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赵构的书案前岳飞等人的名讳赫然在列,映入眼帘。并且,在众多的考生中,他还发现了一人,出乎意料之外,不禁皱着眉头:“怎么他也来参加?难道想要浑水摸鱼,又或是有其它目的?无论是谁想要打乱武举考试,那就休怪我了!……”

  次日,众多考生纷纷进入校场中。由于人数众分为两个考场,将人数隔开。武举考试自唐朝开始,又历经改变,在大宋更加的完善。从之前只考核兵器、武功,到现在要考核武略、兵法等,就像是科举考试一般,也开始注重文笔。并且,宋徽宗又是酷爱书画艺术的皇帝,故而武将更加重视书法,要是书法不错,得到更多的分数,就连印象也会好很多,比之前武将目不识丁要好很多。

  随着一声巨大的锣鼓声,众人纷纷抬起头,目不转睛的看着主席台。此次武举考试的主考官姗姗来迟,进入校场,走进主席台上,熟知的张俊等三人外,后面还跟着一位身穿铠甲的中年男子。

  岳飞等人看见此人相貌后,惊呼一声:“宗帅?”

  他们五人非常好奇,宗泽不知何时也成为武举考试考官之一。当初,他们与宗泽相识时,只听他提及张俊等人,以及同名同姓的赵构担任考官,不知何时他自己也是考官了。

  宗泽自己也是稀里糊涂,不明所以。实际上,这一切都是赵构安排的。四日前,赵构与宋徽宗说过此事。虽然他是正考官,不过还是担心有人从中生事,便请求宋徽宗任命宗泽一起成为考官之一。这也是赵构考虑四人要是有反对之声,恐怕难以服众。并且,他也知道张俊三人与高俅狼狈为奸,一个人必然是势单力孤,就算出了什么事,无人帮忙说话,也是一件麻烦事。故而,赵构提前做好准备,他也知道宗泽为人刚正不阿,处事公道严明,不会出现作奸犯科之事,特意请求宋徽宗下旨。

  宋徽宗想想也是,便答应了赵构的请求,任命宗泽一起成为武举考试的考官之一。圣旨是武举考试前两天才到宗泽手中,就连他自己都愣住了,不明白宋徽宗的用意。

  武举考试这天,张俊等人见到宗泽也出现在此地,不禁有些疑惑。不过,他们也没有询问太多,便走了出去。即使宗泽的出现,出乎意料之外,他们想想也觉得无关紧要,不予理会。

  他们四人率先出线,紧接着赵构的弱小的身子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岳飞等人看见一身便服,熟悉的脸庞,张大着嘴巴,惊骇不已,众人齐齐地想道:“还真的是师弟?师弟居然会是此次武举考试的主考官,那么他便是当今圣上的九皇子了?”

  众人瞠目结舌,赵构出现的那一刻,比宗泽要惊讶的太多。他们都听说会有一位郡王成为主考官,年纪十二岁,看到赵构稚嫩的脸庞时,众人方才相信一切都是真的,并非谣言。

  赵构步伐稳健的走到主席台上,坐在正中央,微笑的看着众人,扫视一眼众人,又看了一眼一旁的侍卫,点点头道:“武举考试正式开始!”

  赵构的命令传出,铜锣再次被敲响了,众人纷纷落座,准备接下来的笔试。赵构则慢条斯理的看着,显得气定神闲。


第七十二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二)


  赵构端坐在中间位置,也不说话,静静地吃着茶,目不转睛的看着考场上发生的一切。张邦昌、张俊、王铎三人收了高俅的礼物,心里寻思着如何捣乱,又看着端坐在一旁的宗泽,计上心来。

  张邦昌笑道:“宗大人的贵门生,竟请填上了榜罢!”

  宗泽疑惑不解,客气道:“那有什么敝门生,张大人这等说?”

  赵构也是好奇的看着宗泽,不明白张邦昌所言何指。只见张邦昌接着说道:“汤阴县的岳飞,岂不是贵门生么?”

  “岳大哥,何时成为宗帅的门生了?”赵构诧异地看着宗泽,让他不禁脸上一红,更是尴尬不已。

  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岳飞等人留守在衙门时,宗泽又抬了许多酒席,送到招商店中。此事,众人岂能不知。再说了,张俊、张邦昌、王铎三人收了高俅的礼物。另外,有收了其他一人的礼物,岂能不留心。当张邦昌说出“岳飞”两字,众人的目光都齐聚在宗泽身上,张俊、王铎是看热闹,赵构则是心怀疑虑,倒弄得宗泽脸红心跳,愣是没有回复这句话。

  片刻后,宗泽郑重其事的说道:“此乃国家大典,岂容你我私自检择?况且,那****还不是武举考试官,哪里知道事后成为考试官。如今,郡王在此,岂能如此儿戏,就算是给我几个胆子也不敢有任何私心。”

  张邦昌、张俊、王铎三人面面相觑,他们以为宗泽是早有安排,一直未曾透露,待事情尘埃落地时,在出现给予他们三人狠狠地一击。但是,宗泽是老实人,又听到他所言,心里不禁有些奇怪,暗想:“难道真的不是故意安排的?”

  赵构急忙插话道:“大家份属同僚,这些事情就不必在乎了,必然以国事为重,任何私情都不允许存在。如果被我发现有作奸犯科,或是私自收受他人贿赂,想要谋夺一官半职,给予特权,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就连考官也一律罢免革职查办。”

  张邦昌、张俊、王铎三人脸色骤变,急忙闭嘴不言。他们知道赵构不是省油的灯,要是真的被他知道三人不仅仅收了礼,还想要陷害赵构的话,以赵构雷厉风行,不讲情面的性格,他们三人不死也得掉层皮。

  “看样子,让父皇任命宗帅为副考官还是有些道理的。如果不是他的到来,还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些什么出格的事情。至少,他们不敢与我作对,兴许是没有好的借口。既然如此,他们只能对宗帅发动攻击,只可惜这个宗泽真是老实,人家不过是试探之词就没有言语了,难道大宋的武将都是如此模样,这样的话如何能够在官场留着,难怪要将他派往驻守军营,不留在朝中。如果真的留在朝中,以他的性子,兴许过不了一年就会中了他人的阴谋诡计,含冤而死了。”

  赵构看见宗泽太老实,情不自禁的摇摇头,心里有些叹息,又有些感慨。如果朝中武将都是这样的人,兴许大宋君主也不会怀疑他们会叛乱,出现陈桥兵变之事。只不过这样的武将要是留在朝中,不仅对自己百害无一利,还会牵连到其他武将地位。

  虽然宗泽留守在京师,也不过是因缘巧合之下,赵构早已得知宗泽就在京城,才会请求宋徽宗下旨让宗泽参与此事,就是让众人的目光转向其他人,然后在后面慢慢的观察,再制定反击的对策。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数千名考生有许多都已经做好了回答。赵构根据北宋一直传承下来的武举考试程序,再依据后世的笔试项目,两者结合在一起,特意从一些兵法上择选出文章来,或是关于战争的排兵部署等,所有人都是统一的文章,无一例外,全部都是赵构亲自挑选又命人印刷出来,分发给众多考生。

  另外,赵构还命令士兵监督考场,他们五人则坐在演武厅中,静静地等着结果。刚刚开考不到半个钟,便有人自动放弃了。只因他们这些人之中抄袭的功夫太差劲了,全部都被士兵抓个正着。并且,赵构挑选的全部都是弓箭手,只因这些人的视力比较好,才会选上。因此,想要在他们眼皮底下抄袭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考场上状况频发,有些考生甚至是目不识丁也想浑水摸鱼,有些考生仗着自己的父辈在朝廷任职,还耀武扬威,放下狠话。以防考生浑水摸鱼,不仅仅挑选的弓箭手士兵,也杜绝士兵收受贿赂,徇私舞弊,赵构更是在昨日才前往御林军中挑选出来的人。

  御林军乃是皇上的军队,专门保卫皇城的安危。咋听到,赵构是让他们做武举考试的巡逻人员,心里有些不乐意。但是,赵构许诺给他们记上一功,纷纷跃跃欲试。并且,赵构也约法三章,要是发现一人徇私舞弊,所有人都要受到严惩。

  因此,这些侍卫全部都是换了军队的服饰前来,脱下御林军的铠甲。张邦昌、张俊等人都不知道赵构所做的一切,宗泽看着下方来来回回巡逻的侍卫,总觉得有些怪异,却又说不上来哪里出现问题了。

  一个时辰后,数千人只留下一千人还在作答,其他人全部都被驱逐考场。当赵构接到众人的禀报后,微微点点头,心想:“原来不仅仅后世之中抄袭之风盛行,就连大宋也有,如此说来还真是‘自古相传’。”

  他又低下头看着手中厚厚的一沓试卷,分了一部分给予张俊、宗泽等人,让他们也来参考一下。当他们捧着厚厚的试卷,瞪大着眼睛,大宋武举考试重视对策,排兵布阵的部署。但是,赵构这样一招,着实让他们有些吃惊,从未见过。

  于是,众人急忙看了一下,看到试卷上面有些人写得对答居然一模一样,一字不错。另外,还有人就是白卷一张,什么都没有写。或许这些人之中武功的确不错,只可惜这些人的文笔实在是太低了,让宗泽都有点汗颜,张邦昌等人则是阴沉着脸,不看则以,一看怒气冲冲,有些人在试卷上甚至说他们三人收受贿赂,气得他们急忙将卷子撕得粉碎,怒气冲冲的吼道:“这些考生着实无礼,理应当斩!”

  赵构安抚道:“张大人,莫须理会,这些考生心有怨气,我们这些考官理应理解才是。”

  张邦昌等人好不容易按下怒火,他们是气急败坏,偏偏又无能为力。如果他们是主考,必定让这些考生押入大牢之中。赵构知道他们心中所想,只因他也看见有数百位考生借着兵法布阵,借此嘲讽自己的,对此也是一笑置之。

  但是,赵构心中记下这些人的姓名,以及籍贯,到时候再另做打算。并且,这些人敢在武举考试中如此写道,证明他们的性子直言不讳,有些人笔走龙蛇,言辞犀利。对此,赵构更是心生爱惜,觉得这些人都是人才。不过,要想知道是不是真的直言不讳,冒死觐见,还需要经过考核才知道。

  两个时辰后,首场考试结束了,众人停下手中的笔。侍卫们将考卷全部收走,然后送到赵构处。这些人的文章,暂时不会动他,全部都留着,待下一场考试时,再依据他们所写的文章,制定第二场“策论”。

  众多考生纷纷走出考场,休息半个时辰。并且,赵构早已想好,命人准备好茶水供大家饮用,还有一些糕点。赵构别出心裁的举动,张邦昌、宗泽等人都傻了,他们从未见过考生参加武举考试,朝廷会如此优待考生,心想:“机会来了!”

  张邦昌皱眉道:“郡王大人,此举恐怕不妥吧!”

  赵构回道:“张大人,有何不妥?”

  “大宋自太宗皇帝至今,未曾有过朝廷为众多考生备好糕点,此举与祖制不符。武举考试乃是大宋两大选拔人才的盛事,历来都是考生自备,国库的银两乃是用来国家大事之上,要是此举一开,日后大宋的科举考试是否也要推行?如此一来,就算国库充盈,也会有耗尽的一日,此举不可用。即使郡王是皇子,又是枢密使,也不可违背祖制而行。”

  张邦昌洋洋洒洒的训斥一番,有理有据,张俊、王铎则随声附和,像是兴师问罪似的。宗泽则沉默不语,他本就是武将出身。赵构此举他觉得可行,只不过不好插嘴而已。毕竟,他们三人是名正言顺的副考官,他是元帅,也不过是后补而已。

  自始至终,赵构都是笑眯眯的听着,不插话,也不反驳,张邦昌以为自己将赵构震慑住了,还自鸣得意。可惜,他的得意未过多久,就被赵构说得哑口无言,那时才见识到赵构的厉害。


第七十三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三)


  “张大人所言,深表赞同!”赵构出乎意料的话,让张邦昌更加的得意,他想着要将此事上奏于圣上。接着,赵构又话锋一转,怒斥道:“武举考试与科举考试都为大宋招揽人才,他们之中有国之栋梁之才。目前,他们不过是平民百姓,身无要职,日后必定能成为大宋效命。你可知寒门学子,想要通过武举、科举改变自身命运,入朝为官。有些则是作奸犯科,中饱私囊,有些则是真心为国效命,为百姓谋求福祉。”

  “大宋乃是泱泱大国,武举又是选拔才干之人,天下万民皆是前往汴京,鱼跃龙门。身为朝廷命官,又是主考官,理应为考生考虑。张大人身居高位,居于朝堂上,不明百姓疾苦,不明武生之辛劳。”

  赵构冷嘲热讽,气得张邦昌吹胡子瞪眼睛,想要反驳却被赵构的话再次顶了回去。赵构嘲讽的瞥了一眼,道:“差点忘了,张大人乃是文官出身,怎能明白武生呢?但是,张大人你可别忘了,自己也是出身于寒门。若非皇上重用,张大人又有几分本事,岂能一朝为官,人不能忘记初衷。”

  “你!你!……”张邦昌气呼呼地指着赵构,脸色铁青。

  赵构冷声道:“大胆,我乃是此次武举考试主考官,又是朝廷二品大员。张大人如此神态,难道是想让本官在皇上面前参你一本,说你目无上司?如果皇上知道张大人的人品如此低劣,怕是官位不保吧!”

  张邦昌被赵构冷嘲热讽,又无力反驳,阴狠地看着赵构,心想;“你且不要得意,待我抓到你的把柄,看你还敢如此嚣张。既然你想要武举考试选举人才,我就偏偏让那些人才郁郁不得志,看你如何交差。”

  赵构喝斥张邦昌,就像是骂孙子似的,看得张俊、王铎、宗泽三人目瞪口呆,他们三人算是见识到赵构的口才。张俊、王铎两人眼神交流了一下,彼此都露出惊讶之色;宗泽心里惊讶,却有些惊喜,反而觉得赵构所说非常的对。虽然宗泽没有参加过武举考试,身为军伍出身,也能明白武生的难处,有些家境的确不好,寒门学子多不胜数,故而赵构所做的一切,宗泽是举双手赞成。

  半个时辰后,武举考试进行第二场,赵构身为主考官,坐在演武厅的大堂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