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旨之后,程老爷将圣旨恭敬的放进一个金丝楠木的盒子里,然后双手捧着盒子往祠堂供奉圣旨去了。
  祠堂就不是女人能够进去的地方了,接下来就没有程府女眷什么大事儿了。程夫人的神情有点亢奋,但她还能勉强冷静的吩咐苏厨娘:把所有的拿手菜都做出来。
  “恭喜婆婆,贺喜婆婆,得封‘恭人’!”李玉儿跟着苏厨娘刚走,后面就传来大少奶奶高兴的祝贺声,紧接着二少奶奶也不甘落后,好话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外冒。
  一路回去厨房的小丫环心里都有些兴奋:是圣旨!她们有生之年居然能跟着主子接了一次圣旨!今天的经历够她们往后传三代的了。
  “啊!没想到我也能接圣旨,那圣旨真好看!”一个丫鬟终于忍不住兴奋之情,感叹了出来。
  另外一个丫鬟毫不留情的打击到:“好看?你看到了吗?我明明看到你当时埋着脑袋瑟瑟发抖。”
  周围的丫鬟闻言都发出了轻笑声。
  那丫环涨红了脸,仍旧挺起胸脯道:“别笑我,难道你们不是?有谁看清了圣旨的样子,听清了圣旨的内容?”
  “……光顾着兴奋高兴了,是没有听清。”小丫鬟们你看我,我看你,良久有人呐呐的说。
  最开始跪下接旨的时候都光顾着担心害怕了,后来大约知道是嘉奖圣旨之后,又光顾只高兴了,那里还静得下心去听圣旨里面到底说的什么啊,而且里面一大堆没听过的词儿,谁听得懂?
  “那圣旨上到底说的什么啊?”一个丫鬟小心的问道。
  所有丫鬟都把目光集中在苏厨娘脸上,苏厨娘心里窘迫,面上却一本正经的道:“总之是好事儿,我们厨房里的现在要做的事儿不是讨论圣旨,而是拿出看家本事,招待好钦差和护送钦差的官兵们,知道了吗?”
  “知道了。”所有丫鬟都恭声表示受教,心里对苏厨娘佩服的紧,觉得苏厨娘面对圣旨都能这么镇定,才是她能够掌管厨房的秘诀。
  苏厨娘见小丫鬟们都拿崇敬的目光看着她,心里有几分不自在:“走吧,赶快回厨房。”
  李玉儿见苏厨娘准备了几个炖菜和鲜汤,想到来传旨的是个太监,忍不住提醒苏厨娘:“苏大娘,要不要向钦差的随从打听一下他的饮食喜好?”
  “不错!钦差大人是京城来的贵客,或许跟我们这里的口味不一样呢?”苏厨娘连忙派了个小丫环让管家去打听钦差的喜好。
  不久后,管家就传来消息说,说贵客忌辛辣,汤水也可以少一些,口味偏轻。
  苏厨娘听到消息,又看了看案板上准备的一些辛辣食物,有些庆幸的对李玉儿道:“刚才一时没想起,幸好你提醒了我。”
  厨房里其他人也有些庆幸,看李玉儿的眼光顿时有些不同,想着:她到底是运气好,还是思虑周全?
  不管怎样,李玉儿在上厨房众人的心里的形象还是老实和善居多,今天这个事儿也在她们心里留了点影儿,让她们下意识的对李玉儿重视了些。
  虽然程府厨娘的手艺不错,但在吃惯了京城美食的传旨太监眼里也就那样。没有美食,请来的戏班子里也没有名角儿,园子里的景致也就那样,程府的人虽然在不断的奉承,但那唯唯诺诺的样子,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致,传旨太监当天就提出了离开。
  程老爷见传旨公公要走,生怕自己哪里招待不周,连忙塞银子挽留。
  那太监想走直接离开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告辞,等的就是这银子。出京传旨,向来是个肥差,因为时间宽裕,下面的人也会使劲的巴结。这个传旨太监早就计划好了,要在通州府待五天,把通州府所有的富豪乡绅都见过一遍。
  这个太监收了银子,表示可以勉强再留几天,并且暗示程老爷:他喜欢人多,喜欢热闹。
  这太监一暗示,程老爷就懂了。上一个钦差陆大人不也是这样吗,他立马就下帖子,邀请通州府其他士绅赴宴。
  通州府有些消息灵通的士绅,都知道程府发生了什么事,自然羡慕的紧,心里想着现在程府还住了一个钦差,未尝不是一个机会。说不定就像程府一样,得了上面的青眼呢,这些士绅们对程府的宴会自然很积极。
  另外一些没得到小道消息的乡绅就有点忐忑了,生怕又来了一个像陆钦差那样的杀神,但不管心情再复杂,他们还是带足了银子到程府赴宴。

☆、第39章 城

  程府又开始了宾客盈门的日子,通州府的士绅们虽然不知道这个皇宫里出来的公公喜好什么,但带点银子和值钱的古董字画,总是没错的。
  这些士绅就带着银子和夫人到了程府,他们来程府的目的,一是要拜见钦差,二是要和程府加深关系,现在程府眼看着更加兴盛了,他们自然要和程府打好关系。
  对于程府接到圣旨这件事,程老爷心里是很是自傲。再看往日和他地位相当的士绅,感觉地位比他们高了不止一等,但他好歹还是快要知天命的年纪了,这种自傲情绪很快就压了下去。他程府现在再兴盛,也不能随意得罪人。于是他还是像以往那样带着热情的笑意,亲自在门口去迎接本地的名望。
  提前得到了消息的士绅看程老爷待人还是这么热诚周到,顿时心中好感更甚,也连忙恭喜程老爷得封了员外郎。其他不知内情的乡绅看到这情况,也连忙上前恭贺。这些乡绅们心里想着,原来这个公公不是来找麻烦的啊,他们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又盘算着以后对待程府要更恭敬一些。
  随着这些士绅过来的夫人们,自然跟着前来接待的丫环往后院走。对于程夫人,她们心里是羡慕的,像程夫人这样年轻时娘家有能力,出嫁后丈夫有能力,现在儿子又成为了监生,怕是一辈子都会风光了。不过心里再羡慕嫉妒,她们对程夫人都得好好奉承,毕竟现在程家正风光着呢。
  程夫人感觉这辈子都没有这么风光过,所有的夫人都在逢迎她。她的衣衫首饰,每一件都有人不着痕迹的吹捧;她的儿子女儿媳妇,每一个都有人用真诚的目光夸赞;连她的丫鬟,都有人称赞举止伶俐、教导有方。那些夫人眼中恰到好处的羡慕,更是让程夫人走路都有些飘飘然了。
  那太监在程府待了五天,由程老爷陪同,接见了不同的乡绅。他虽然觉得这些乡绅是井底之蛙,让他看不上眼,但对渐渐鼓起的荷包还是很满意的。五天时间足够把通州的大户人家接待完了,五天之后传旨太监彻底告辞回京,程府举办了一场践行宴会之后,彻底的松了口气。
  虽然钦差住在家里足够光荣,但压力也大,说话做事都要小心翼翼,生怕那一点不合钦差的意。现在钦差走了,程府的人才找到当家做主的感觉。
  送走传旨太监,程府众人才安心的吃了一顿饭。
  饭后,人都慵懒了些,连日来紧绷的情绪才放松。程家长子程忠带着几分压不住的兴奋和忐忑道:“父亲,我什么时候动身去国子监?”
  “我早就吩咐管家定好了船,时间就在后天,今天就开始准备吧。”对于这个问题程老爷早有打算。
  程夫人虽然高兴儿子能够进入国子监,和那些贵人一起读书,但毕竟是要离开自己的身边,这一走基本上就是半年不见了,心里难以割舍:“现在还什么准备都没有,不能晚一些?”
  “国子监早已开馆,忠儿这样中途入馆的,本就引人注目,你还想让他推迟入馆,是想让他给博士和教谕留下个懒惰的印象吗?”程老爷对他夫人的话有些不满。
  “我不是……,只是想着忠儿这么大,还没有离开我怎么久,就有一点……。”程夫人说着就开始拿着手帕拭泪,一副担心儿子的慈母形象。
  程忠见状也憋红了眼眶,用哽咽的声音道:“儿子不孝,劳母亲操心。”
  又是一出母子情深的大戏,周围丫环们看着。也都用手帕抹了抹眼角,表现出一副被深深感动的模样。一边的程老爷,早就忘了刚才对程夫人的不喜。也在欣慰着儿子的孝顺,只是要绷着一副严父的面孔,没有上前亲近,但儿子表现出的对父母的孺慕之情,还是让他心中暗自喜欢。
  程府大房,丫环正在给大少爷打包衣裳,大少奶奶郑氏坐在上首端着茶盏,半天都没有动。旁边的奶娘看着不是办法,打发了小丫鬟,开口问道:“还没有决定哪个丫环吗?”
  在得知丈夫要进国子监,半年都不会回来后,郑氏就和奶娘商量过要不要派个丫环贴身伺候。按照郑氏的本意是不愿意的,但奶娘说服了她:男人都是管不住下半身的,丫环的卖身契和性命好歹还掌控在她的手上。而她丈夫真要在外面找了个良家女子,就不那么好处理了。
  郑氏理智上是同意奶娘的意见,但真要把自己的贴身丫鬟送给丈夫还是有点膈应。虽然这种事儿已经发生过,但她还是不能适。她想再过几年,她应该能够像无数的大家夫人一样,能够笑着处理这些事情。
  最后,郑氏还是不愿意下决定,直接把这个问题甩给她丈夫。
  程忠把目光在三个低头的丫环身上瞄了两圈,最后看着长相秀丽的茗香道:“茗香茶泡的好,带她出去也能方便交际。”
  听到这话的茗香脸色瞬间苍白,抬头用求助的目光看向郑氏。
  郑氏当然没有看到,她已经把自己的手心掐出了血,面上仍旧笑的温婉:“好。”
  最后郑氏想程夫人报备的时候,程夫人怕一个丫环伺候不好她儿子,又派了一个面容娇美的丫环。看着这个面带柔笑的丫环,郑氏瞬间在心里生出对她婆婆的恨意,平时那么小心的孝顺奉承,就得来这么个结果。
  这两个丫环并没有跟着程家大少爷上京,因为程老爷得知后,愤怒的阻止了。程老爷得知这个事情后肝火大动,把儿子叫过来,想狠狠地教训一顿。
  程忠对他爹一向怕得紧,见父亲说道丫环的事情,连忙道:“行程的事都是郑氏安排的,我这就回去说说她!”
  程老爷听见不是儿子的主意后,脸色好看了些。他就说他儿子虽然老实了些,但不糊涂。果然,这事儿是儿媳的歪主意。自以为清楚了始终的程老爷决定,让他老妻好好教教两个儿媳。
  当天上厨房里就接到命令,做干粮。
  此时程府的所有仆役都已经知道了程府发生的喜事,因为传旨太监刚一走,程夫人就下令:全府仆役赏一个月月钱。整个程府都欢腾了,不光是因为多了一个月月钱,而是主子荣耀了她们才能有面子。作为卖身的仆人,她们的一切荣辱都是和主家绑在一起的,主家好了她们才能好。
  上厨房里的人接到命令,开始连夜赶制干粮,主要是做饼,点心、炒豆子之类,可以就着热水直接吃的。陪着大少爷一起去京城的暂定为两个人,一个陪读的书童,一个跑腿的小厮,李玉儿她们要准备的就是这三个人到京城的干粮,到京城的路上有没有耽搁,谁都说不清楚,干粮只能做多,不能做少,因此李玉儿她们做了三人整整一个月的干粮。
  第二天,程家大少爷又宴请了一些之交好友喝了一些践行酒,听多了周围人的恭维话,真觉得自己能力不错,进入国子监肯定能辉煌腾达的,整个人意气风发,把前段时间的忐忑彻底抛开了。
  出发的前夜,程老爷把他的长子叫到房里,他仔细的打量了儿子几遍,越看越满意。以前他觉得长子平庸,科举无望,可以守护家业;三子有科举天赋,将来能兴盛程家。所以他在教导长子的同时,也把很多精力花到了三子身上。而现在一道圣旨,他的长子就前程可期,他也能把更多的期盼倾注在长子身上,毕竟长子才是他的嫡子。
  程老爷心里虽然在规划着未来的美好蓝图,但也不忘叮嘱儿子,低调做人,能进国子监的人都是非富即贵,任何一个都不能得罪。程忠虽然正式自我膨胀的时候,但他爹的话还是听得进去,并保证了听话。至于他爹的话能够记多久,就是个问题了。
  程府大少爷离开之后,程府平静了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里,程府接过圣旨这件事,已经在通州府传遍了。连街上的一个小贩都能把这件事将的滔滔不绝,恍如亲眼所见。皇权在百姓心中影响还是很大的,通州府有人被皇帝下旨嘉奖,整个通州府的人都感觉与有荣焉,程府在通州府的地位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在市井传说中,程府也开始带了点神秘色彩,好多老百姓都希望到程府大门上去摸摸,希望能沾到程府的运气。当然程府那几个护院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让路过的百姓敢想不敢做,每次只能看看过过干瘾。周围人的目光都在觊觎程府的大门,让程府的门房和护院都绷紧了神经,对路过的人都开始警惕。
  这时一个瘦弱的年轻人,向周围人打听着走到了程府门前,向程府门房拱手道:“请问,这里是程员外的府邸吗?”
  面前这个人面有菜色,身上穿着洗的有些发白的青衫。门房一看就是个落魄的读书人,心里先轻视了两分,语气敷衍道:“这里就是程府,请问有何贵干?”
  那少年看出了门房的轻视,想甩袖就走,但想了想还是忍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有些泛黄的拜帖道:“在下是阮家故人之子,今日特来拜访,烦劳通传一遍。”
  程府门第不低,这些年正门出入的都是些乡绅富豪。门房还没见过有这么落魄的人,跑到正门来递帖子,也不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穷酸。至于那少年所说的‘故人之子’,门房心里是不屑的,觉得顶多是来找麻烦打秋风的。每天要求见程老爷的富商没有十个,也有七八个,哪来这么多时间,接见这些不知所谓的人。
  “有事求见,到侧门去等着,会有人来接待的。”门房说着,还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少年看了看侧门出入的仆役之流,顿时觉得受到了侮辱,想要发怒,但想到在家的姐姐又强自忍下,从怀里摸了些银钱递过去:“烦请通报一声。”
  那门房看少年递过来的铜板,嗤笑了一声:“你这落魄穷酸样,还想去拜访老爷?也不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样子!”
  说道这里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