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贤婿-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千骑兵在杨志的率领下迅速赶往白沟驿,比起庞毅,杨志要显得更加谨慎一些,数队斥候相继被派出去侦查敌情。只是金人狡诈,就是专门作套等着杨志,自然知道做戏要做全套的道理。

    很快,杨志派出去的斥候就回报杨志,说是在白沟驿外围发现了交战中的金兵,并且在混战的战场上发现了代表庞毅身份的大旗。

    杨志一听立马觉得这是庞毅久候援兵不至,干脆自己率兵突围。这样也好,省得自己带兵冒险杀进白沟驿。想到这里,杨志当即从得胜钩上取下银枪,高举过头招呼众兵丁赶赴战场救人。

    等杨志带着人马赶到了战场,就见战斗已经接近了尾声,大量的金兵包围着数十人正在喊话,而在那数十人的当中,杨志看到了一个身穿亮银甲的人。那套亮银甲是有来历了,是天子柴冲在虎安军建军那天赐予的庞毅,平时庞毅宝贝的不行,轻易从不示人,唯有遇上大的战事,才会穿在身上。

    此时距离稍远,看到那套庞毅平时很是在意的亮银甲,杨志就先入为主的认为穿着亮银甲的就是庞毅。当即不敢耽搁,率先冲入了金兵的阵营。

    金兵早在杨志率部出现时便做了调整,稳住了阵脚,杨志费了好一番力气才杀进了阵中,冲到了“庞毅”的面前,张嘴刚要招呼“庞毅”随自己冲出去,却不想这“庞毅”此时敌我不分,举刀就奔杨志当头剁下。

    “瞧清楚喽,是我……你是谁?”杨志赶忙举枪架主了庞毅的宝刀,只是等杨志看清对面那将的面貌,不由一愣。

    “嘿嘿……蠢货,中你家爷爷妙计了。”庞毅得意的一笑,举刀又剁。而这回杨志没有再举枪相迎,而是一带马头,身子侧到一边,让过劈过来的大刀之后举枪把刀往下一摁。“庞毅”本来是指望自己举刀劈砍杨志,杨志举枪将自己的刀架开,随后二人再打,却不想杨志这么缺德,刀势本来就往下,杨志这么一摁,刀势更加往下,“庞毅”再也拿捏不住,整个人也往前一倾,而这时杨志的手中枪也顺过把,顺势往前一送,立刻枪头扎进了“庞毅”的肋下,这“庞毅”连自己的真名实姓都没来得及报就丢掉了性命。

    解决了对手,杨志却并不觉得有多开心,庞毅是假冒的,那真的庞毅此时要么被擒要么就是已经凶多吉少,而眼下周金也没多余的精力去关心庞毅的死活。对方将自己给诳到了这里,必定事先有所准备,自己能不能顺利突围而走那还是个未知数。

    当见到郭药师时,杨志立刻意识到今日的事情不单单只是金人背盟那么简单,郭药师投敌,所带来的影响太过恶劣。为了对抗安西军的南下,朝廷的主力基本上都集中到了河东路,而在河北一地,只有虎安军与郭药师的平东军。但现在平东军投敌,一旦虎安军有失,一年前那场对大周军上下来说的耻辱就会历史重演。

    一年前,金人背盟南下,兵临京城,对大周是一场浩劫,而对大周军方来讲就是一次记忆深刻的耻辱。身为武人不能保国安民,抵御外辱,要自己这些武人又有何用。也正是因为金人的那次背盟,这次朝廷有意与金人再次结盟,大周军方普遍是持反对意见。

    怎奈天子柴冲是个记吃不记打的玩意,虽然接受了军方的建议,留下虎安军驻守河北,但又偏偏将新降不久,尚未归心的郭药师所部一同安排在了河北。这样一来,郭药师一旦投敌,那大周的河北防线就会不战自溃。现在看到了郭药师,杨志已经意识到大势已去,自己必须想办法将郭药师投金这个消息尽快告知孙立,以免孙立也被金人像对付自己一样如法炮制,将虎安军最后一点反本的希望给灭了。

    杨志突围了!他是不可能降金的,既然没有那个可能,那就没必要继续在此浪费时间,在这里多耽搁一刻,孙立中计的可能就多上一分。胯下马,掌中枪,杨志一马当先,直奔阵外杀去。身边的亲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杨志视而不见,只是金兵早就有所准备,又怎么可能会轻易叫杨志走脱。

    还没等杨志杀透敌阵,就被数名金将围住,而仗着人多势众,金兵很快就将杨志与手下亲兵分开,杨志身陷重围,插翅难逃。

    人力有时尽,再猛的人也有体力耗尽的时候,而金人也吸取了活捉庞毅失败的教训,这次上阵带了捕网,数十张大网兜头就奔精疲力尽的杨志罩了下来,杨志没想到金兵会这样无耻,一时没有防备,再想要反抗时已经无力回天,被十几个金兵合力拖下马,死死按在了地上。

    ……

    石门铺

    就在杨志被金人活捉的时候,驻守石门铺的孙立也收到了急报。只不过孙立不想杨志那样“热心肠”,在得知庞毅兵困白沟驿的消息以后,并没有马上下令点兵赶去救援,而是命人将信使带下去后,自己派人赶往白沟驿探查敌情。

    这可以说是孙立稳重,但同样也可以看做是孙立心怀不轨。虎安军一正两副,正将庞毅若是挂了,那留下有可能主持虎安军的就是孙立跟杨志。而前面已经说过,庞毅平时不会做人,但凡是能得罪的,不能得罪的,基本上都被庞老头得罪了个遍。而孙立又不像杨志那样“大度”,得知庞老头倒霉了以后,没有仰天长笑就已经算是孙立有涵养了,还指望孙立去救人?

    救是肯定要救的,但什么时候去救,这就可以做点文章了。孙立并不是因为稳重而没有马上出兵,而是出于自己的私心。但就是因为这份私心,反倒让孙立躲过了一劫。叫孙立察觉到事情有异的倒不是自己派往白沟驿探查的斥候已经回来,而是前来报讯的那个亲兵露出了马脚。

    严刑酷法之下就没有谁可以坚持到底,只要对症下药,总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经过一番审讯,孙立了解了事情的大概,心里不由在暗中庆幸的同时也有些后怕。这要是自己稍微急躁一点,那就很可能中计。

    孙立是个官迷,比起杨志要更加严重。在弄清楚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孙立立马便将主意打到了北平寨以及遂城的虎安军将士身上。庞毅身死,杨志估计也是有去无回,现在虎安军就只剩下自己一个可以担当大任之人,此时不抓住机会将虎安军的兵权掌握在手里,更待何时?

    孙立着急慌忙的出兵了,不过他的目标却不是白沟驿,而是杨志的北平寨,至于遂城的兵马,孙立已经不抱多大希望,毕竟时间过去的有点久,保不齐如今遂城已经落到了金兵的手里,有郭药师这个二五仔在,遂城守不住。

    孙立已经打定了主意,此去就是接受北平寨的虎安军兵马,若是遂城也能收入囊中,那孙立也不会客气,可若是已经没有办法,那孙立也不会觉得可惜。只要收纳了北平寨的人马,孙立就准备撤军退往大名府,毕竟大名府是京城的北大门,城高池深,利于防守,不想此时的河北各地,经过连番战祸,大多数城池因为缺少劳力,如今还是残破的很,根本就阻挡不住金兵的铁蹄。

    天佑大周,孙立赶到北平寨的时候,北平寨还在虎安军的手中,从孙立口中得知事情真相以后,杨志所部的众将一开始却是不信,但在孙立将那个被打得不成人形的奸细让人拖上来亲口交代以后,众将则是不得不信。

    杨志凶多吉少,眼下虎安军就只剩下孙立这一个主事人,即便有人有心为杨志保存实力,可面对孙立的咄咄逼人,此时也只能选择妥协。北平寨的人马被孙立尽数带走,而此时奉命前去探查遂城情况的人也带着一部分逃出遂城的虎安军将士赶来汇合。

    孙立没在继续耽搁时间,趁着金兵尚未赶到,带着能够召集的虎安军迅速往南,直奔大名府,与此同时,有关金人二次背盟的急报也送往了京城。

    ……

    “狗改不了****!”大周天子柴冲失态了,在得到金人二次背盟南下的急报以后,天子柴冲在金殿上当众失态,举手砸了身边的香炉,口中恨恨的骂道。

    这次与金国结盟,柴冲背负了不小的压力,不是没有朝臣反对,只是由于柴冲的坚持,这才促成了这次周金的结盟。只是金人实在是不给柴冲做脸,又一次撕毁了盟约,出兵南下。不仅收纳了郭药师所部,更设伏击杀虎安军主将庞毅,生擒虎安军副将杨志,令虎安军的另一副将孙立不得不引军退往大名府。

    时隔一年,难道一年前的惨事又将再次上演?柴冲真着急了!今时不同往日,一年前还有个不怕死的李纲敢出头替君分忧,但随着李纲一死,满朝文武,真正愿意为柴冲出生入死的大臣已经很难找到了。

    国乱思良将,板荡显忠臣,越是身陷险境的时候,越是可以看出平日里围绕在身边的人对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态度。只是柴冲现在却没精力去关心这事,如何防住金兵南下才是他眼下最需要关注的难题。

第379章 任性的代价

    金兵二次背盟南下,大周上下震动,在痛骂金人是无义小人之外,家住京城的百姓也开始拖家带口的准备南迁。

    金人可恶,金人无耻,可金人同样也凶恶。已经经历过一次被金人祸祸的京城百姓不想再体验一次那种身临绝境之感,但大周朝廷却不允许京城百姓在这时擅自离开。人跑光了,真要是到了金人兵临城下之时,大周朝廷不战而走吗?

    安抚民心是当务之急,而与此同时,与安西军的和解也是迫在眉睫。虎安军连遭重创,不足以担当大任,而大周朝廷的主力此时却被拖在了河东路。安西军不点头,平西、虎威、虎贲就没办法回军来援。

    在周金二次结盟之前,安西对大周还留着几分颜面,但随着大周与金国再次结盟一同对付安西,现在忽然想要和解,谈何容易?

    那安西李墨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当初对大周客气也只是因为这安西大都护是大周所封,大周占了一个君臣的名分。可如今,大周的连番算计早已引起安西上下的不满,现在大周又一次被队友坑了,安西不落井下石的来掺和一脚就算是仁义,还指望安西帮忙,这好像有点痴人说梦。

    国家大义这张牌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好使的,一旦真叫人感到寒心了,叫得再响,说得再动听,那也是白搭。

    自始至终,大周都是将安西视为乱臣贼子,现在又因为自身的危机想让安西做忠臣良将,这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大周君臣实在是任性。

    身担重任的大周使者侯蒙风尘仆仆的来到太原城,直接求见人在太原的李墨。李墨倒是没有避而不见,毕竟金人这回南下虽说不是李墨指使,但安西拖住大周朝廷的主力无异于助长了金人的野心,从而令金人在东西线受挫之后不得不把弥补损失的主意打到了盟友的身上。

    见到了侯蒙,不用侯蒙开口,李墨就知道侯蒙的来意。也不需要侯蒙多费唇舌,李墨直奔主题,笑着说道:“侯先生,想必如今你时间紧迫,我想就不用说客套话了,咱们直奔主题,那个死胖子这回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侯蒙知道李墨口中所说的死胖子是谁,作为周臣,大周天子被人辱骂,侯蒙应该当即驳斥,只是眼下有求于人,侯蒙也没那个心情替天子争脸。说实话,要不是碍于君臣的名分,侯蒙都想跟李墨一块骂。

    这个死胖子,自打登基以来就没多少消停的时候!眼下遇上大麻烦了,还得自己豁出老脸来给他擦屁股。不过心里不满归不满,侯蒙明面上还是要保持对天子的尊敬,他也明白李墨不是个喜欢假客气的人,既然他主动开了口,他自己也不需要绕圈子浪费时间,直接反问李墨道:“安西需要什么代价才肯在此事上袖手旁观?”

    “唔?候大人,安西不是一直袖手旁观吗?这金兵南下可不是我安西在背后撺掇的。”李墨微微皱眉说道。

    “你少来那套,金兵若是不在你这里受挫,他们会打大周的主意吗?”

    “候大人,你这话说得可就有点强词夺理了。金兵入侵,我安西奋起反抗,哪里错了?而且退一步讲,若不是大周总是视我安西如眼中钉,又怎么会有今日之劫。从安西大都护府成立那天算起,候大人,你摸着良心说,哪一回是我安西主动挑事的?想打就打,想停就停,这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好事?”

    “……不管怎么说,这大周的百姓总是无辜的呀。”侯蒙也知道这事大周不占理,只能低声说道。

    “少拿百姓说事,你大周找我安西麻烦的时候怎么不想想百姓啊。那死胖子登基以来,三王之乱时他想抓兵权我可以理解,但三王之乱后,他不把心思放在与民休养生息上,反倒把我安西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为了除掉我这个心腹大患,他扩充军队,积蓄武备,可他忘了,民力有时尽,他不拿百姓当回事,百姓迟早也不会拿他当回事。”

    听着李墨的“抱怨”,侯蒙的心却是越来越沉,此时李墨说得越多,就意味着安西所要的价码越高。侯蒙不得不打断李墨的话道:“李墨,方才你不是还说别扯这些虚的吗?”

    “……”李墨被说得一愣,随即脸露歉意的答道:“抱歉,我一提那死胖子就来气了,有些压不住火。那咱们还是说说正事吧。”

    “求之不得。安西要怎样才肯两家罢兵?”侯蒙闻言立即问道。

    “罢兵?呵呵……候大人,你能保证等大周渡过这次危机之后,大周不会再找安西的麻烦吗?”李墨听到这话不由一笑,面露玩味的看着侯蒙问道。

    侯蒙不敢保证,早在离开京城来此之前,天子柴冲就交代过侯蒙,什么条件都能答应。这话反过来说,也可以被认为是答应的任何条件在大周击退了金兵之后都不会承认。可侯蒙终归是大周的臣子,自然不会对李墨这个敌人道出实情。见李墨不信,侯蒙也是立刻怒声问道:“那依你之见,到底想要大周如何?”

    “有些话放在心里,自己知道即可。候大人,我与那死胖子虽然不对付,但也不愿看到百姓受苦。我可以向你保证,在大周与金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