送命,但是为了天地间的正义,这种牺牲是必须的。
  赵成上前,将王节、虎符递给赵何,一一授予大将。然后是我上前将旌旗、斧钺递给赵何,由赵何转交在田章手里。尤其是在赐予斧钺的时候,赵何一定要十分郑重地说:“以此至军,将军其裁之!”
  这种仪式繁琐但是庄严,尤其是看着下面一望无际的士兵,很有种肃杀的感觉。田章显然已经轻车熟路了,对答流畅,反倒赵何是第一次主持这种仪式,有些生疏。等田章表过了忠心,愿意用生命捍卫大义,赵何便与田章持臂而下,送田章登上战车。
  田章身穿犀甲,头戴戎盔,一甩身后的深红色的披风,站在了战车上。
  赵何半跪在地上,手扶轮毂,高声道:“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
  田章受词,然后领兵出发。
  这些兵都是邯郸征集的国人精锐,也将是田章的短兵亲卫。十万大军可不是棋盘上的棋子,想放哪里放哪里,想怎么征集怎么征集。沿途郡县都已经领到了征兵令,必须在田章大军国境的时候由郡守县令带着本地兵员加入,然后一直开到前线的聚集点,绝对不会分兵。
  在这个没有电话的时代,一旦分兵,就集结不起来了。
  送走了田章之后没多久,医缓就从卫国回来了。
  “真是有愧钜子,缓回天乏术,只能尽此薄力。”医缓十分愧疚。
  我作为墨燎的时候必须随和谦逊乃至谦卑,自然好一番感谢。这也不能怪医缓,现在的中医根本不成体系,与巫医纠缠不清,要想治疗慢性病恐怕有些困难。不过医缓带回来其他的消息,诸如卫国权力交接十分平稳,共济会在组织跪送灵车方面做了很大的工作,让公子安十分感念。
  就在我以为医缓要告辞的时候,这位老医生突然道:“传闻钜子与右师婴友善,可否替老朽引荐一番?”
  “哦?先生为何要见右师啊?”我好奇了。
  “在回来的路上,老朽一直在想,自己所学的医术真是对的么?为何口口相传能治百病的医术,在卫先君身上却毫无下手的办法呢?”医缓面露凝重之色,“后来,老朽想到了右师狐婴。在沙丘时,老朽就听说了他算出人身之中,血有五行,互不相容,故而老朽以为,狐婴一定是得仙人传授,另有奥妙,想去求教。”
  我木然良久,方才拜道:“谨诺。”
  我注定不能成为一名医生,因为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悲天悯人之心。我愿意用手中的能力去救人,也会享受救人之后的快乐,但是我从未想过发扬它,让这种技术去救更多的人。在这位老医生面前,我实在是惭愧。
  然而对于医学发展的问题,我真心帮不了什么忙。
  

踔厉风发 第12章 第二三九章 齐宋之战与国内的小动作(三)
  现在这个时代有了后世修仙学的基础:《行气铭》。
  那是几句刻在玉上的话,教导大家认识“气”在身体里的流动和作用,得以保养身体。它在现在这个时代的地位,就如同后世几乎每个办公室都有的《莫生气》。
  这个时代也有了《黄帝内外经》。《内经》是讲治病之学,《外经》是传降妖缚祟之术。这就是医巫同源的典型。
  我跟着师父在山中学习的那些技巧,最多只能是偏方,连医学的毛尖都赶不上。唯一有用的,或许就是“细菌”“病毒”之类的西方医学。
  幸好我上过法医学,对于人体并不是很陌生。
  一切都可以从人体开始。
  “做尸体解剖吧。”我对老医生说,“只有剖开了尸体,才能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器官组织,派哪些用处。”
  老医生很受感动。
  我是第一个愿意正面立法支持医学的人。
  赵国较之秦国多了一部《医师法》,首先确保了医生的人身安全,不用为技术性误诊偿命。其后,医师法里规定了医师资格问题。中医是一门十分依赖经验的学科,并非学够了知识背够了书就能应用的,所以我规定所有想获取医师资格的人,必须要经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凡是通过者才能享受医师待遇。
  比如上面那条。
  又比如,所有医师享受下大夫的爵位。
  “医工之人,为何也能受封下大夫!”赵何道出了许多人心中的疑惑。
  因为:
  ——世间能杀人者好寻,能救人者罕见。
  既然能以杀人得爵,那么以救人得爵就更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一个仁王,怎么能够只封赏杀人者,而无视救人者?
  道理如此,赵何却更担心岁俸问题。
  “这些可以视作荣勋。”既然有功勋,亲勋,多一个荣誉勋爵有什么关系?反正只是个给一种待遇,不需要给实际的物质奖励。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