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到上古当酋长-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代少昊氏执政大酋长,羲暤(男)。以发明刀笔和陶书而闻名于世,用坚硬的石块磨制成锋利的刀笔,可以在岩壁、兽骨、陶器和石板上刻写文字。
受到烧制陶器的启发,又发明了用泥土制成板状,放入窑中烧制成陶片,然后用来刻录文字和图案,这便是远古时代最早的陶书,曾创造了许多上古符号文字。
这两代大酋长为伏羲氏人文初兴,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风和在人文上的贡献,套用的是后世的一切,自然是竹子拔节直接高。
他考虑到伏羲时,即便是符号文字也只有各氏族的酋长级别和帝都的助手才能掌握,只有一个功能,便是充当史官记录各个氏族的历史。于是,他要求从今以后,凡是纳入官制的人员,必须学习文字,这个层次直接提升了一个大档,扩大了文字认知的层面。
他令石生和陆余二人,在一个月之内,按照后世的文字结构,改造了契刻符号文字,生成了一种类似于后世“甲骨文”式的象形文字。
当这种文字公布于世后,联盟的族人非常惊奇,他们对风和更是敬若神明,许多氏族酋长进言,要直接为风和上尊号“皇”。
风和说,天下未定,“皇”这个称号就免了,即使以后平定天下,我的功绩也未必称得上“皇”,称“帝”号已经是勉为其难了。
氏族首领们更加敬重风和,都说大伏羲氏两千年之后,终于又出一圣主,其功可比伏羲,其名堪比太昊。
风和听后,也只是笑笑,心说这些文字只是过渡式的,等平定天下后,还要改造成后世使用的“汉字”,到那时,你们的眼珠子估计更不够用的了。
文字公布天下后,风和便想着完善其他各部的职能。
一日。
他在帝都新建的“花园”与象怡,合枪和梅器品尝石生酿造的美酒。酿酒,这是风和当初在“仙人眺”抢救师允她们时,对着中秋的月亮,与石生和陆余说好的事。
现在,石生带人按照风和配制的方子,收集了大量的野生高粱,野薯和改良过的小麦等,跑到冶铁的基地,秘密研制了三个月,终于酿制出酒来。
喝了一口,风和没感觉到多辣,便让象怡品尝,象怡喝了一口,咽到喉咙处,便“哇”地一口吐了出来。
风和笑道,刚想说什么,那丽跑进来,正好被象怡吐了一身,那丽捂着鼻子,摔着手上沾满的酒液,吓得脸色苍白,嚷嚷道:“这是什么?是毒吗?”
风和想笑,却摆正了脸色,命令道:“来,你喝一口,看看里面有毒没得?”
那丽左右为难,不听是冒犯大酋长,现在的大酋长在创制”官制“后,其威严和名声很盛,族人极其尊重,权力也比以前大的多,亦然如后世的帝王一般。听了,那她自己如何敢于下咽,她看到酒液上的白沫,小手一哆嗦,眉头却是一皱,想起此行的目的,便找到了借口,道:“大酋长,有三个人想要见你。”
“谁?”风和看那丽说的不像是胡扯,不纯是为了逃避喝酒而撒谎。
“他们没说,我看其图腾,其中一个是大典氏,另外两个面目已毁。”
“这是什么意思?面目已毁?”风和问道。
想了一会,他把手一挥,道:“那就请他们进来吧,我到要看看是鬼是妖。”
三个人进来了,风和一看大典氏,他是见过的,正是大典氏一个分支族长,这个族长是保留下来的纯种大典氏的三个分支的老大。
“你们找我有何事?”
“大酋长,听说你创制了文字,我们想来告诉你一件事。”
“噢?何事?”风和听后来了兴趣,也来了精神。
“伏泰和羲暤两代大酋长创制的文字,其实是我们的先祖所创,我们氏族的祭天圣地中,仍然保留着两千多年前,先祖创制的文字的最初模本。”
啊。。。。。。
这确实出乎风和的意料,后世史料和考古中,也没有发现这个史实,他便急问:“你们说的可是千真万确?”
“当然,我们前些日子返回祭天圣地,带了一些模本回来,你看。”说着那个大典氏奉上一块模本。
风和接过来一看,见模本上写得符号文字,正是自己改造的“甲骨文”。他怒火中烧,一把便想摔掉模本,怒道:“你们竟然拿我新创造的文字来胡弄我?”
说完,其实他也开始怀疑,大典氏不会是胡弄自己,这么明显的事,大典氏如何能胡弄过去。
大典氏嘿嘿一笑,道:“大酋长是神明,难道我们这些凡人还敢胡弄你不成?”
风和看了另外两个毁容的人一眼,问道:“他们为何毁容?”
“为了保护一个秘密。”
“秘密?”象怡听不下去了,拿着酒来到毁容的两个人面前,左看右看。
大典氏脸色为之一变,凄然道:“他们也是我们大典氏,还是创制文字的那个分支的后裔。”
“那。。。为何。。。”风和的脑子也不够用的了。
大典氏上前一步,露出期盼的眼神,问道:“如果大酋长能饶恕我们氏族,我便把秘密讲与你听。”
风和答应后,大典氏便一五一十地讲了当年的事情。
原来,大典氏一个分支创制文字后,正巧遇到伏泰,为了将这个功劳占为已有,伏泰秘密地将大典氏一分为二,不知真相的大典氏继续作为大典氏正宗保留,创制文字的那几个分支,便被潜送到西南大山深处,让他们立誓永世不得进入中土。
那个年代的人傻,立过血誓后,便认为上苍一直在看着,所以没有人敢于冒犯。
风和听后,叹息一声,道:“原来如此,那这样吧,我为你们大典氏正名,自我风和开始,掌史一职,便由你们大典氏执掌。”
第三十七章官职任命
风和说要封大典氏为掌史,而且是世袭的那种。
这不是新创,上古以前的所谓官职,比如伏羲分封的“农官”“火官”等等,也都是世袭的,一直由某个氏族担任。
大典氏听后,却提了一个要求,说道:“他们已经改名为少典氏,不如让少典氏来执掌史官?”
风和看了那两个人一眼,问象怡:“这个合适吗?”
象怡一愣,心说你问我干什么,你不是说女人退位后,不得再干涉政事。
风和看出她的意思,也是微微一笑,回首对大典氏说:“那好,我就让你们共同执掌。”
大典氏听后,这才露出了感激的笑容,三个人跪下便拜。
风和想到大典氏已经有多半并入华氏,便命人传来石生,吩咐道:“融入华氏的大典氏族人重归大典氏,并且要为少典氏选择合适的联姻氏族,一定要让这两个氏族发展壮大。”
三人更是感激不尽,又说了一堆赞美的话,说回去后,他们的酋长一定会来为大酋长奉献“帝”号。
风和一笑,说这些都免了,只希望他们能把文字和史官做好,有什么事向他们的顶头上司石生禀报即可。
说到这里,便要说一说石生,也说一说风和新任命的官职。
石生,四大议政大臣之首。负责文乐,祭天和铁部,最主要的一项是,他还要负责帝都的日常事务。
震木,负责战部和猎部。在对娲姬和西方异族作战中,充分的体现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故此才被风和破格提拔为大臣。
叔融,负责粮部和织部。年纪老迈,可是风和考虑到四大议政大臣不能同时换掉,便让他干点清闲和轻快活,以便于过渡几年后,再让年轻人上台。
过龙,负责建部和陶部。他是四大臣中,唯一年富力强的一个,也是忠于风和的一个,是新的四大臣的坚实基础。
四大议政大臣,在新的“官制”体系里,属于一级,是主政大臣。
其他六位大臣属于辅政大臣,风和谋划着,未来要增设数位辅政大臣。
其余的大臣,代表南方势力的敏苏被撤后,现在由索林顶替。吉贞和节穷分裂联盟,现在也被风和直接拿下,换上了师允和堂浇,待日后东方二氏回归,他们必将各占一个大臣位置,而且要提升为四大议政大臣之内。
师允由于小玷的死,激发起了复仇怒火,现在反而非常热衷于战争,风和见无怀氏局势稳定,大部分已经融入华氏,便让师允复位酋长。
堂浇,按风和的意思,则纯属于向华胥氏示威,华胥氏分裂联盟,那便让你们内部分裂出来的人,出来当联盟的议政大臣。第二层意思,当然也是为了拉拢华胥氏族人,取得华胥氏的民心。
其实他的最大目的,只是让师允和堂浇来充当门面,为了凑数,从而令自己的势力在联盟占据绝对多数。
至于柏皇氏的年尚,薮魁氏的汲尔扎,中央氏的窕,昆吾氏的廓若,这四位身居险要之地,并不能撤换,幸运的是,窕虽然受到娲姬和北方异族的联合打击,却并没有被击溃,暂时还没有危险。
这一点,还是令风和稍感欣慰,只是,他预感到窕的危险并没有解除,帝都方面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帝都周围的战事,然后主动向外出击,变被动为主动,转防御为进攻。
如此一来,也可以缓解北方窕的危急。
大臣任命之后,便是九部部长之职。
由于要平衡联盟内部的势力,每个氏族只能有一人出任大臣,陆余只能委曲求全,但是,他也当上了九部之首的战部部长。
其余八部。猎部,由哲范担任,其目的有二,一是确实哲范是个人才,适合担任。二来,风和也是在向阴康氏的阴系示威,作用等同于对待华胥氏。织部,由风丽担任,这个时代没有避嫌一说,唯有能者有德者上。
铁部,拟定由火异担任,由于战争期间,火异脱不开身,风和便决定让负责铁部的大臣石生与他共同担当,二人谁有空便处理铁部的事务。
陶部,由于制陶氏族有陶氏和陶姜氏没有找到,风和便让昆吾氏廓若的弟弟阳丛出任。风和自知这兄弟二人感情极好,廓若也有意培养阳丛接任酋长,只是阳丛年纪较才刚年满十八,而廓若已经即将五十。
廓若有意培养阳丛,却受到了氏族各个分支反对,说阳丛太软弱,不能带领氏族抗衡其他氏族。
风和知道后,便想利用这一点做文章,以培养阳丛为借口提名他为部长,实则是利用后世的“人质”手段,以来挟制廓若,令他不敢在东北方造反或相助娲姬。
建部,则由图罗担任,这是一个最轻松的职务,只需要砍伐木头和采集石头,然后带人把建筑建成即可。当然,图罗与火异一样,也兼任着联盟总祭天师一职,自从石生被风和说破之后,图罗便接任了这个职务。
粮部,本来是为太昊氏预留的,可是东方二氏还没有回归,只能暂时令人顶替,没有合适的人选,风和不得已,只能自已兼任。这个看起来最没技术活的职业,在当时来说,却是最不好干的。
文乐部,自然是大典氏出任,其酋长轩荣提议仍与少典氏酋长轩威一起担当,风和没有反对,这事就这么定了。
祭天部,本来想让石生兼任,可是考虑到石生所兼任之事太多,火异和图罗的事务也多,风和又考虑想要培养新人,便让公工氏主管祭祀不周山的分支族长,叔融的最小的弟弟叔同进入帝都,另外挑选人选接替他祭祀不周山。
这样做,风和还有一层考虑,是为了令廓若闭嘴,以使他不敢反对阳丛进入帝都,表面上看,更像是风和在平衡各个氏族的利益和关系。
确实,叔同与阳丛一样,都是大氏族的首领的弟弟,而且都是最小的弟弟。
部长级别,在新“官制”体系里,属于三级,是为参政大臣。至于后面两级,则都由主政大臣商定,再请示于风和,便可以任命。
帝都的五级大臣安排好之后,便是安排十三州的“外官”和“旁官”,这可是一件不好办的事,为此也引起了联盟诸多氏族首领的不满。
第三十八章琴秦的尴尬
风和任命“内官”好办,都在帝都之内上任,大多数是启用了亲信氏族的人员,任命“外官”和“旁官”却是破费周折。
大多氏族不是反对风和改制,而是对一项新制度有异疑。
风和之前,联盟从来没有干涉过各个氏族自立酋长,每个氏族是完全独立的,他们只是认伏羲氏和女娲氏为天下共主,然后从全部氏族中挑选出有能力和威望的人来担任大酋长。
这样的政权,其目的只有一个,便是联合起来,用来抗衡其他联盟,异族和外族。
当时的天下,前面说过了,并不是大伏羲氏一个联盟,大伏羲氏仅是天下最大的联盟而已,在中土周边还是存在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联盟。势力较大的,有太昊氏,少昊氏和有巢氏三支,这三支本来又与大伏羲氏是一家,只是形式上是独立的而已。
还有比较大的氏族联盟,就有前面提到过的通天氏联盟,其共主为通天氏,后裔本部便是申衣所在的大通氏。另外,还有提挺氏联盟,燧人氏本部联盟,燧人氏大鵹部联盟,燧人氏少鵹部联盟和干氏联盟等较大的势力。至于小型联盟,大多居于偏远地带,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与中土来往,若遇诸方异族和外族入侵中土,通常情况下,他们是处于夹缝之中。
此种情况下,即便是大伏羲氏联盟内部各个氏族,也保持完全独立,仅是服从联盟公约和“巫政”管理而已,还有就是对外之时,相互之间,在帝都的统一指挥下,可以一致对外作战。
风和却打破了这个传承,他借鉴后世的集权制,设立“外官”和“旁官”的根本用意,就是要使各个氏族逐渐地区域化,其氏族酋长成为联盟政权的下派官员。
这样一来,氏族再洗择酋长和其他首领时,便要看帝都脸色,联盟大酋长和各级大臣,对其拥有考察权,推荐权和否决权。
氏族虽然仍拥有任命权,帝都和大酋长不同意,新当选的酋长也是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