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雄起澳洲-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听他的语气,显然是贵州思南府的人。如今跑到这里种庄稼,自然与大明的移民政策有关。

    原来自越南陆续发生叛·乱后,这老街作为极靠近清国的边界小城,就成了叛·军的大本营。大批粮草,也从清国,源源不断的运进老街。

    其叛·军的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最鼎盛的时候,控制的越人有四万之多,除去老弱妇孺,能作战的青壮,则有一万八千多人。控制的地域,也一度达到红河下游的安沛城。

    但在明军调来死·士部队后,这支叛·军的好日子,也算是到了头。不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丢失了大部分领地,所控制的越人,也在死士部队的清剿下,死的死,降的降。最后活下来的,不到一成。

    老街也在满城被屠的情况下,回到越南官府的手中。

    但很快,这里就被大明的移民办事处接管。然后顺理成章的,成了大明安置清国移民的重要殖·民地。

    并且这不是个例,在清越交界的莱州、河江、高平、凉山等地,都成了大明的移民安置地。所以不少清国的移民,在就地安置的命令下,被安排在清越边境种地。

    反正这些地区的越南本地人,都在死·士部队的屠·杀下,死伤殆尽。侥幸活下来的,也都逃进了深山老林。不管他们抱着怎样的想法,但凡被外界发现,都以叛·军论处。

    无论是谁,都有随意处决他们的权利。只要得到证实,大明还给予一定的奖赏。

    所以边境地区的越南人,都成了稀有动物。

    而且大明当初为了清剿叛军,还命越南官府,将黑水河、红河、锦江等地的越人,全部清空。并以清化为界,北方的越南人,都被迁走或屠·杀。

    直到现在,越南人都不准踏足清化以北。

    于是这些地方,都在清国移民的涌入下,高度汉化。这黄州府和思南府的移民,就是被安置的移民缩影。

    当下那黄州府的稻农,听到思南府稻农的话后,半是感叹道:“哎!要是咱爹娘能到这神国来,也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说着,就用力割下一茬稻谷,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

    他口中所说的神国,其实就是大明。只是白莲教在宣传大明的时候,用了很多宗教字眼。这大明,也就被誉为神灵住的天堂。被洗脑的移民们,就习惯性的用神国来代指大明。

    虽然来了这里后,并没有见到无所不能的神灵。但是有田耕的日子,却是让人异常满足。这黄州府的稻农,就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

    “嗨,这有什么。等你在这里站稳脚跟后,可以请人将他们接过来。而且说不定,圣教哪一天会攻下黄州府。你的家人,也可以在圣教的安排下,来这老街团聚。”。

    思恩府的稻农,笑着劝解道。由于贵州是圣教……白莲教的必经之处,所以他和家人,都在白莲教进入思南府的时候,一起加入了圣教。现在一大家子,都生活在老街,算是圆满。

    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直到田埂上,出现一大批面黄肌瘦的难民时,两人才变了脸色,停下话头。

    “快!快!快去找村长来,又有私自入境流民了。”,黄州府的稻农,神色紧张的说道。

    “那我的地???”。

    “我帮你看着还不成嘛?”。

    这下,那思恩府的稻农,才健步如飞的向远方跑去。

    由于老街和与清国的河口镇,只有一河之隔,所以经常性的,有很多清国移民过来。不过这些流民,却不是从正常的通关通道,进入老街。因此他们的身份,还不是被大明认可的移民。

    说到这,就不得不清国的白莲教起义。自从鄂、陕、川、甘、湘相继卷入白·莲·教起义后,当地的百姓,要不成为白莲教的教民,要不四散逃荒,成为流民。

    后来白莲教退走,他们才在官府的安排下,重返家园。但当时已进入了秋季,最好的农时,已经耽误。再加上白莲教所过之处,尽烧为白地。

    所以这些重返家园的流民,成为无家可归的一群人。
………………………………

第四百七十三章 流民(二)稻农

    而官府,除了最初几次,施了清得能照镜子的陈米粥外,就再没管流民的死活。

    于是这些重返家园的一群人,又再次离开家园,四散逃荒。

    只是这次,因听说过百莲教会给所有加入教会的教民,一口吃的。所以很多流民,开始向百莲教的聚集地迁移。

    云贵之地,也成了流民汇集之地。而清国官府的不作为,更是加重了流民的汇集。

    由于得到了大明广招清国百姓的命令,百莲教对这些流民,也是完全来者不拒。只要稍稍清查一遍,处理一些穷凶恶极之徒。其它人,都会得到白莲教的照拂。

    但随着大明粮食趋紧,以及清国的竖壁清野之策,白莲教得到的粮食,也越来越少。这些与日增加的人口,也逐渐成为白莲教的负担。

    没办法,百莲教就在无上老祖的指示下,让教民们自发向南部的越南迁移。并许下承诺,只要到了越南,也就是神国所在之地,任何人都不会饿死。且还分田分地,让所有人都有饭吃,有衣穿。

    本来这只是针对内部教民的指示,但随着白莲教战事的持续,越来越多的百姓,也成为了流民。很多教民,又有三姑八大婶的亲戚。便私传消息,使得向南部迁移的指示,经过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了众所周知的事情。

    又因白莲教转战云贵,当地官府与清国的联系,也就此断绝。很多守在云南、广西两省的边境部队,要不北上回援,反攻驻扎在云贵的白莲教势力。要不在驻越大明部队的清剿下,损失殆尽。

    更多的清军,则被打散,成为云贵以及清越边境的土·匪。

    这就使得整个云贵地区,一片混乱。其中有清军、白莲教、数不清的土匪以及进入云南的驻越明军。同时漫长的边境线,也形同虚设。

    很多百姓,为了躲避兵灾,找个活路,就一路南下。跨越漫长的边境线,进入越南、琅勃拉邦、缅甸木邦、蟒冷地等边界区域。

    不过琅勃拉邦和缅甸境内,因为没有大明的移民办事处。所以进入当地的清国百姓,只是少数。更多的,则进入高度汉化的越南。

    以致本就为移民过多而烦恼的大明移民办事处,更是压力大增。最近的红河特区,还调派了大量人手,负责安置移民。

    可是随着冬季的到来,移民一天比一天多。局势相对安稳的广西,也在云贵局势不稳的情况下,出现动·乱。

    本来在移民办事处的安排下,所有进入越南的清国移民,都能得到妥善的安置。不仅每人有一套新衣服,新鞋子,还都能分到田地、住处。但现在,这些福利都大幅缩减。不仅新衣服、新鞋子没有了,就是最低的饭食,都有些供应不足。

    以前每天,还能发三个馒头和三碗稀饭,或者一些冒着油星的青菜汤、肉糜汤。如今每人能领到的,只有两个馒头。且一天只发两次,每个移民,一天只能吃两顿。

    随着时间往后推移,馒头也从两个减到一个。移民们,也越来越为自己的处境忧心。

    可惜人还是太多了,排山倒海的,绵绵不绝。移民办事处的施粥棚,从早施到晚,还是有很多流民,没有领到热粥或馒头。

    并且不少流民,为了早日进入越南。特意翻山越岭,从各种人迹罕至的山间林地,进入越南。

    他们没有移民办事处的安排,只能漫无目的的迁移。又因饿得慌,所以路过的地方,都被他们吃得干净。很多种下的庄稼,都遭到了他们的祸害。

    所以无奈之下,移民办事处联合驻越明军,在清越边境的各个通关口岸,设下重重关卡,管理流民。并且组织巡逻队,清查清越边境,防止流民私自入境。

    大明移民办事处,则尽最大努力,清查流民,给予他们移民身份,让他们通关。

    但清越的边境线实在太长了,很多流民,不知道从哪个旮旯缝里,突然钻了出来。并且都是成群结队的,最少有百人,最多都突破了上千。越南边境之地,也因流民的到来,而治安下降。

    也是缺乏管束,很多饿怕了的流民。只要看见吃的,就不会停手。起先还有百姓给予他们吃食,但出现流民杀·人、抢·劫的案子后,很多百姓,就对这些流民,心生芥蒂。

    而且在巡逻队的大力整治后,流民还曲径通幽。从之前的私·自抢·劫,变成了聚众闹事。往往凭着人多势众,主动向边境的移民村落索要食物。如果不给,他们就大肆喧哗,刻意恐·吓。并将村民的牲畜、粮食等生活物资,野蛮抢走。

    弄得清越边界一线,陷入了人心不稳的焦虑中。

    到底这些私自进入越南的流民,没有事先甄别。所以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成分极其复杂。有些穷凶恶极之徒,抢了村民的财物不算,还边境之地,招兵买马,收拢流离失所的流民,落草为寇,占山为王。

    为边境之地的局势,火上浇油。

    当下黄州府的稻农看到的流民,规模大有三百来人。其中青壮男丁占了八成,妇孺有两成。半大孩子不多,老人完全没有。个个衣衫褴褛,很是落魄。

    每个人也都是脸色蜡黄,身形消瘦。有的,都瘦成了竹竿。前面地里的庄稼,就被他们大把大把的祸害。有些小孩子显然饿得不行,竟然将和着橙黄的禾苗,径直往嘴里塞。

    眼皮白翻的,很是噎着了。

    有稻农看着心急,还赶过去阻拦。但被饿得慌的流民,直接推开。黄州府的稻农见到同村的人被打,干净和其他的稻农,跑过去帮架。

    在踹翻了几个作恶的流民后,才算将那稻农,拉扯出来。不过他们是不敢过去阻拦了!因为看这些流民猩红的眼神,就知道会为一口吃的,与人拼命。

    于是稻农们,只能恶狠狠的看着流民。

    但他们的眼神并不管用,流民们,依然毫无所觉似的,将大把的麦穗,塞进嘴里。

    并且不远处的宽阔的官道上,又出现了一批黑压压的流民。这些稻农,整颗心一下子沉到谷底。
………………………………

第四百七十四章 流民(三)巡逻队

    “让我去!让我去!这群天杀的东西,敢糟蹋我家庄稼。”,那个被救出来的稻农,情绪激动的说道。作为在地里刨食的庄稼汉,所有收成,都指望这几亩三分地了。

    如今被流民这么糟蹋,不心疼是假的。所以说话时,透着一股子拼命的狠劲儿。

    “老白,你这是去送死,知道吗?等巡逻队来了,自会收拾他们。”,来自黄州府的稻农,死死的抱住他的胳膊,大声劝解道。他的庄稼也被流民祸·害,只是他知道对方人多势众,所以压制住了心里的冲动。

    可是名为老白的稻农,完全听不进去。那青肿的面部,因太过生气,而鼓胀了起来。毕竟对庄稼汉来说,粮食就是生存之本。要是没了,他所有的辛勤付出,都付诸东流了。

    好在这时候,村长带着全副武装的巡逻队,神色焦急的赶到了。首先一声枪响,所有抢食庄稼的流民,都齐齐停止了进食的动作。抬头一看,便见巡逻队的队长正举着火枪。淡淡的硝烟,从枪口中慢慢溢出。

    等一阵风吹来,硝烟又像丝带一般,迅速在风中飘散。

    稻农们看着,立时喜出望外。因为这巡逻队,就是为了抓捕私自入境的流民。所以他们来了,这地里的庄稼,也能保住了。

    但这些流民,根本不怕巡逻队的火枪。因此只稍稍停顿了一小会儿,就重又低下头,该干嘛的干嘛。显然他们认为己方人多势众,且对火枪的威力,又认识不足。所以在他们看来,完全不足为惧。

    见此,满面严肃的巡逻队队长,立即大手一挥。站在他身后的巡逻队员,马上举着火枪,冲到流民跟前。也不说话,就将几个拦在最前的青壮流民,踹翻在地。

    同时喝骂声、痛呼声大起,一些胆小的流民,赶紧往后退却。

    “麻·痹的!知道老子是谁吗?”,一个流民被踹翻在地,语气不满的破口大骂道。浓密的一字眉,瞬时皱成了川字。作为一个饥不择食的流民,他并不像其它流民那样瘦弱。

    五大三粗的,面色较为红润。

    之前他在抢庄稼的时候,别的流民,就小心的和他拉开距离。数位长得健壮的流民,则像是他的手下。不但从别的流民手中,抢来大把包着壳的稻米。还就地生火,将庄稼杆点燃做饭。

    之后用碗盛着,谄·媚的递给‘一字眉’。

    刚才听到巡逻队长的枪声响起,他就喝骂着,带领几位手下走到最前。那嚣张的气焰,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

    结果一下子,被巡逻队员打了脸。因此他很觉得没面子,欲要耍横。但他碰到了硬茬子!因为巡逻队的队员,都是从十里八里的乡亲中挑出来的。对于稻农们的感受,自然有深切的体会。

    而且他们处理的流民,最少有上千人。什么耍横的没见过,所以根本不为‘一字眉’的喝骂触动。便冷着连,将枪口对准‘一字眉’的太阳穴。

    到了此时此刻,那‘一字眉’还不知好歹。大手一挥,就用粗壮的胳膊,抱住火枪。看他的样子,还想见火枪抢走。

    那巡逻队员,立时大喝一声,扣响了扳机。

    砰!清脆的枪声再次响起,带着丝丝沉闷。红白之物,也瞬时从流民的脑袋瓜子溅·射出来。沉着脸的巡逻队员,立时被浇了一脸的热·血。

    这下,时间仿佛静止了。很多争抢庄稼的流民,都恐惧的看着巡逻队员的火枪。显然他们知道,这小小的火枪,不是玩具,而是杀人的利器。

    那些‘一字眉’的手下,也都规规矩矩的,跪在地上求饶。至于为‘一字眉’报仇,他们是没想过。也是火枪太具有震慑效果了,所以他们心里都生出了不可抵抗的念头。

    巡逻队长见场面稳住了,马上走到流民们跟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