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不靠谱-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锁、石橹等应用之物,小弟今日便去买来。”孟九成擦着汗,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弟知道这个道理,定会常练不缀。”

    “贤弟既有学识,又有毅力,日后定出人头第。”王忠峰不掩赞赏,连连点头。

    “大哥过奖了。”孟九成心里很受用,脸上却装出谦逊的样子,又请教道:“小弟还想学弓箭,又要大哥受累了。”

    “要经战阵,枪沉招猛是自然,弓马纯熟也是必须。”王忠峰沉吟了一下,说道:“为兄弓箭只算一般,给兄弟开手是没问题。只是这马术嘛——”

    南宋缺马,个人家有马,如同后世有私家车。而且,你或许能买到驽马,但要能骑乘作战的战马,那就非常困难了。

    “马术不急,慢慢找机会吧!”孟九成点了点头,说道:“吃过饭,大哥陪我去买弓箭如何,小弟这眼力是不行啊!”

    王忠峰点头答应,和孟九成自去房中洗漱,等着六巧把饭做好。

    ……………

    两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孟九成练武之余,还从酒铺买来了低度米酒,进行蒸馏提纯的实验。实验还没有结果,衙门的吏员招募考试便开始了。

    官吏殊途。虽然都是政府工作人员,但官是科举正途出身,真正的上等人;吏是募招来的,相对于官而言还是百姓,以社会地位来分也是下等人,受人轻视,而被列为与***戏子和奴仆同一阶级。

    但官员通过科举考试,多数只会经史子集,吟诗作赋,至于财政、经济、司法,则并不通熟。在政策执行中,便只能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都精通的吏去完成。

    如果用比较牵强的比喻的话:官是政治家,他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执政理念;而吏则是技术专家,他要做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技术经验,将上司的计划一步步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

    正因为吏是专业人士,虽然身份低微,但却经常久居一职,熟悉各种政务,拥有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再加上熟悉地方的民情,只要在执行中做一点手脚,就可以很轻松地欺上瞒下,并从中牟取私利。

    而孟九成报考吏员,当然不是为了以权牟私。那点小钱对于要改天换地、大展宏图的穿越者来说,简直是种侮辱。

    首先,在衙门中当差,是接近和争取贾涉好感的便捷途径,是为以后铺路;其次,孟九成不怕事儿,可也嫌麻烦。穿上公衣,平头百姓要点头哈腰,象泼皮无赖这样的也不敢来招惹他。

    孟九成来到衙门后院所设的临时考场时,参加考试选拔的人已经来了不少。验明号牌和身份,进得考场,便见后院的空地上摆放有许多标号的桌椅,隔开一定距离,却并不是封闭空间。

    毕竟这不是太过正规的官方考试,孟九成对此倒也不以为意。况且,这不是科举考试,要考儒家经义等枯躁内容。所以,他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找到座位,便正襟危坐地静待考试开始。

    厅上立着屏风,屏风后的贾涉喝着茶水,暗中观察着考生们。看到有过一面之识的孟九成,心中的猜测落实,捋着胡须露出淡淡的微笑。

    一段时间不见,孟九成的脸丰满起来,但论身体,却不是那种太胖的类型。在书生的长衫下,肌肉开始成形成块。
………………………………

第十五章 考试

    既然世界上有*****这样的大杀器,那长着娃娃脸的肌肉男也算不上什么异类不是。

    而且,孟九成很注意自己的仪表,衣服鞋帽虽不奢侈华丽,却是一尘不染,整整齐齐。他的动作不必经过刻意的琢磨,举手投足间总能流露出一种自信,这恐怕是穿越者的通病——有些优越的心理,且未经过大的挫磨,让别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不一般。

    鼓响三通,知县贾涉走出屏风,众考生施礼后恭立,聆听教诲。

    贾涉含笑点头,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命令公人发放试题,行事很是干脆利落。

    其实,孟九成觉得能猜到贾涉的心思。不过是充实自己的班底,主要是识文断字,家世清白,能力欠缺倒不重要,以后可以学习提高嘛!当然,从贾涉的历史来看,他是一个很务实、灵活的人,对迂腐的类型肯定不太喜欢。

    孟九成打开试题,粗粗浏览,便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试题有两道:赈济安置流民以防止社会动乱,平抑粮价,防止贪污官吏在其中以权谋私。都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什么之乎者也的无用之论。

    孟九成对此已经有所准备,不过他还比较慎重,仔细再思考了一番,才提笔作答。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孟九成虽然不是经济专业,但在后世信息极度发达的社会,却也知道什么叫市场杠杆、以工代赈、票据票根等知识。尽管阐述的不是很精深,但与当时古代的思路相比,却还是非常有创意的。

    比如说古代赈灾,便有很多不识时务执拗的腐儒,遇荒就行禁粜、闭籴、平价等事。这样一来,本地米自然不会被籴往外方,可米商见官价不高,也没有从外地贩米的积极性;本地囤米大户怕惹事端,官府又有定价,不许贵卖,没有什么大的赚头,便只管闭仓高坐。

    所以,这些手段看似为民,却不符合经济规律,往往弄得市场上米量更少,米价更高,加重灾情,反倒苦害了百姓。

    既然只是宝应或者楚州这局部地方的粮食紧张,局面也不严重,其实暂时是不用急于采取什么硬性政策的,出台些对米粮减免商税的鼓励措施便好。

    粮价攀升,商人的嗅觉岂不灵敏,官府不抑价,再有优惠政策扶持,肯定会贩来粮食以获利。大批粮食输送进来,市场杠杆就会开始起作用,粮价自然会回落。这样不但解决了缺粮之苦,还顺手狠狠打击了本地妄图屯粮发财的奸商们。

    再说赈济安置流民,明面上是个负担,可措施得当,却能促进地方建设的大发展。为什么呢,因为工价低贱,给饭吃就能免费干活儿。

    趁着工价低,地方官府正可以大兴土木,搞基建工程嘛!什么筑城、兴修水利、疏浚河道、建造仓库等等。除了官府,还可以号召富商大户一起行动,建楼盖房、铺桥修路……

    思路一打开,孟九成写得飞快,却不去刻意追求什么词藻和文采。募招吏员嘛,是要有实际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可不是吟诗作对的酸儒。

    贾涉坐在大厅之上,捋着胡须,抿着茶水,目光扫视着各位考生,在孟九成的身上停留的次数尤为多。见孟九成面色沉稳、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禁微微露出笑容,轻轻颌首。

    要不怎么说第一印象很重要呢!远客图赖钱财一事,孟九成的判断和言辞和贾涉是不谋而合。少年读书人有这样的灵活、机智,让贾涉十分赞赏。再加上摸底测验,今天一见面,贾涉便已经中意了十分八九。即便孟九成在考试中发挥不好,贾涉也乐意招募,让孟九成在自己手下历练成熟。

    半个多时辰后,在有的考生还在思索、还在堆砌词藻时,孟九成已经作答完毕,并认真检查了一遍,起身交卷。本来他的思路是现成的,只是为了把那毛笔字写得尽量工整,反倒在速度上慢过了数人。

    “且让他稍待片刻。”贾涉从吴押司手中接过孟九成试卷,吩咐了一声,便一目十行地粗略浏览一遍,笑着点了点头,才细细阅读。

    孟九成虽然没在文中加后世的标点符号,却仿效当时某些书局印书的作法,在每句的末尾加了标记(比如一个小的实心三角或是别的符号)。这样读起来就方便快捷,且不易产生歧义。

    “好。”贾涉看完第一篇,赞了一个,再看第二篇、第三篇,不禁捋着胡子长出一口气,赞道:“很好。”

    贾涉说话的声音不大,厅堂离得也较远,主要是怕影响其他考生,也是为了表示公平。这考试还没完呢,录取的就定了,那成什么话?

    声音不大,但身后的亲信承差倪亚辉却听到了。作为亲信,能力是一方面,闻言会意也不可少。见主人中意这叫孟九成的少年,倪亚辉向前凑了一步,轻笑道:“恭喜相公,慧眼识珠,得一可造才俊。”

    贾涉心中喜悦,直想把孟九成叫到身边,与他细细商讨研究。可转念一想,当着众人面,终是不妥。按捺下心中急迫,他摆手示意孟九成可以先行离场,然后偏过头对倪亚辉低语了几句,倪亚辉点头应承,转身而去。

    且说孟九成,交卷走出县衙,抬头便看到王忠峰父子和六巧站在衙边等候,不时焦急地张望,很象后世那父母在考场外望眼欲穿等待高考学子的模样。

    心中一暖,孟九成抬手打着招呼,六巧和王义勇便跑了过来。

    “阿郎,考得定是好,脸上笑眯眯的。”

    “叔叔神情轻松呢,定能考中。”

    孟九成笑得畅快,连连点头,和两人一起走到故作矜持的王忠峰面前,拱手道:“劳大哥挂念,在这里枯等了。”

    王忠峰笑着说道:“贤弟考得如何?看这精神,定是有把握了。”

    孟九成故作谦逊地摆了摆手,说道:“等结果出来才能见分晓,自我感觉良好,却作不得准。”
………………………………

第十六章 酒楼庆祝

    正说着,倪亚辉走出衙门,略一张望,便迈步走了过来。

    “孟小官人。”倪亚辉晓得轻重,明白知县相公对孟九成青睐有加,日后颇有前途,倒是客气地先打招呼,“有礼,有礼。”

    孟九成转身一看,认得是衙门中人,赶忙还礼,“这位差官大哥,在下有礼。”

    倪亚辉笑着说道:“孟小官人不必多礼,兄弟倪亚辉,在县衙里只是个小小的承差。知县相公对孟小官人十分赏识,明日便要小官人入衙做事。这日后咱们可就是同僚了,还请照顾则个。”

    这么快就定了?孟九成眨了眨眼睛,心中也很高兴,忙拱手道:“不敢,不敢。兄弟才疏学浅,日后还请倪大哥多多指教才是。这个——”他伸手掏出一贯会子,递给倪亚辉,“多谢倪大哥告诉兄弟这个喜讯,且拿去喝茶。”

    倪亚辉摆手拒绝,说道:“本当为孟兄弟摆酒庆祝的,只是差使在身,走脱不开,哪里敢让孟兄弟破费?李兄弟请便,倪某现下就要回复相公。”

    孟九成估摸了下时辰,一边拱手相送,一边邀请道:“有劳倪大哥了。眼见便是中午,兄弟在聚元楼摆下浊酒便宴,还望倪大哥切勿推辞。”

    倪亚辉见孟九成谦逊有礼,心中很是受用,答应着还了一礼,告辞而去。

    “恭喜贤弟。”王忠峰等倪亚辉一走,便向孟九成作贺,神情诚挚。

    孟九成虽有把握,可此番算是石头落地,彻底没有了悬念,心情大畅,笑着说道:“既有了分晓,合该庆祝一番。走,咱们去酒楼畅饮。”

    四人来到聚元酒楼,已是近午时分,吃饭的人却不多。这里并不是县城中最高档的饭庄,但还干净雅致,也能排得上前几名。

    靠窗包厢,少了几分热闹喧嚣,却肃静方便。王义勇和六巧自是乖巧,只在大厅找个座位,简单上了饭菜,两人先行吃喝,然后自己回家。

    “以茶代酒,我先祝贺贤弟,吃上官家饭,这官儿以后定是越做越大。”王忠峰举杯相祝。

    “谢谢大哥。”孟九成与王忠峰碰杯,喝了一口,笑着说道:“大哥若也想吃官家饭,却也不难。等些时候,便有机会。”

    王忠峰连忙摆手,说道:“贤弟刚入公门,切不可因愚兄而落下把柄。”

    听王忠峰话中的意思,他肯定是愿意的。端上铁饭碗,父子二人的衣食便不发愁,岂不强似飘泊流离?

    孟九成淡淡一笑,习惯性地摸着下巴说道:“大哥不必为兄弟担心,凭大哥这一身好武艺,想吃公门饭的机会那是扑面而来,挡也挡不住滴。”

    “哦?兄弟此话怎讲?”王忠峰既疑惑,又好奇地望着孟九成,等他详细解释。

    孟九成给王忠峰倒上茶水,缓缓说道:“此番知县相公并不只是要募吏,以澄清本县政治,还有那养贼抢掠的强盗要肃清。可要依靠本县的弓手和捕快,这事却万难成功。要想不走漏风声地一举擒拿,就必须要有与贼盗毫无瓜葛的人手。所以,安置好北地流民便能达到好几个目的。一是使治安情况不致恶化;二是充实民兵,建立起知县相公信任的武装。其他的目的呢,倒在次要。”

    王忠峰与孟九成平日闲谈,对本县情况倒也了解一些,思索了一下,便压低声音说道:“贤弟可是指那郑宾卿一伙?”

    孟九成笃定地点了点头,低声说道:“郑氏在本县经营日久,手下既有亡命之徒,衙中也定有内应通风报信儿。知县相公心中清楚,也没敢轻举妄动。但看他的手段,这郑氏却是早晚要铲除的。”

    王忠峰闻之有理,连连点头,又问道:“贤弟既入了衙门,那个什么造酒的事情便不做了吧!”

    孟九成想了想,说道:“若是能成,多个进项总是好的,反正花费也不大。兄弟也不是想买地建房,扩大规模。只要把工艺摸索清楚,制出成品,再寻人合股,那就是不用花费力气却能长久的收入。”

    “贤弟想得长远。”王忠峰点了点头,说道:“那就交由愚兄来做,贤弟抽空儿指点。这样,愚兄和勇儿也住得安心。”

    “大哥怎还是这样的想法?”孟九成苦笑摇头,说道:“不说别的,单这授艺教武,便足让小弟受用终生。以后凭大哥教的武艺,不知能有多少次逢凶化吉,这不全是大哥的恩典?大哥日后莫要再有此说,倒让这兄弟不好做了。”

    王忠峰哈哈一笑,说道:“贤弟说得有理,是为兄矫情了。这里赔罪,日后再不说这话。”

    “既是兄弟,便该如此。大哥,小弟敬你一杯。”孟九成举茶相敬。

    喝着茶,聊着天,二人等候多时,倪亚辉才姗姗来迟。寒喧落座,孟九成便让伙计摆上菜蔬果品酒馔,三人推杯换盏,吃喝起来。

    倪亚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