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十年代小田园-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伟民和伟军哥哥能用扁担一起抬水了。王妈妈叮嘱他们注意安全,一次只能抬半桶,多跑两趟就好了。
  自己搭建洗澡间,这种风气开了头,就有人跟着模仿。机耕连队找油桶比较方便,不到一个月,就有不少家庭都装上了“土浴室”。
  而有些知青,更是会想点子。
  他们托人买来水泥,拌上沙灰、石子,自己动手把家里的地面都改成了水泥地,还打磨得光光的。平时,用湿拖把拖一遍,看着十分干净。
  老职工们看知青们穷讲究,开始还有些不大习惯,后来也跟着学了起来。
  除了收拾屋子,知青们还开始从沪上搬东西。那种羊皮纸做的乳白色灯罩,塑料壳做的扇形台灯,都出现在了家里。
  晚上灯一亮,看着十分好看。
  受到这种风气影响,连队里一改往日的朴素作风,也开始了攀比。
  职工们凑在一起,都是比谁家里的家具多,装饰得好。还有就是那件硬件,像收音机、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等等。
  有了的,就得意洋洋的,炫耀一下。
  没有的,就省吃俭用,想法设法也要搞到。
  在这种氛围下,不安分的因子也出现了。
  八月里,大热的天。“小老虎”家和江排长家吵架了,就在篮球场上,引了好些孩子和大人去围观。
  黎元元也远远地扫了一眼。
  看到赵秀兰和“小老虎”的老婆撕打在一起,一边嚎着,一边对骂着。心说,这两家的关系不是一直走得很近吗?
  怎么突然就翻脸了?
  想着运动时期,两家大人狼狈为奸的行径,再看看现在,真是活该。或许,是因为风气变了,这些人也抖不起来了,心态也就跟着变了。
  心理上一旦不平衡,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
  在全国的大形势下,文艺活动再次兴起。
  随着这股风潮,场部也搞起了大型团体操表演。
  九月开学后,学校里除了腰鼓队之外,还组织了一支花环队,准备迎接“十一”的到来。这一回,小学二年级的黎元元、邓虹、姚龙港和田伟波终于被选拔上了。
  一放学,团体操的队员们就集中到了大操场上,参加训练。
  这是一个大方阵,队员们随着音乐,听着老师的号令不停地走位,团体操的造型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一个大圈圈变成四个小圈圈,顺时针转动两圈,再逆时针转动两圈。或者,从一个扇形变成一个花瓣,举着两只手,不停地抖动着。
  团体操训练是很枯燥的。
  可一旦发了大红扇子,用手举着,立马就有了不同。
  黎元元心说,后世电视上那些团体操表演,就是这么来的。一个人不显眼,可数百人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图画。
  而这一幅图画,还会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地变幻着造型。
  从上往下看,视觉冲击就非常强烈。
  到了国庆节那天,场部的大广场上,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团体操检阅。场部各级领导全体出席,包括营部、连部在内都派了多名代表参加。
  这一比拼不当紧,在数千名观众的见证下,四营再次拔了尖。
  “咚咚咚!咚咚咚!”
  腰鼓队的队员们,头上包着白毛巾,腰上扎着彩绸刚一亮相,就把观众们给惊呆了。而接下来的团体操表演,也是服装统一,整齐划一,造型别致,与其他营大不一样。
  黎元元心说,这都是辅导员张老师想出来的点子。
  今天,她和其他女队员一样,穿着白衬衣、红色背带裙,白袜子、白球鞋。而男队员,也是白衬衣,白短裤,白袜子,白球鞋。
  这么一来,色调一致,这个团体操自然与众不同,看起来非常好看。
  检阅一结束,其他中学的辅导员老师就找上来了。
  一来是表示祝贺,二来是想取取经。
  张辅导员和两位教练老师,忙得团团转。临上拖拉机之前,张老师还被其他辅导员拉着说话。
  黎元元坐在后车斗里,感受着这种热烈气氛。
  辛辛苦苦地排练了近一个月,表演不过十分钟。
  可这种集体活动,却令人难以忘怀。
  这个时代,总是带给人一种轰轰烈烈的视觉冲击,更激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这也是那么多年来,知青子女随着父母返城之后,始终无法忘记那段岁月的原因之一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  快35W了,这是作者君写的最长的一篇文~
  希望赶快进入故事的下一个阶段~~
  ^_^
  …………………
  捉虫~


第91章 看电视
  *
  国庆节之后; 就进入了秋收季节。
  连队里再次拉开了秋收大会战,准备下地抢收旱稻。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一回机工车间并未参加; 因为有更重要的任务在等着他们。
  原来; 副业组从外面接了一批零件加工的活计。李连长一核算,这零活更创收啊,于是大手一挥; 让车间里集中精力做好这批零件; 好与对方达成长期合作。
  王慧珍听说老田今年不用下地了,可高兴坏了。每年抢收; 老田都磨出一手血泡回来,这下可好; 再也不用担心了。
  晚上,黎元元听到田爸爸和王妈妈说着悄悄话。
  俩人还算了一笔小账; 说等到明年春天,买照相机的钱就能赚回来了。到了那时; 家里也买一台收音机好了。
  田爸爸还笑嘻嘻地说道:“慧珍啊,不如给你买一块手表吧?看看现在连队里戴手表的可不少啊!”
  “老田,我要那个做什么?在大田里干活; 看看太阳就知道几点了。那手表戴在胳膊上就是摆个样子; 又不能吃又不能喝的……”
  “慧珍啊; 现在就流行这个,你看看那个杨淑芬,老早的就戴上手表了; 还给她家老姚也弄了一块,一开会,俩人就把袖子捋得高高的,生怕人家看不到似的……”
  “呵呵,他们两口子就是那个性子……”
  黎元元听着,也抿着嘴笑了起来。
  一说到钱,她就想起了稿费。
  《山城少年探案记》发表之后,她一共收到了七块二毛钱。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一下子拿出来恐怕会太显眼了。于是,就把这笔钱分成三次,交给了王妈妈,说是“写作文”赚来的稿费。
  王妈妈又惊又喜。
  怎么也想不到,小孩子写写“作文”就能挣这么多稿费?
  晚上,她悄悄问了问老田,可老田笑着说:“元元写的恐怕不是一般的作文,十有八。九是在编故事啊!”
  “编故事?”王妈妈半信半疑。元元小小年纪就会编故事了?可看老田的样子,似乎也不想说破这事,反正元元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关于稿费这事,除了邓萧哥哥之外并无外人知晓。
  这笔汇款,也是他搭车去场部领回来的。
  目前,她正在筹划着写第二部,想像那个“海派侠客”那样搞个连载。那人的探案作品,已经连载十期了,颇受读者的欢迎。 
  对这位作者,是真心佩服。
  现在,不光邓萧他们,就连她在内,每隔两周都在急火火地等着最新一期的《绿野周刊》,好了解案情的后续发展。
  还有,就是《故事会》那边也发来了信件。责编希望“他”能经常投稿,多写一些传奇故事。对此,她也一口应承了下来。
  掰着手指头算算,黎元元颇有些得意。
  这个“副业”搞得还蛮不错的。
  可交给王妈妈的钱,她却舍不得花,说要给她存着。她想,等以后挣得多了,就给王妈妈买块手表戴戴。看得出来,王妈妈还是挺喜欢手表的。
  *
  抢收过后,团场上下也清闲了起来。
  一年一度的秋季篮球联赛又开始了。
  邓萧打算参加完这一赛季,就退役。他现在读初三,学习更加紧张了,也想把更多精力用在学习上。
  更何况,他的理想是读高中考大学。
  爸爸希望他将来能考到京城去,那里有全国最好的高校,也是他的故乡。而他自己也有这个打算。
  黎元元听说后,满心支持。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相信萧哥哥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
  而她自己呢,也会继续努力的。
  到秋季篮球联赛结束时,已到了十月底。
  这时候,王妈妈和田爸爸已做好了过冬的准备。
  今年照例晒了一大包干豆角和萝卜干,外加一大坛子豆酱、西瓜酱。另外,还特意熬了两罐西红柿酱,好在冬天烧菜或烧汤时当调料用。
  这个星期天,邓萧骑车来到了连队。
  他是来给元元送稿费的,一共三块五毛钱,去场部打比赛时,顺道给取回来了。今天正赶巧了,连队里刚分了最后一茬秋茄子,田叔叔正忙着炸茄盒呢。
  这是最近十分流行的一道菜。
  不知怎的就在连队里传开了,搞得家家户户都学会了炸茄盒。而田爸爸把这道菜又发扬光大了一番。
  今天他用的是鸡脯子肉打的馅子,掺上葱姜等配料,再用盐、酱油、花椒大料粉等调味,再加上两勺熟菜籽油,最后打上一个鸡蛋拌匀,这样馅子就调好了。
  下面,就开始准备茄夹。
  先用水、鸡蛋清和面粉搅一小盆面糊,洒上一点盐,待用。把圆茄子切成一指多厚的带皮方块,往中间拉一刀,注意不能切断了。再用小勺子把肉馅夹到茄块中间,放在盆子里,裹上一层干面粉待用。
  一切准备就绪。
  锅里加油烧热,待冒烟后,用筷子夹着茄夹,沾了面糊后,放入油锅中,等炸得两面呈金黄色(炸两次),捞出来控油,即可装盆。
  黎元元和邓萧一头扎在小棚子里,围观了整个过程。
  茄盒刚一出锅,俩人就先尝了尝。田爸爸说:“炸茄盒,就得趁热吃,这样外焦里嫩,又香又酥,别提有多好吃了!”
  炸茄盒,特别暄堆。
  这一炸就炸了一大盆子,金灿灿的,看着十分诱人。几个小将闻着香味,也都拥了进来,田爸爸一看,赶紧让伟民把盆子端到屋子里去。
  中午这一顿饭,除了炸茄盒和炒青椒之外,田爸爸一大早还炖上了一锅鸡块。
  这是今年春天养的小鸡,两窝一共成了十二只。养到九月份时,就开始宰着吃了。现在天冷了,没那么多饲料,只好让邻居孙师傅又帮着宰了一只。
  一家人围着桌子,把白米饭上浇上鸡汤,埋头吃了起来。
  邓萧一边吃一边想着,田叔叔家的生活可真好啊。
  *
  刚吃了午饭。
  孙大江跑来报信说:“篮球场上有一辆汽车开过来,说是来换大米的,一公斤大米可以换两公斤苹果,那边有好些人都在排队……”
  几个小将一听,也想去换苹果吃。田根宝想了想,就答应了。他让伟民用袋子从米缸里装了一公斤大米,就拎着出门了。
  邓萧和黎元元也跟着过去看了看。
  一走到篮球场,那里果然停着一辆大卡车。车上装着一箱一箱的苹果,职工们拎着米袋子正在排队,而工作人员正坐在车上,一边过称一边装苹果。
  自从经济搞活以来,来连队里换大米的就陆陆续续地出现了。有拿杏干的,有拿秋梨的,有拿苹果的,甚至还有拿烟叶的
  这些水果和烟叶,在农场里并不多见,可在地方上却很常见。而地方上的粮食却很紧张,尤其是大米更是少见。这么一来,交换双方各取所需,买卖也就格外好。
  黎元元站在一旁,瞅了瞅苹果,又黄又大,像是黄元帅。
  这种苹果很香,最适合放在大衣柜里了。
  吃起来也很好吃,面面的,甜甜的。
  这天,田伟民去换了两公斤苹果。
  一家六口,连带着邓萧一人一个,就消灭了一半。临走前,王慧珍给邓萧又拿了两个,说带回去给弟弟妹妹吃。
  可邓萧死活不要。
  一共就那么几个苹果,连吃带拿的,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王慧珍见了,哈哈笑着也就不再坚持了。
  *
  转眼进入了十一月,气温骤降。
  边疆的冬天又来到了。
  当职工们生起炉子,窝在家里烤火时,连队里又出了一件新鲜事。
  杨淑芬家从沪上买了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在屋顶上竖着一根高高的天线杆子,可以收到好几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这一下,他们家顿时热闹起来了。
  晚上一吃过饭,玩得好就带着孩子,搬着小凳子来看电视了。由于来得人太多,屋子里挤得满满的,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
  有的人没地方坐,就干脆站在边上看。直到电视台转播结束,屏幕上出现几条黑白相间的竖道道,才肯离开。
  这个星期六,一吃过晚饭,田根宝和王慧珍也带着小将们来到了杨淑芬家。
  一进门,就看到一台黑白电视机,摆在桌子上。电视机上面还搭着一块白色的网眼盖布,这会儿节目还没开始转播,所以还没开机。
  由于提前打了招呼,杨淑芬给他们家专门留了一块空地,一家人挤在沙发上坐着。黎元元和小龙港坐在沙发扶手上。
  不一会儿,屋子里就挤满了人。
  室内的温度立马升了起来,热得只好脱了棉袄,穿着毛衣。
  到点了,电视节目开始转播了。
  一屋子观众,立马全神贯注起来,一个二个的眼睛都盯着电视机屏幕,恨不得趴到屏幕跟前去。黎元元一边瞄着电视,一边观察着大家的反应。
  就在这时,电视屏幕一闪,出现了大量的雪花。屏幕上的影像,顿时看不清楚了,声音也断断续续的,不知在说些什么?
  “哦呦,老姚,你赶紧穿上大衣,出去调一下!”杨淑芬着急地说道。这故事片看得正起劲呢,忽然就断了。
  姚爸爸赶紧穿上大衣,跑到屋子外面,调天线去了。也许是遇到过这种情况,姚爸爸扯着下面的天线,调了几个方向,雪花就消失了。
  他赶紧跑回屋子,接着看了起来。
  这天晚上,一屋子大人和孩子,直到看见屏幕上出现“再见”两个字,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
  一个月后,连队里又出现了第二台黑白电视机。
  职工们看电视的热情就更高了,没事的时候就聚在一起讲讲电视节目。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