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灵魂的归来-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灭不定的火光,我也不知道是灯光,渔火,还是萤火,耳中再听到从草间传来的一派秋虫鸣声的合奏,我就已经被眼前这样的景色迷住了。直到夜深,我还舍不得去睡,站在窗口,隔了窗纱,将太湖秋月下的乡野夜景,贪婪的再看了许多。

第二天一早,我又站在大门口,将昨晚朦胧中所见到的景色,再重新加以领略。晓雾未收,在一片流荡不定的白茫茫的雾海之下,这里露出了一个屋脊,那里露出了一堆树尖,使我简直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陆。这是一副大家笔下的水墨画。

我们是从山脚下的湖边,乘了小汽船,绕过小箕山去游鼋头渚的。置身在舟中,横过湖面,虽然明知这不过是三万六千顷的一角,但是一眼望去,森浩无涯的湖波,仿佛已经足够使我领略到太湖的全景。等到沿着鼋头渚的松林小径,登上我所向往已久的那一座小亭时,放眼一望,脚底下是芙蓉、芦苇,舐着湖波的岩石,远处隐隐约约的青螺点点,也不知道是七十二峰中的那一峰,我知道自己已经置身在画图中了。

我不知道春天,夏天和冬天的鼋头渚景色怎样,我只觉得在这萧疏高爽的秋晴午后,站在这座小亭上眺望太湖,远处有白帆的渔舟列队缓缓的驶过,阳光有一点暖意,湖上迎面吹来的风又有一点凉意,“秋水共长天一色”,实在是一种令人难忘的享受

 中山陵所见

去年秋天,路过故乡南京,我去了中山陵一次,同行的有许多是海外归国观光的华侨,人数相当多,扶老携幼,拖男带女,有不少都是不远万里,全家从非洲和加拿大回国来观光的。

海外华侨提到孙中山先生,总是感到十分亲切的,因此对于南京中山陵的现状特别关怀,尤其因为近年海外有人散播谣言,说中山陵因为没有人理会,早已荒凉破败不堪了,他们都想看看究竟已经荒凉破败到怎样程度了。哪知到了陵下一看,正如在国内任何一个地方所见到的名胜古迹一样,都收拾一新,打扫得干净整齐。仅是沿途所见的那一条由法国梧桐构成的,枝柯交加,浓荫蔽日的长长的林荫路,一尘不染,恬静整洁的情形,就知道是有人在怎样细心打理着了。走到陵下向上一望,远在半山腰的中山陵,琉璃瓦和大理石在晴朗的秋空下熠熠生辉,恰像我们在照片上见惯的那样,一点没有什么荒凉破坏的痕迹。

南京虽然是我的故乡,但是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中山陵。同行之中有许多都是几十年未回过国的老华侨,我相信他们的情形一定也是同我一样。我不知道在国民党的党棍和官僚们气焰薰天的时代,这里的情形是怎样,但是我敢断说一定没有现在这么清静肃穆。我想若是不免有什么改变,这也许就是最重大的改变。至于其他一草一木,根本就不会有人要加以改变过。

尤其是享堂正中天花板上那个青天白日大党徽,以及四壁所嵌的自蒋介石以至当时其他那些“党国要人”的题字刻石,都保存得好好的。这情形简直太出于那些海外归侨的意料之外了。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肯相信这样的事情?我见到有些老华侨在感慨万分的点头赞叹,这才知道流传在海外的那些谣言的无稽。

不仅如此,沿石级两旁陈列的许多铜鼎铜香炉,读了上面那些捐献机关和个人的名字,更使得有些人忍不住诧异的说:怎么,连这个也仍旧放在这里!

我想,不仅是这些东西仍放在原处未动,就是现在寄身在台湾的那些“党国要人”,他们若是忽然动念要想回南京去谒陵一次,只要他们在台湾能够出境,国家一定也是乐意协助他们完成这个愿望的。日前曾读到于右任怀念中山陵的感慨苍凉的绝句,是的,中山陵的陵树长得比以前更郁茂蓬勃了,白头的于郎也确是应该回去看看了

 雨花石和雨花台

这几天,本港国货公司橱窗里陈有雨花石,标价每磅九元。本地人见到伸长了舌头,说这东西本港海边和山坑里遍地都是,为什么要卖到近十元一磅?

本地人的诧异是有理由的,石子为什么也要卖到这样贵?这情形只有我这个南京人能够理解。因为雨花石根本不是“石子”,而是“文玩”,从前卖几块钱一颗是常事,就是现在,我回家乡的时候,就亲眼见过那些专门出售雨花石的商店,盛在白瓷碗里的一些上好雨花石,有许多都标价每颗五元。记住,这价钱还是人民币,本地人听了也许更要吃惊,可是我就见到有许多归国观光的老华侨,毫不吝啬的掏钱买了,因为他们久已知道好的雨花石一向是“价值兼金”的。就是我自己,也一元一颗买了好几颗,至今还用清水养在一只小碗里,成为我的“案头清供”。

是的,雨花石是一定要养在清水里,而且是要用白瓷碗盛水,这才能够欣赏雨花石的美丽的。因为雨花石同一般石子不同的地方,是因为它们全是透明体,好的雨花石像玛瑙一样,有色彩斑驳的层次,有的还构成种种形状,而这种特色,拿在手里是不大看得出,一定要用白瓷碗盛了清水,将它放在水里,这才晶莹透澈,绚烂生辉的。所以南京人平时到雨花台去找雨花石,一定要在雨后初晴之际去找,石子被雨水从泥土里冲出,好像刚从水里取出来一样,这时最容易看出它们的好坏。

出产雨花石的南京雨花台,不仅是名胜,而且也是佛教圣地,因为六朝时有高僧在这里说法,天雨花,遂称为雨花台,而五色石子的出产,在三国时就已经有名,因此这地方古时又名玛瑙岗。

不过,在一般南京人的心目中,雨花台却并不是一个好地方。从前南京人有句咒骂人的俗话,若是有人在街上匆匆忙忙的走路,撞倒了别人,这人便不免要被人骂一句“你赶着到雨花台去吗?”因为这里从满清时代起,就是一个杀人的刑场。

家乡自从被国民党统治以后,这里更成了残杀爱国志土和革命党人的屠场,我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死在这里的就不知有多少。因此在国民党统治南京的二十多年间,雨花台已经成了修罗场,据说牺牲在这里的将近十万人。现在已经着手在雨花台修建革命烈士陵园,前年我去凭吊时,从那暂设的纪念馆里,就见到了几位老朋友的遗容和血衣,浸润了烈士鲜血的雨花台石子,今后是应当更值钱的

 南京的马车

从前南京最多马车,几乎成了这个城市的一个特色。这是因为南京的地方大,从前从城里到下关,步行固然不可能,轿子和人力车都不能一口气直达,一定要在中途换人,十分不便。只有马车可以直达,因此大行其道。

这种马车,有自置的,十分讲究,马也精壮,车窗和车灯的玻璃都擦得雪亮,马车夫总是穿制服的。此外还有跟班。另外有大规模的马车行,备有马车供人租用,仿佛今日的营业汽车那样。此外就是几个人合资购置一辆马车来谋生的,车敝马瘦,聊以糊口,这就是上海人口中所说的“野鸡马车”了。

这当然是初时的情况,为期约在清末民初之际。等到汽车出现了,最时髦最名贵的当然是汽车,马车遂退居第二位。只有旧家仍有自备的马车,新贵大都不屑一顾了。等到我们这一辈长成以后,南京的马车虽然仍在大行其道,但是街上所见,几乎所有的马车全是“野鸡马车”了。

同马车夫讲价钱,最费唇舌。他们漫天讨价,只要你开口还了价钱,他们就驾了车子跟在你一旁,向你兜揽不休。而且别的马车夫都拒绝再同你接洽。因此,你如果问了一辆马车的价钱,就无法再雇第二辆,不容你有选择。如果有别的马车夫破坏了这行规,吵骂和打架就要发生了。因此,对当时初到南京的人士来说,雇马车和讲价钱,都是一件苦事。

马车也有篷车和轿车之分,后者就是这里所说的“房车”。出租的“野鸡马车”,大多数都是敞篷车。坐在这样的车上,虽然慢而颠簸。但是如果从下关进城,在那一条长长的马路上,从夹道的垂柳荫中缓缓前进,蹄声得得,杂着鞭声和马车夫的吆喝,也自有一种风趣。

不用说,那些驾车的马,都是极其赢瘦的。车主只仅可糊口,马儿的食料自然不会好。这些马匹的来源是怎样,我不大清楚。但是它们后来的去处,我却有点端倪。

当时南京市上有一种卤马肉出售,是沿街挑担叫卖的,片成薄片,铺在磁碟里出售,称为“马儿筋”。孩子时代曾经试过,当时虽然觉得滋味很不错,我现在很怀疑这可能就是那些不能再拉车的马儿的最后出路

 樱桃的乡情

最近从内地已有新熟的樱桃运到了。

诗人范成大有句云:“楝花来石首,谷雨熟樱桃”。樱桃是农历三月当令的果物,今年的“谷雨”是三月初四,应该在内地上市已久了。但这位喜欢以农村岁时景物人诗的南宋诗人,他的家乡是苏州,诗中所咏的该是江南苏常一带的情形。

到了大江以北,以至齐鲁一带,由于气候不同,果物的成熟自然与江南先后不同。这次运到海外来的樱桃,就不是江南的,而是山东的产品。我国北方种植樱桃的果园很多,不下于江南。北京有一处地方就称为“樱桃沟”,因为山坡两侧遍种樱桃而得名。

北方的樱桃与江南的品种略异。这次运来的山东樱桃,颗粒较大,果身椭圆,像一只小荷包,不似江南的小而浑圆。

樱桃并不是什么特别好吃的果物,但它的形与色很可爱,小而圆润,成熟的作朱红色,未熟透的作蜡黄色,我国古代诗人形容它盛在白瓷大盘里的情形,像敲碎了的瑚瑚,再加之樱桃在春天熟得很早,因此一向成为一种很受重视而有名的果物,若说到它的滋味,是没有什么特点的,甜而已矣,滋味是远远比不上杨梅、枇杷等等果物的。

但我在感情上对樱桃一向有一点特别好感,是另有一种原因的。我并不爱吃樱桃,它的形色可爱也还不致使我要形诸笔墨。我见了樱桃,提到了樱桃就特别感到亲切,是因为我们家乡的玄武湖一向以出产樱桃著名。玄武湖上有许多小洲,洲上的居民以种植樱桃为业。樱桃树是不高的,枝叶低垂,有点像荔枝树那样。春深了,洲上的樱桃成熟,在细碎密茂的绿叶之中,一簇一簇的红樱桃真像是珊瑚珠。这种情景,从小到大,从大到老,都使我难以忘记。这里面有诗情,有画意,更有乡情。

玄武湖俗称后湖。孩子时代,春天到后湖玩一次,是一件大事。那时湖上的小洲各不相连,要用小船互相来往。后来大了学画,春天从上海回到家乡去旅行写生,玄武湖上盛产樱桃的那些小洲,有些已有堤岸衔接起来,称为“五洲公园”。最近一次回乡,是解放后十多年的事,乡音未改,家乡的面貌却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游子老了,家乡却显得更年轻。以玄武湖来说,现在已正式称为玄武湖公园,昔日是长年芦获萧萧的洲渚,现在已经四处是宽阔的垂杨堤岸,互相衔接。樱桃树固然多,但是别种的花树更多,已经建成一座美丽幽静的大公园了。

从一颗朱红色的樱桃看家乡,我看出了无限亲切的乡情

 玄武湖的樱桃

樱桃又上市了。虽然国内出产樱桃的地方很多,但是一提到樱桃,我总是首先要想到我自己的家乡,以出产樱桃著名的玄武湖。

学生时代去游玄武湖,出了玄武门,站在长堤边上,遥望湖中的沙洲,但见一片芳草凄凄,烟笼绿树,总是使人立时想到诗人所咏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那一类的感伤诗句。

那时在春末夏初去游湖。如果要想尝尝樱桃的滋味,一定要乘船才可以到洲上,向那些门前种有樱桃树的洲上人家买一小筐,价钱往往很不便宜。

现在的玄武湖,早已辟为公园,成了正式的风景游览区。湖上的各座沙洲之间,早已筑了土堤衔接起来。前几年曾去游览过一次,不要说找不出旧时的洲渚,就是湖上的东南西北也分不出了。因为一眼望过去,沿湖都是用城砖铺成的供游人散步的小路,到处的土坡上都是绿草如茵,种满了花树,收拾得十分整齐,完全不像是旧时所见的郊野村景了。由于去的时候已是秋天,所以不曾有机会尝到樱桃。

最近在这里上市的樱桃,不知是从什么地方运来的。我听到街头小贩喊的是“上海樱桃”,这是不大可信的,因为在小贩的眼中,凡是外地出产的东西,总说是来自上海。上海虽然有桃,但是并不以出产樱桃著名。

以出产樱桃著名的,乃是我们家乡的玄武湖。这正是我一提到了樱桃,就要想到玄武湖的原因。我笑小贩将不知产地的果物都称之为“上海的”,其实我也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因为我俨然已经将所有的樱桃,认为都是来自玄武湖的了。

这次运来的樱桃,非常新鲜。樱桃熟透了,滋味就特别甜,可是熟透了就不能外运久藏,这是难以两全的。因此这次运来的樱桃,达到了新鲜的标准,甜味却差了一点。

外国也有樱桃,就是广东人所说的“车厘子”。用来酿酒,或是作甜食品的点缀。不似我们主要的只是当作鲜果来吃。

樱桃是一种很美丽的容易令人发生好感的小果品。画家喜欢画它,诗人也喜欢咏它。用白瓷盘盛了朱红的樱桃,从前人说是用铁如意敲碎了珊瑚枝,可说是非常富于想象力的形容

 夏天的花

夏天的花,当然很多,但我在这里要说的,却不是莲花白兰一类的花,甚至不是茉莉栀子,因为这些虽然都是夏天的花,却不是在一般人家庭院里都见得到的。我在这里想说的,乃是孩子们在家里可以随手种在天井里石阶下,到了这样的夏天,就可以茂盛得开起灿烂的花来的那些草花,如凤仙、洗澡花、茑萝之类。

往往,孩子时代的一点园艺实践经验,都是从这些上面获得的,因为如凤仙、喇叭花这一类的草花,只要将隔年所收得的种子,随便抛在墙根下或是天井里的花坛上,不用你去照顾。到了时候,它们自然会发芽抽叶,按时按候的开起花来。就凤仙花来说,最常见的是那种浅红色单瓣的,若是偶然的种出来的是一棵大红双瓣的,甚或是红白双色的,那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