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活阎罗阮小七,赤发鬼刘唐,没羽箭张清,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浪里白条张顺,船火儿张横,立地太岁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铁鞭呼延绰,混江龙李俊,九纹龙史进,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插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锋索超,短命二郎阮小五,青面兽杨志,赛关索杨雄,一直撞董平,两头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横,拚命三郎石秀,双尾蝎解宝,铁天王晁盖,金枪班徐宁,扑天雕李应。”

  赵构目不转睛的看着手中的三十六人名单,看到一些曾经在《水浒传》中出现的人物,不禁有些疑惑,暗想道:“《水浒传》中记载的是一百零八位将领,分为天罡三十六星、七十二地煞,此乃人尽皆知之事,为何只有三十六人登名在册。”

  “曾大人,真的只有三十六人吗?有没有一些我们未曾查到的消息?”赵构情不自禁的问道。

  曾孝蕴有些疑惑,还是躬身回道:“回禀大人,下官与宋江等人交战数十次,也与这些将领有过照面。经过探子报上来的名字,只有这三十六人,真正能堪大用的人基本上没有了。只有这三十六人各个武艺高强,连伤我麾下好几员猛将。”

  “他们只有三十六人,各个都是能征善战的大将,就算是下官手中掌控的兵力,也无法与他们真正抗衡。最多,也不过是支撑片刻后就会败下阵来。并且,根据下官得知,这三十六人之中,排名前十的武艺都是以一敌十的将领,冲锋陷阵,无人能出其右。”

  “因此,下官才会奏明朝廷,希望派遣将领前来。如果不是将领的话,想要从他们手中讨的便宜,就会有些困难。另外,这些人下手从不留情。整个济南府、泰安很多百姓也纷纷加入,一些江湖人士也加入其中,使得声势浩大。如果再不及时处置的话,兴许叛乱大宋的局势会越来越不利。”

  “下官上奏的奏章,无一例外全部石沉大海,没有任何的下闻。不仅如此,就连其他几位大人的奏章,也是没有回讯,又不敢私自调遣大军,只能退守在此,严阵以待。如果朝廷再无任何得消息,恐怕京东西路大军都会遭受重创!”

  “数日前,朝廷才派人前来,我等才在此等候,不敢有任何的行动,唯有等候大人前来,再做商议!下官以为,这些盗匪理应给予他们狠狠的打击,让他们见识到大宋军队的厉害之处。”

  赵构闻言,沉默不语,深深得叹息一声。他知道大宋的军队元帅都需要听从文官,要是那位文官与他齐心协力,还没事,就怕两人不和,贻误战机,不仅然让大军损失惨重,受苦的还是百姓。并且,大宋军队没有得到朝廷的命令,只能退守,不得调集大军前去攻打,私自调遣士兵,按叛国罪论,处以极刑。

  “曾大人,要不是有你镇守泰安,想必他们已经攻下城池。这份功绩,理当记首功,我会如实记录下来,待回到京城,必定为大人请功!!”赵构怀着诚挚的谢意,郑重的说道。

  曾孝蕴躬身回道:“下官不敢居功,此乃泰安将领们的功绩。下官只不过是出谋划策罢了,真正作战的是他们,要是没有他们抵御梁山叛军,下官岂能有机会与大人再次相谈!”

  “既然如此,那么我定当如实禀报朝廷!”赵构见曾孝蕴不居功,不由得佩服他,给他一个承诺,又问道:“此时,梁山叛军在何处?宋江等人的占据何地?此次,我前来,乃是奉了圣旨,前来招安!”

  曾孝蕴沉声道:“据下官所知,宋江等人为首的梁山叛军已经攻占河朔,又进攻京东东路大军,此时攻打济南府,占据了青州,不在水泊梁山安营。如果要去找他,可去青州。”

  “青州?”

  赵构低头沉思,他知道青州距离济南府非常近,此行本来也是去济南府,只不过后来改变路线,那里战火蔓延,百姓生活潦倒,有些百姓也纷纷加入梁山叛军,有一部分百姓则逃离。既然宋江等人在青州,那么赵构也不愿在此等待,准备前往济南府。

  “大人,下官以为您留在泰安即可,不必前往济南府。”曾孝蕴见赵构想去济南府,不禁吓了一跳,连忙劝谏道:“济南府战事频繁,也不知目前的情况,还是留在此地。下官打探到,宋江等人准备发兵南下,在此地等候乃是上上之选。”

  曾孝蕴的话不无道理,泰安拥有泰安军,又有京东西路大军作为屏障,还有泰山,退可守,进可攻,又位于中间。无论是传递信息,还是调度都比较方便。

  赵构想了想,也觉得说的对,便打消前往济南府的念头,又想起宋徽宗交代的任务,问道:“我亲自修书一份,送与青州,不知哪位将领愿意前往?”

  岳飞、刘琦等人都上前高声喊道:“下官愿意前往!”

  曾孝蕴见状,全部都是年纪不大的少年,不禁皱着眉头。他不曾知道岳飞、刘琦等人都是通过武举考试的考生,更不知道前三甲都来了,还如此年轻,忧心忡忡地想道:“他们都是初出茅庐,不一定能很好的处理此事!若是有任何的差池,便是大战!……”


第八十八章 送信


  赵构见众人跃跃欲试,正想说些什么,却被曾孝蕴打断,道:“大人,下官愿意前往!”

  “曾大人,你前去?”赵构惊讶的看着曾孝蕴,满脸的疑惑。

  曾孝蕴坚定道:“不错,正是下官前去。下官乃是文官,他们不会对我怎么样;又是知州,官级足够了,他们是大宋的后起之秀,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有负皇恩,还请大人准予下官前往。”

  赵构低头沉思,总觉得曾孝蕴话中有话。片刻后,赵构会心一笑。他知道曾孝蕴担心的是什么事情。毕竟,岳飞、刘琦等人年纪尚幼,又是初出茅庐,大世面没有见过,岂能担当如此重任。如果送信时,宋江等人故意刁难,以他们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必然会加剧彼此之间的误会。

  “曾大人切莫担心!”赵构微微一笑,道:“他们都是父皇派遣而来的得力干将,全部都能上阵杀敌。除了千人御林军外,其他人都是通过武状元考试的人,大宋未来的栋梁之才。只因你一直抵御梁山叛军,不知朝中大事,他们全部都有功名在身。况且,他们三人乃是前三甲,你可放心否?”

  曾孝蕴尴尬地笑了笑,又转身看向了刘琦、岳飞、杨沂中,讪然一笑。他的心思被赵构道破,心里有些惊讶,又想起他们三人居然会是状元、榜眼、探花。那么他们三人的武艺必然不差,只不过曾孝蕴还是不知他们三人的名讳,不禁躬身问道:“你们当真有把握?”

  刘琦、岳飞、杨沂中等人也不是傻子,赵构的话已经让他们明白了,曾孝蕴小觑他们几人。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的生气。毕竟,曾孝蕴一人率领大军与梁山叛军周旋,还能坚持数月之久,让他们有些钦佩。

  众人高声回道:“我等必定完成任务!”

  曾孝蕴点点头,自觉有些小题大做了。只不过是送信罢了,又能发生什么事情,渐渐地曾孝蕴也不再纠结了,任由赵构处置。如今,赵构才是最高长官,不论官职、身份等,都是独一无人的第一人,一切调度都由赵构一人掌控大局。

  赵构想起后世中提及杨志乃是杨家将后代,不禁询问起杨沂中,道:“你是杨令公后裔,父亲又是杨震,那你可知杨志此人?”

  “杨志?”杨沂中大吃一惊,回道:“依照族谱来说,他是我的叔父!”

  “什么?你的叔父?”赵构瞠目结舌,喃喃道:“这么说来,杨志的确是杨家将后代了!”

  杨沂中又说道:“祖父、父亲以及其他的亲戚都不在京城,留在东京的也不过是寥寥数人罢了。其他人全部都南征北战去了,杨志乃是曾祖父之八弟之孙,也是杨家血脉。据祖父说过,叔父他自小就流落在外,只知其名不见其人。”

  “当初,叔父曾经参加过武举,也曾在东京任职。一直以来,他从不说自己是杨家人,只是姓杨,却非杨家人。祖父、父亲让我来京城参与武举考试,也是为了与叔父相见,想让他认祖归宗。毕竟,杨家人流落在外甚多,不像之前那么强大,有些已经断了香火,真正杨家男儿也不过十几人。”

  曾孝蕴听闻杨沂中是杨家后人,乃是将门之后,不禁对他有些刮目相看。赵构点点头,一路行来,赵构也询问了关于杨家的事迹。并非演义小说中那样,金沙滩一役死的只有杨家老大,其余几人全部都活下来,杨家最出名的也不过是杨延昭,也就是杨六郎,其他几人没有杨延昭有名,最后家族渐渐的大了,以致于分隔两地,渐渐地杨家香火也断绝了,有些流落街头,有些则早逝,有些则战死沙场,真正杨家后人非常的稀少,有些则是更名换姓,借着杨家名声罢了。

  赵构不禁想起后世演义小说中,杨志从未使用过枪法,就算是杨家后人也不懂得任何枪法,只会大刀。听到杨沂中的解释,他才明白。杨志自幼流落在外,战火连天,以致于失散,最后习得刀法,却没有学会杨家枪。并且,杨志从不认为自己是杨家人,只不过是向其他人一样,他也不想借助于杨家声威给自己长脸,他就是他,杨家人与他何干。

  于是,赵构确定了送信人选,岳飞、杨沂中两人共同前去,其他人则随时准备救援。至于,吴璘、牛皋两人身上有伤,不宜冲锋陷阵,就安排他们两人在后方迎接。并且,赵构又在他们两人耳边低声细语几声,便目送着他们两人离去。

  岳飞、杨沂中两人快马加鞭的前往青州,他们来时骑得都是自己的战马。岳飞不是将门出身,却有沥泉枪,还有一匹宝马;杨沂中乃是将门出身,更不用说了,他的战马脚程也不差。

  两人马不停蹄,数个时辰后终于抵达青州。此时,青州早已是宋江等人的天下,所有的人都穿着清一色的服饰,没有足够的盔甲,只能穿简单地衣服即可。毕竟,他们都是平民百姓,又不是蓄谋已久,为了生活迫不得已才选择走上这条路。

  宋江等人在梁山泊聚众起义的原因,都是朝廷征收沉重的赋税,用以朝廷开支。但是,这一切宋徽宗也心知肚明。那个时候高俅权倾朝野,蔡京等人曾经大兴土木,沉重的赋税是一方面,当地官员也中饱私囊,使得民不聊生,不顾百姓死活。

  梁山泊是一处湖泊,当地百姓都是靠打鱼为生,也需要交打鱼税,明目太多了,以致于让他们苦不堪言,朝廷的开支全部依赖于沉重的赋税,使得百姓日子越过越穷,长久的剥削,让他们难以承受,纷纷揭竿而起。

  如果国家富强,谁会聚众起义,谁不想与家人安闲度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温暖即可。宋徽宗心里也知道,奈何时间不多,宋江等人早已揭竿而起,身为当今皇帝,宋徽宗也知道大宋的软肋,唯有一步步地处理才行。

  岳飞大喝一声:“我是朝廷派遣而来的送信使者,想要面见你们当家的,快开城门!”

  杨沂中见岳飞大吼一声,不顾其它事情,不禁瞪大着眼睛看着他。虽然他也知道这是岳飞的性格,不过这样一来,也显得太趾高气扬了。城门守卫见岳飞一身白色铠甲,胯下坐的是白色骏马,又听闻他所言,也没有回答,纷纷拔出弓箭对着岳飞,然后派遣一人前往城中,想要将此地的消息禀报于宋江。

  “报!”那人飞速前来,单膝跪地道:“禀报宋江哥哥,城外有朝廷送信使,说有要事见哥哥,不知打还是接?”

  宋江冷哼一声:“宋军敢派信使前来,是怕我真的打到东京吗?既然他们派遣信使前来,那么便见上一见也无妨,不知军师以为如何?”

  吴用轻轻地挥舞着羽扇,道:“哥哥,小弟也觉得该是见上一见。听说朝廷派来援兵,也不知是何人。如果我猜的没错,送信的人便是此次前来支援的队伍之人。以徽宗的性格,必然是选择和谈,不如我们见上一见,然后再做定夺,也想看看这次来的人到底如何?”

  “既然如此,那便见上一见!”宋江点点头,然后命令那人开城门放岳飞、杨沂中前来。

  岳飞、杨沂中两人下马,跟随在那人身后,一路上城中百姓都怒目而视,看他们身穿宋军铠甲,怒气冲冲,又强忍心中的怒火,各个目光凶狠无比,恨不得杀死他们似得。半个钟后,他们两人终于抵达了。

  “你们两人自己进去吧!”那人丢下一句话便转身离去了,根本就不愿意与他们多说一句话。

  岳飞、杨沂中两人也不予理会,将自己的马匹栓在树旁,就连自己的武器也丢下。毕竟,他们是来送信的,并非前来耀武扬威,向他们宣战的。因此,他们也不好带上武器,脸上风轻云淡,怡然不惧,大步向前走去。


第八十九章 初次交锋(一)


  岳飞、杨沂中两人从容不迫地向前走去,众人纷纷转身看来。自古以来,送信之人都是一人,从未有过两人一起。宋江等人不由得面露疑惑,冷哼一声,自觉朝廷对他们戒备不已,并无真心实意。

  宋江等人猜测岳飞、杨沂中两人前来必是招安,又看见他们两人同行,心里不由得怒火中烧。他们虽是草寇,也是江湖之人,重情重义,这样行径让他们感觉朝廷没有诚意,不是真心想要招安,只不过是情非得已,畏惧自己等人的势力,不得已而为之。

  岳飞、杨沂中两人也遵守江湖规矩,代表朝廷,卸下兵器,孑然一身,前往宋江所在的厅堂。两人步伐稳健,从容的来到宋江面前,抬头望去,只见宋江端坐在中央太师椅上,身后墙壁上悬挂着“替天行道”的匾额,乃是宋江亲手所书。

  其他人则分坐在两旁,摆好阵势,等待着岳飞、杨沂中。宋江目不转睛的上下打量起二人,见他们两人相貌堂堂,面冠如玉,举手头足间有大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