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不靠谱-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县相公转头对一个公人低语几句,冲着孟九成点头笑了笑,自上轿而去。

    金孝扶着老娘回家,不想那个得了知县吩咐的公人也跟了进来,招手叫过金孝,笑着说道:“你这厮好生运气,平白得了钱财。”

    金孝以为这公人是索要贿赂,赶忙解开裹肚,拿出一贯钱递给公人,陪笑道:“多谢差爷照应,些许茶钱,还请收下。”

    公人也不谦让,接过钱揣进怀里,笑道:“你得钱的大恩人却不是我,该谢合哥儿才是。知县相公也有抬爱之意,我看,对半分也是应当。若是合哥儿好生读书,日后有了出息,没准儿你也能得好处。”

    “差爷说得是。”老娘接过话头,对金孝说道:“若不是合哥儿利嘴分说,我儿既得不到钱财,还要被那远客图赖。合当拿出一半银两,来答谢合哥儿。”

    听得公人和老娘都这样说,金孝也感谢孟九成仗义,给他解了麻烦,赶忙点头答应。公人一走,金孝便数好十五贯会子,出门直奔孟九成家而去。
………………………………

第三章 有钱吃饭啦

    且说孟九成,见事情已毕,便与张小乙作别,转身离开,自去家中。

    出来一趟,没有什么收获,却有了新的发现,他要回去静静思考,以便定今后的行止。

    说到底,穿越是个意外的事情,想也想不到,谁又能做得什么准备?既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初时的茫然无措便是难免,总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再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有个新的人生规划。

    回到家中,只坐了片刻,这大的人生规划,什么娇妻美妾、兴王图霸还没有想得十分,便被饥饿给赶得烟消云散。

    唉,孟九成叹了口气,还是先定个小目标,先把肚子填饱吧!四下瞅瞅,倒还有几件家什,只是笨重难搬,细小易拿的物件差不多早就典当一空了。

    败家子啊!想到穿越占据的这具身体,孟九成就不由得忿恨。本来这孟九成也是出生在一个中富之家,乡下有上百亩田地,城中还有店铺买卖。只是夫妇老年方得子,宠溺非常,没一事儿违拗了他。

    就这样养娇了孟九成,又结识了一班惨刻狡滑的泼皮无赖、帮闲篾片,走马声色,吃喝嫖赌,把那黄白之物,无算的暗消了去。老夫妇在世时还常常苦劝,却终究溺着一个爱字,三言两语,不听时也就罢了。

    等到老夫妇相继因病而亡,这孟九成也无兄弟,独主家政,愈发凭着自性而行。

    虽然还算富足有余,但豪奢成习,不过一年多光景,便把剩下的家业败得精光,只剩下城中一处小宅院,算是孟九成的最后栖身之地,不致流落街头。

    而连这一处小宅院,还有那卖身养娘六巧,孟九成亦托了牙行,寻机出手。

    当然,现在的孟九成是不想卖了,特别是那养娘六巧,伺候自己已经有三年,乖巧周到,怎么说也有感情的。

    若是原来的那个浪荡子,基于古代人的思维,卖个奴婢,甚至卖妻妾,都不会有什么愧疚不安。只不过,要找到糊口的行当,而且是很迫切的,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在院中、屋内转了一圈,孟九成找到两个箱笼,半新不旧,典当出去也够几顿吃食。

    “合哥儿,合哥儿在家吗?”孟九成听到叫门声,忙把手中箱笼放下,开门一看,却是金孝。

    把金孝让进屋内,金孝便把钱财奉上,说了些感谢的话,又把公人所说转述一遍。

    磕睡送枕头,这下子可有饭辙啦!孟九成心中欢喜,对这老实人金孝也不用矫情谦让,再说肚饥也容不得他客气。收下钱财,又与金孝说了几句话,便送他出去。回屋藏好钱财,孟九成喜滋滋地带上两贯钱,招呼六巧,却不去,只好自己先去外面吃饭。

    两个菜,两碗大米饭,孟九成在小饭铺里吃得十分尽兴,也有了观望风景、人文的心情。

    这可都是真正的宋朝建筑,真正的宋朝风情,比什么后世的水浒城那是天上地下的差别。没有后世车水马龙的喧嚣和快节奏生活的浮躁,入眼都是古色古香的韵味,耳里是有些怪异的乡音俚语,孟九成的脸上渐渐浮起了微笑。

    吃饱喝足,孟九成也约略有了些想法,便起身会账离去。

    等到再回到家里,孟九成手中已经拿了买来的笔墨纸砚和两本书,还有米粮、茶叶等物,俨然是一副痛改前非、自力更生的模样。

    “快去做饭吧,你定是饿坏了。”孟九成招呼着六巧,让她把米粮都拿到灶房,自己回房思考人生。

    按理说,穿越人士来到古代,不外乎生活种田、官场权斗、宅斗宫斗、赚钱发展科技、兴王图霸等套路,围绕着钱财、享乐、美女、权柄等中心。但万丈高楼平地起,总要结合实际一步步地奋斗。

    孟九成既没带来能忽悠古代人来换得万金的后世之物,一下子暴富;也没有什么雄厚的资金,马上去从事炼钢、造玻璃、蒸酒等穿越者最为常见的生财之道。便只有先赚些快钱小钱,解决温饱之余进行资本积累,然后再作后计了。

    是不是穿越者都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呢?孟九成没见过穿越的同行,但心下揣测,其中折戟沉沙的也未必就没有。到了古代,其实很多事情并不象想的那么容易,也别低估古人的智慧和能力。

    就说简单的开火做饭吧,后世使惯了煤气灶、电磁炉、电饭锅,只是用柴禾点着锅灶,这边看火,那边炒菜,就很有些手忙脚乱的感觉。

    好在有六巧在,用不着孟九成去糟蹋米粮。否则,就算能把饭做熟,那肯定不是夹生,便是爆糊,难吃得要命。

    “大郎,请用茶。”六巧是个懂事儿的,先烧开水泡上茶,送到了孟九成房中。

    “谢谢。”孟九成随口客气,却让六巧瞪大了眼睛,但旋即退下去。

    轻抿着茶水,孟九成的思绪继续在展开。

    说起来,今天远客欺心图赖钱财,孟九成之所以敢为老实人金孝出头,实在是看着听着,意识到这个故事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乃是后世《三言二拍》中的章节。尽管并不全是按照书中所说的发展,但偏差不大,而孟九成就是基本按照小说中的情节来饰演的。

    是穿越到了小说世界,还是冯梦龙所写的确有其事,孟九成觉得现在深究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或者还要在以后继续观察。

    而既然穿越到了南宋,成了本来是小说中看热闹的路人甲,并且喧宾夺主,那就顺其自然,重新开始好了。反正孟九成作为一个穿越者,是绝不相信自己会碌碌无为,泯然众人矣。
………………………………

第四章 退亲?没问题

    俗话说: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说话会变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孟九成的初步想法还是从书本上汲取力量,毕竟在后世好歹也是大学毕业,干着清闲的工作,却也没少上网看书,五花八门的涉猎极广。

    现在呢,继承了本尊的记忆,虽是败家子,可也在宋朝接受过七八年的教育,算是有文化底子的读书人,走科举当官儿的道路看起来还是比较合理的。

    再者,通过金孝的转述和知县相公的态度,孟九成觉得若改他业,恐怕会令父母官失望,万一有个马高蹬短的,想找个能罩着的人也不可得。人脉嘛,这也是孟九成从后世带来的思维。

    别看只是个知县,俗话说的七品芝麻官,但宋朝的县令和知县并不是一个概念。为了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从乾德元年开始,由皇帝直接委派京官带本官去掌管一县之政,即所谓知县事。

    通俗一点地讲,知县一般都是上面下放来镀金或者贬放的大人物,前面一般还有个决定他品级的头衔比如(大理寺评事知某县事)。这样的知县至少是二甲进士,根红苗正的出身,没准什么时候便调回中央或晋升官职,前途远大。

    虽然现在的宝兴知县贾涉,是历经几番波折,且是荫补得官,并不是一般由科举入仕的官员可比。但时势造英雄,蒙古南侵,金朝衰落,山东淮海地区的局势如波涛汹涌,擅于观察、掌握时势的贾涉终得以一展才华,开创新事业的契机,在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将来兴许会挺着胸脯对别人炫耀:“咱上面有人!”孟九成就是这样想的,不管日后能不能用上,先留个好印象,别得罪了。

    有虑于此,孟九成便翻看起刚买来的《尚书》、《四书集注》和《梦溪笔谈》。其时,史弥远擅权,为了政治需要,大肆提高理学的地位,科举试题也开始围绕理学而出,孟九成自然要进行针对性复习。

    怪我咯?只是看了半晌,孟九成便觉得不耐起来,把书扔到一旁。

    文言文,竖列排版,还没有标点符号,实在是既不习惯,又耗神费脑。要不怎么在古代的文化普及不高呢,没有先生所教的“离经辨志“的句读能力,缺乏古代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常识,看书难免产生歧义,不读得脑瓜子疼,才怪呢!

    说到底,还是后世的生活习惯占着主导,虽然融合了本主的记忆,有些东西还是需要适应的。嗯?难道在应该奋斗的时候,丫的拖延症又犯了?

    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很舒服。灶房里飘出饭菜的香味儿,六巧捧着饭碗已经吃了起来。孟九成也似乎忘了要科举仕途的雄心壮志,把椅子搬到院中,沐浴着完整的臭氧层过滤过的日光。

    反正有了十几贯钱财,按照跨时代的汇率排价,也值个几千块钱,光吃喝也够几个月啦!刚刚穿越时那才叫惨呢,所有自己想买的东西都他娘*的叫同一个名字——买不起。

    半梦半醒之间,敲门声把孟九成又吵醒了。他娘*的,今儿什么日子,老有人打搅自己的美梦呢?

    打开院门,孟九成看见来人,便知道所为何事了。

    “周朝奉,马四哥,请进,请进。”孟九成说着客气话,把来人让进屋子。

    孟九成十四岁时,父母给他定过一门亲事,是当地许家的女儿。两人年纪都小,只是交换了婚书和信物,并没有议定成婚的日期。孟九成父母去世,他又胡天胡地的不学好,许家便有了悔意。等到孟九成败坏了家业,许家便把这退婚的事情当真了。

    前些日子,许员外便委托这个周朝奉来找过孟九成。不想孟九成痛骂了一番,只说岳家嫌贫爱富,定不让他如意,把周朝奉赶了出去。

    今番周朝奉又来劝说,却还使了些钱,带了膀大腰圆的闲汉马四,颇有些威胁之意,可能也是怕孟九成再把他连推带搡赶跑。

    只不过,这一次出乎周朝奉意料的是,孟九成却是客客气气,既不骂街,又不动手。

    进屋落座,周朝奉又把来意说明,孟九成的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想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既是许员外担心女儿嫁过来吃苦受累、不耐贫寒,那李某就是勉强成亲,到底也不和睦。”

    “合哥说得在理。”周朝奉见孟九成话头松动,忙趁热打铁劝道:“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若是合哥允了退婚之事,免得在下受累,那聘金可加倍退还!”

    在古时候,退婚是不合法的事情,如果孟九成执意不肯,那许元外除了经官断讼,也没有别的办法。一旦经了官,如何判决尚不可知,这吴家小姐的名声却是不好听了。

    孟九成笑了笑,说道:“当初聘金是一百贯,加倍退还便是两百贯。按理说,这也算是厚道了。好吧,我便答应退婚,情由也按许员外所说的写。只不过,要是用会子的话,我还要再加五十贯。”

    在南宋,普通人身上装钱,一贯就是个极限了。一来政府不允许,二来想想你身上装着一千个一元硬币是个什么景象?政府规定,超过一贯的买卖,得用“会子”,算是一种不太彻底的纸币,可能叫信用券更好一点,上面的面额不等。

    而金银作为贵金属,在民间是不流通的。老百姓要花银子,得先去某个“金银交引铺”(换成铜钱才行。史料记载,当时南宋都城临安有一百多个这样的铺子。你要是拿着银子到乡下地方,没个兑换地方,那就象后世拿着银行卡去乡村农家乐,有钱也买不上一碗面吃。

    尽管南宋政府规定“会子”与铜钱通用,但“会子”印刷量逐渐增多,贬值自然是经济规律。比如四五年前的“会子”,每缗可兑换到铜钱七百六十文左右;现在呢,每缗却只能兑换到铜钱七百文。

    周朝奉经营商铺,孟九成所说的他一下子便明白了其中道理,不由得对孟九成的精明和见识略有些惊讶,但很快便点头答应道:“但得退婚,许员外哪在乎这几十贯钱财!好,好,在下这便去与许元外述说,合哥儿可不要反悔怨恨呀!”
………………………………

第五章 两厢情愿,瓦舍勾栏

    “不反悔,也不怨恨。”孟九成笑了笑,说道:“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愿自家儿女衣食无忧,生活安乐。这个,我自是省得的。”

    周朝奉赞赏连声,还真是没想到孟九成会如此通情答理,本来是许元外理屈的事情,孟九成这么一说,倒为许元外开脱了不义失信之名。

    其实这不是孟九成贪财,而是他的后世思维在作怪。男女之情,本来便要你情我愿,人家看不上你,干嘛非死赖着?

    再说了,穿越者还没那点自信?凭着超越时代的头脑,还愁没有美女相伴?子曰:不错过些歪瓜裂枣,哪知道什么是最好。

    送走了周朝奉,孟九成的脸色有些阴沉地回到了屋内。倒不是退亲的事情让他怨恨烦恼,而是周朝奉白费心思让马四相陪,惹起了孟九成的不快。

    一言不合就那什么!孟九成在前世虽然不是一个暴力狂,但也不是一个怕事懦弱的怂人。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父母望子成龙,他也有自己的爱好,从小学到大学,各个特长班可没少参加。文艺性的有长笛、素描,锻炼身体方面的有散打、柔道。而且年纪正是血气方刚,言语不合、动手开打也不是没经历过,脑袋还曾被酒瓶开过瓢,缝过六针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