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大明-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任何事情,不亲身经历其中的难处,终是不会理解的。

  而且,如今这案子既然已经彻底查清了,那长兴县的县令在曾毅看来,倒是个好官了,知府这边没拨银子的情况下,那边竟然筹来钱粮,或许,真是变卖家产筹集的。

  “具体的,贤弟拟个章程出来吧。”

  裕王叹了口气,有些事情,说的轻松,可做起来困难,或者说,多数事都是如此,一句话就说出来,可真做的时候,这其中的难处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别看这事情曾毅说的轻松,可真要到了拟个完好章程的时候,那可就不容易的。

  这还要根据银子的数量,时节,等等一系列还拟定的。

  裕王一口一个贤弟,很显然,不管曾毅心里是怎么想的,最起码,在这个朝代的官员心里,曾毅是非常幸运的。

  “殿下放心,微臣尽快将章程拟定出来。”

  曾毅拱手,虽然裕王温和,可他不能顺着杆子就往上爬啊,最起码现在不能,还不熟悉呢。

  裕王点了点头,又问了些别的,就离开了,毕竟身为王爷,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尤其是曾毅也是有能耐的。

  历史上记载,裕王性格温和,尤其是登基之后,不说别的,但是一个知人善用就是十分难得的。

  裕王舍得放权,只要下面臣子能把事情处理好,那裕王可以给你天大的权力。

  这一点,从现在这事情上就能看的出来。

  “曾大人,日后可是要多多关照啊。”

  裕王走后,孙坤笑着凑了过来,冲着曾毅连连拱手:“裕王殿下可是对您非常看重啊。”

  这话不假,不管裕王称呼曾毅为贤弟是拉拢还是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裕王看重了曾毅目前表现出来的能力,若不然,不值得拉拢。

  虽说裕王和景王两人未定大位,也别看现在传的是景王占据上风,可真要是到了传位的时候,自然会有一帮子老不死的跳出来,坚持长幼有序的。

  在长幼有序跟前,除非是绝对的实力,若不然,景王败得可能很大。

  而目前,景王还没有这个绝对的时候,所以,别看裕王不占上风,可一个长幼有序,就是裕王最为坚强的后盾。

  裕王如今的态度已经表示出来了,只要曾毅能抓住这个机会,日后裕王真要登基为帝,那曾毅最起码也要往上走一走的。


第四十九章 不同的见解

  裕王对曾毅到底看重与否,答案的肯定的,看重,而且还是非常的看重。

  曾毅虽然不像是裕王府中那几位朝中的先生一样出口成章,能引经据典,可曾毅的话却是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尤其是在处理湖州这边大灾的事情上,更是让裕王看到了曾毅的能耐。

  从裕王到湖州当天算起,不过三天的时间,湖州的情况已经被安定了下来,情况不在继续恶劣,甚至开始有企稳转好的迹象。

  这次大灾,只是湖州这边最为严重,所以,想要买粮食,去远的地方还是能够买来的,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大问题,可对于官府而言,尤其是对裕王和锦衣卫而言,就算不得什么了。

  只要有足够的银子,粮食肯定能买来的,只不过时间有些耽误。

  原本,湖州最缺的是时间,可在让湖州的那些个富户割肉以后,这个时间倒是能够等的起了。

  其实,不管是何地大灾,只要是能够先前预料到的,当地富户们肯定都有准备,只不过富户们多数都和官场也有些牵扯的。

  所以,没有官员原因因为普通百姓而去得罪那些个富户。

  而或许偶有愿意得罪的,可其能力却未必足够。

  可曾毅这是背后有裕王点头,更是锦衣卫亲自出面,谁敢给自己找不痛快的?

  换句话说,敢不给裕王面子的,未必敢不给锦衣卫面子,锦衣卫就是如此的霸道。

  “估摸着是能赶上这次春种吧?”

  裕王和曾毅两人站在田间地头,后面远处站着几个随从,这田间地头现在原本是该整地的时候了,可现在却没一个人影。

  “能赶上。”

  曾毅使劲点了点头,百姓们不像是朝中的那些个官员们惰政,对于百姓而言,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只不过现在大水过后,没了种子,没了工具,甚至根本就没干活的力气了,所以,这地里才没人来盘整。

  而如今,湖州府内受灾的几个县已经开始陆续开设粥棚了,最迟这一两日所有灾民不说温饱,最起码能不被饿死,不用背井离乡,能有一口饭吃了。

  这种情况下,灾民们自然而然想的是春种,若不然,他们以后怎么办?

  灾民是普通百姓受灾后的称呼,不代表他们愿意做灾民。

  这个时候,朝廷若是给他们发下种子,工具,剩下的该怎么做,根本不用曾毅去操心。

  其实,这些都是有规矩的,朝廷赈灾也是有朝廷赈灾的规矩的,只不过,这次的事情中间出了董宣及赵书元这两个混账东西,把时间给耽误了,若不然,现如今这些田地估摸着已经平整的差不多了。

  不过好在这事有锦衣卫帮忙,且裕王的身份摆在那的,很多事情办起来速度加快了不少,若不然,还真有可能单独春播的。

  一旦这个季节给耽误了,那,可是要拖到明年的,到时候,这湖州府几个受灾的县,可真就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了。

  “也不知那两个混账刑部会怎么判他们。”

  看着这尚未平整的田地,裕王就想起了董宣和赵书元这两个差点误了大事的贪官,话中不由得带着一丝恼怒之意。

  “若非是父皇让人来查此事,就这么耽误了下去,明年这湖州受灾的百姓怕多要成了无家可归之人。”

  裕王脸上带着一丝的悲容,这次可是董宣自己作死了,若是他没把事情做的这么过,没引起嘉靖的注意,这次就算是出事,上面估计也是能给他拦住的。

  可惜,董宣这次太大胆了。

  “若是真依律来定,肯定是没命的。”

  曾毅呵呵笑着,大明律其实很严的,尤其是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对贪官污吏极为痛恨,只不过,到了现在,早已经不是开国之初了,这律法,自然也就加进去了些人情事故。

  裕王显然也是明白这些的,曾毅这么一讲,他不好在说什么了,毕竟,律法之事,不好说。

  “贤弟这次的差错做的可是很好,回京后肯定少不了赏赐的。”

  裕王笑着,其实,他是想把曾毅拉到他的裕王府的,只不过,除非是皇帝开口,若不然,他肯定不好开口的。

  “全都是借着殿下您的福分了。”

  曾毅脸上带着一丝笑意,他不是那种不知分寸的人,裕王想怎么称呼,那是裕王的时候,可他不能乱了规矩,若不然被旁人听到了,记下了,日后指不定就是祸端了。

  “这话听多了。”

  裕王佯怒,摆了摆手:“又不是在京城,你不过是个九品官罢了,何苦学朝廷那些大臣似得?”

  曾毅苦笑,他倒是不想学,可有些时候,还是说些客套话的好。

  “贤弟可有师承?”

  裕王原本也就是和曾毅开个玩笑,话说完,就换了别的问题上了。

  “尚无。”

  曾毅摇了摇头,神情严肃:“原本,是该拜严阁老为座师的,只是,微臣自然高攀不上严阁老,这事也就作罢了。”

  听曾毅这么说,裕王倒是起了一丝好笑的神色:“怎么?在本王跟前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本王可是听过,你在京城酒楼可是骂过严世藩的。”

  裕王这意思很简单,你连严世藩都骂了,更何况是严嵩这个老贼了。

  严家父子在朝中的名声可是真不怎么样的。

  就是裕王,也知道这父子两个的品性的,严嵩还好些,严世藩可是胆大包天,甚至还想着在裕王跟前摆谱的那种。

  曾毅微微摇头,叹了口气,道:“严嵩不管有诸多不是,但其为陛下,却是忠心耿耿,其在陛下而言,也算得上忠臣。”

  “可严世藩却不同,其仗着严阁老为首辅,肆意欺压大臣,甚至有传闻其在内阁当中替首辅处理政务,其所言所行,不过一仗着自家老子权威,自认有几分聪明的纨绔罢了,对陛下何曾有几分的忠心可言?”

  “这样的乱臣贼子,微臣自然是要骂的。”

  曾毅这一番解释,有理有据,却也算是另外的一番见解。


第五十章 声望

  裕王双眼一亮,曾毅的解释对于裕王而言,甚至可以说是对于绝多数朝臣而言,都是不可思议的。

  若是严嵩能够听到曾毅对他的评价,不为别的,就为曾毅能看透他对皇帝的忠心,怕是就能给曾毅连连升官的。

  而其实,曾毅对严嵩的评价就是后世对严嵩的评价。

  这话,曾毅之所以当着裕王的面说出来,并非是为别的,而是有想借着裕王之口,把这事给传到皇帝耳朵中的。

  嘉靖一直忍着严家父子,为的就是严嵩的这份忠心,几十年来的忠心耿耿。

  只可惜,朝中没人懂这些,或者说,现在还没人想到这些。

  不过,离严嵩倒台也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了,而想到这个的官员,就是徐阶了。

  也就是现在的内阁次辅徐阶,别看现在内阁当中还没有站队,可其实,熟知历史的曾毅已经知道,如今徐阶早就暗中倒像了裕王。

  可以这么说,现在,曾毅这话或许没什么,可等日后徐阶意识到这点的时候,裕王心里会怎么想?他曾毅可是早就想到这点了,肯定是要对他曾毅多看重几分的。

  只不过,曾毅的话里虽然意思差不多,可毕竟他和裕王并非是真正的君臣关系,裕王也有顾忌,有些话,是没法说出口的。

  “你这话若是能奏明父皇,肯定会让父皇开怀的。”

  裕王笑着,不管曾毅这话到底是真是假,可,他可以肯定,以他父皇的脾气,肯定是喜欢看到这话的。

  “微臣早有此意。”

  曾毅嘴角含笑,他现在根子是浅薄的很,可奈何现在被嘉靖看着了,旁人想动他就难了。

  而且,最为主要的,则是曾毅知道明年严家父子就要倒台了,一年的时间,曾毅自认为只要不是作死的太过,还是能撑的过去的。

  而这个时候,既然根基浅薄,那就好好打根基,别的不说,最起码要借助严家父子把自己的名声给赚到了。

  日后,任谁提起了,都知道自己是不惧权奸敢于直面的官员。

  官声,对于官员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看着裕王脸上闪过一丝讶然之色,曾毅接着道:“严嵩虽然对陛下忠心,可奈何,其子严世藩却顽劣不堪。”

  “严阁老年迈,屡屡被其子糊弄,以至于严世藩盯着严阁老的名声,坐下了诸多恶事,微臣虽然官职卑微,可却不能不言。”

  曾毅的这番说法,现在其实朝中还未曾有过一人提出,可以说是让裕王听的耳目一新。

  “你不怕?”

  既然曾毅话都如此说了,那裕王更不必有什么太多的顾忌:“得罪了严世藩,父皇总不能一直护着你的。”

  裕王的意思很明显,就算现在曾毅进了皇帝的视线,可架不住严世藩用些下三滥的手段,更何况,嘉靖不可能就一直关注曾毅的,甚至,指不定隔天就忘了曾毅这个人了。

  “朝中朗朗乾坤若无,民间百姓遭殃。”

  曾毅苦笑,之所以准备这么行事,那是因为董宣说了一个不该说的名字,那就是严世藩。

  不过,董宣没说他给严世藩上供,只是说他和严世藩有几分关系等等。

  可,就如此,就足够了,曾毅也不指望他能搬到严世藩,他要的,不过是一个借口,一个合理上奏引出他奏折的借口,然后,博得一番名声罢了。

  “贤弟大义。”

  裕王冲着曾毅拱手,许久,方才说出了这四个字,朝中的官员见的多了,裕王心里也都清楚他们是什么人。

  是有不少敢对严家父子敌对的,可都是要抱团的那种,总是有各自理由的。

  而像曾毅这般,只因为百姓,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最起码,裕王不知道,以一介九品官员,只为百姓,这让裕王佩服。

  虽然裕王也清楚,这或许是曾毅初入朝堂,还未曾磨的圆滑的缘故,但是,他仍旧佩服。

  只不过,除了这四个字外,裕王不会承诺曾毅任何事情,佩服曾毅是一回事,别看他称呼曾毅为贤弟。

  可这其实也是裕王的一种拉拢人的手段而已,就像是三国时期的刘备,以哭闻名。

  裕王虽然待人温和,可他也有一套自己拉拢朝臣的手法。

  除非是曾毅真的和他熟悉了,甚至是成了他的心腹,那个时候,或许他才会许诺给曾毅一些东西的,但是现在,肯定是不会的。

  曾毅笑着摇了摇头,没在这事情上继续说下去,在说下去,就有些表演过头了,现在的情行最合适了。

  曾毅这边在陪同裕王视察灾情,而那边,孙坤已经开始准备车辆,要把董宣和赵书元给运去京城了。

  可以说,这次,孙坤是把赵书元从头坑到尾了,当然,也不算是坑,若是可能,估计孙坤也是想要吞下赵书元给他的好处的。

  可问题是事情发展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他不敢吞下这个好处,想要好处的前提,是自己有命享受没。

  孙坤可不像是董宣那样,为了捞银子,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了,孙坤对他自己的小命可是惜着呢。

  “到了京城,生死听天由命吧。”

  孙坤说到底还是有些良心的,虽然最后把赵书元的好处给换个法子送出去了,当成了赃款,他也成了用计诈赵书元了。

  可,对于赵书元,孙坤还是多少有些照顾的,别如吃喝上,都要比董宣强的多。

  冲着孙坤拱了拱手,赵书元露出一丝惨笑之色,他也知道,他的那自作聪明的账册不可能救得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