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卫公子-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后,河东四州,各州郡兵马也在仓促集合。并州一带屯扎的四万守军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但徐荣北上,便足够让人清晰的看到了另外一个突破口。

壶关。

袁绍自然不可能放任徐荣这样一个名将肆虐。虽然对田丰不爽,还是当即下令让他配合审配辅佐自己的次子袁熙,侄子高干统合幽州,冀州剩余的防备兵马,合共五万人,扼守住邯郸,广平,挡在壶关地前头,势必是不能让对方跨越雷池半步。

相比较起来,田丰和审配虽然不合,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暂时不会有什么矛盾。而徐荣一个人固然名声在外,可田丰,审配也是智谋之士名满天下,反而徐荣一路还被他人小觑,认为,卫宁这一举动,反而成了一道分兵弱力的败笔。

当然,没有人知道,卫宁在徐荣北上的时候,深夜拜访了一个留在安邑的人物,在对他推心置腹之下,对方欣然答应辅佐徐荣的北面战线。

卫宁坚持的认为,有了那个人的帮助,北面被所有人不以为然的“败笔”,反而才是卫宁下得最好的一步棋子。没有人知道那个家伙地可怕,卫宁更不认为,在徐荣这样一个统御兵马的圣手下,再加上那位先生谋略,会输给田丰和审配之间的勾心斗角!更别提,袁熙和高干,两个中看不中用的犬子!

要知道,卫宁给予徐荣的权利已经尽可能的放到了最大,甚至对他们两个人是竭尽全力的支持!

五月,在袁绍集团上下高歌的声音中,却是河东决然不想听到的消息。

邺城被吕布攻破了……

刘备和伤势未愈地关羽在张飞奋死突围中,杀出了邺城,向河内靠近。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刘备地价值已经可有可无,河内将其残兵收容,徐晃在凝重的脸色下,也小心翼翼地将信函托付亲兵,彻夜不休急驰向安邑而去。

八百里加急信马踏入安邑城城门的时候,这道消息便飞快的传递了出来。

显然……刘备为河东拖延不过半个月的整顿时间,实在太少。

除了赵云已经屯兵到虎牢关。吕虔领兵到了大阳,凉州的兵马也根本还未到位。

不过如今才聚集不过六成的兵马,显然对上袁绍还没有足够地底气。可无论如何,也不能坐视吕布横行,邺城一但成为了袁绍的前哨堡,站稳了脚跟。势必将给河内带来更大的威胁。

卫宁决定出兵了!

集合在安邑的五万兵马,虎牢关除去留守的一万人,赵云领兵一万北上,河内徐晃的两万兵马,合共八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兵,开往了河内而去。

卫宁拖着孱弱的身体,却是有许多时日不曾亲自随军出征了,但在这个时候。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去,这一战,他输不起。整个河东也输不起!

出乎卫宁意料之外的是,在大军临行开拔之前,昔日的杨氏剩余人员,也便是前太尉杨彪,这个已经深居简出远离是非的人物,竟然亲自上门拜访了卫宁。

论起来,杨氏和卫氏的纠葛一直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可以说,一个失败的家族已经不可能在这个时代再立足起来。卫宁去是为了一个承诺而一直保留着对杨氏的尊敬。对杨昀,对杨彪都没有丝毫打压地意思,也让其余人不敢擅自揣摩卫宁的用意。

不过,就算如此,两家也决然不可能会有什么友好的交往,更不可能有杨彪这个杨氏残存力量领袖亲自登门拜访地事情了。

但杨彪却是来了,让人不明所以。只有卫宁从杨彪那双平静的眼睛中,从他身边那个桀骜不顺的年轻人身上,方能知道杨彪的本意。

卫宁很想笑。没想到最应该恨他的家族,偏偏在这个时候对他表了态,或许是为了杨氏的存亡,又或许是察觉到了卫宁的一些动静,总而言之,杨彪的拜访,名义上为了自己的儿子杨修求官,不如说,是为了将自己地儿子送到卫宁身边。当作人质来得正确些。

姜总是老的辣。卫宁不知道一向看上去没有什么作为的杨彪,竟然能从气味中嗅到不寻常的东西。也不由对他多了几分刮目相看。

而这个表态,显然已经是杨氏彻底对卫氏低头的表示了。不管如何,卫宁也觉得,日后的杨氏根本就不会对他产生威胁。

杨修,一个聪明绝顶的狂傲书生,卫宁并不反感别人在他面前炫耀智慧,所以也并不会如同曹操那般对他讨厌。

事实上,这样的人,反而比起那些心计深沉的家伙来得可爱,这样近乎白痴般地政治头脑和个性,却更不容易让人提防。

卫宁应承下来杨彪的求情,当即封杨修为太尉府主簿书撰,话风已经挑明,至少是给了杨彪一个定心丸了。

在与家人所告别,在自己已经渐渐长大懂事的女儿哭闹声中,卫宁依旧狠下心肠,扬长而去。

只有在身上肩负着一个家庭的时候,男人才会察觉到生活的沉重。而一旦这个男人肩膀上,还担负着一个家族,一个政权的时候,倘若稍微软弱一点,便必然会被压垮,难以爬起身来。

卫宁总觉得,自古多少所谓的昏君,他们或许在得到巨大权利的同时,何尝不也是因为肩膀上的负担而压迫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从此刻意逃避,那本该属于他地沉重责任,肆意妄为来追求一朝一夕地享乐,在赋予他们巨大权利的同时,比起他们本该背负地东西,选择哪一个,便是心智的考验了。

很显然,经过了在一刻不停的压力下,卫宁的心智淬炼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小的高度,以至于他对未来的大战没有丝毫的退缩。

号角声响起,在万千人注目下,卫宁扬起了马鞭,八万大军,兵指河内!而袁绍同样动作不慢,集合了袁尚,袁谭两子,再加上后来又添加上来的冀州,幽州后援部队,总共十五万,两倍于河东的军力也已经入驻了邺城的范围。

大战一触即发!

 第四百三十一章 徐晃,我能信任你吗?

终于,冀州潜藏在阴暗处的力量,一下子全部爆发出来了。袁绍的意图,仿佛也昭然天下,吕布开道,假若没有河东这样一个和河北等级的重量型实力在背后支持,刘备能撑上多久,几乎没有多少人会看好,这样一个本身便是被河东扶持起来的弱小势力。

收到了来自青,冀之间的消息,河东上下,有些沸腾了。不管是高层,还是潜流,似乎对这样一场大战,丝毫不逊色于其余诸侯的重视。

袁绍挑选的时间,确实恰到好处,正是卫宁开展新政的初期,又正是让治下士族世家心有怨念的时候,还没有一系列足够的力量和利益去抹平这些潜藏的危险,可战端已经放在了眼前。

袁绍,可不是区区李郭之流,不是韩马之辈这样一片散沙的乌合之众。

门第的高贵,注定了袁绍是世家大族的代表性人物,注定了他的拥护者数不胜数。无论是在潜藏的士族影响力上,还是麾下的智谋团体上,作为卫宁的对手,显然袁绍已经成了最大的威胁和障碍。

而单单看袁绍的态度,便可以预见,他对邺城的势在必得,也可以看到,他不在隐瞒自己对河东的第一,一场波及天下最强大的两大诸侯的争锋,必然便是北方最大霸主成形的契机。

事实上,卫宁从没想到过,袁绍竟然会在还未消纳掉青州的时候,竟然便不顾一切的来攻打河东,甚至还将吕布策反成了先行的鹰犬。

不提邺城的重要性,吕布这样一个疯狂的家伙,一直都是天下诸侯所不待见的。就是那股狠劲,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张开利牙,狠咬对方一口。

事到如今,就算河东想要放弃邺城,也已经不是他卫宁所能做主的了,换言之。就算要让邺城给袁绍重新夺回去,也决然不可能放到吕布这样一个疯子的手中……

同时,陈登的到来,以及陶谦臣服地意愿,也让卫宁看到了现在这个情势的关键。一个新兴的朝廷,毕竟是在董卓。李郭百般凌辱后的皇室,不管是第一个臣服的州牧,还是第一个敢直面挑衅这个新皇室权威的敌人。为了维护,甚至扩大朝廷地影响力以及权威,这一战,对于河东来说,没有任何的退路,实在必行。

一个连自己尊严都不能维护的新朝廷,岂不是还如同那董卓。李郭之流一般,又如何能号令天下!

“……召部大人。各军主将。即刻前来见我卫宁狠狠地将手中地战报。扔开。咬牙切齿道。

似乎很久没见过卫宁有这样地火气了。从新婚过后又再次担负在卫宁身边地典韦。也隐隐有些担忧。

点了点头。典韦却也没有丝毫敢怠慢地意思。当即抱拳沉声下去吩咐起左右近卫四下去召集所有心腹谋臣前来商议计较。

等典韦出去吩咐妥当。转回书房地时候。却只能见卫宁忧心忡忡。一副疲惫不堪地模样。

典韦心中微微一紧。当即嗡声道。“公子何须如此烦恼。那袁绍不过徒具虚名而已。我河东大军自成军以来。败黄巾百万。逐鲜卑十万。退曹操精兵。破李郭韩马。何尝有过一败?!他若赶来。我必以一双铁戟。生擒袁绍。献于公子麾下!”

听到典韦那铿锵有力地劝解。卫宁心头微微一暖。抬起头来。算是勉强挤出一丝笑意。紧皱地眉头。显然并没有多少开怀。摇了摇头。半晌才言不由衷道。“呵呵……我只是担心战事一起。河东必又将陷入烽火。生灵涂炭了……”

如何只会是担心百姓而已……

如今河东,卫宁再如何,也知道潜藏在地下地暗潮的危险,北方的世家大族虽不至于如同南方士族那般权柄滔天,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君主的权柄和威信,但固有的利益下,反对的声音,又何时会弱过。

事实上,他的手伸得太快,太长,甚至连自己提拔的部曲,牵涉在其中的利益也微微有所触犯。虽然河东现在看上去声势骇人,一时无二,但终究,知情者,都能知道,现在地河东,其实才是最为脆弱的时候。

卫宁都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关头,是否真的就能信得过这些人物。而面对袁绍的号召力,卫宁可不认为,自己的魅力真的足够强大。

不过,事情或许还没有到达卫宁所想的那般田地,但若是不战,却反而更容易让四郡军民对他失去信心。

信心,在现在是最为重要的东西。

而如何稳定治下所有人的信念,甚至是震慑,恐怕,还是需要用战争来激励,胜利,再胜利,一道道摧毁袁绍地力量,让所有不敢动侥幸的心思,也不敢对卫宁再有所怀疑……

或许,卫宁现在最能相信的,却还是军部的人了。

事情突发,显然,并没有瞒过多少人,就在卫宁传召前,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做好了等候卫宁召唤的准备,当卫府近卫上门请召的时候,所有人当下没有一分拖沓,便直向河东而来。

大堂上,卫宁已经没了适才的忧心模样,一副淡薄冷静,仿佛袁绍的动静,在他看来不过是跳梁小丑自去灭亡一般。

徐荣,典韦,黄忠,徐晃,太史慈,马超,庞德等等猛将,智将一一案列入席,文如郭嘉,陈宫,司马朗,裴潜等人也依依到来。

冷眼扫过,卫宁能从每个人的眼中看到百般不同地模样,或紧张,或焦急,或不以为然,或沉稳冷静,让卫宁值得欣慰地,便还是没有人他人的眼中看到,幸灾乐祸又或是摇摆不定。

不管他们能有多深地城府来隐瞒心中的主意,但在这个时候,至少算是给了卫宁一个安慰的理由。

事实上。这一场商议并不算重要,稍迟的,势必还会有一场更为尖锐的探讨,比起这些武将来说,显然还是需要将一部分人剔除在外了……

“如今袁绍策反吕布来攻刘备,刘备已数告急与我。而此刻历城又已被吕布夺取,刘备退兵邺城……袁绍长子袁谭,次子袁尚,各自又领兵两万,三万屯扎魏郡和濮阳,随时都有南下的动作……如此局势,诸位有何看法,不妨畅述己见!”等诸人皆到,卫宁这才缓缓张开嘴巴。淡然问道。

卫宁地平静,何尝不让在座所有人也颇为惊讶,仿佛袁绍的威胁根本就不放在他眼中一般。

上位者能有如此冷静从容。无疑便是给了下属一道稳妥的定心符。

事实上,在这个节骨眼上,并没有多少人往深一处去想,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并不是一直给人鲁莽表现的典韦率先出头,却是新来乍到的太史慈抢先出列,求声道,“如今玄德公兵困邺城,时日不待所计。末将不才。愿为卫侯亲提大军前去救援,纵然袁绍前军万马而来,末将必然保住邺城不失

卫宁看了太史慈一眼,心中始终有些酸意。却不想,刘备地影响力在这些时日里,还未从他的身上所抹去,显然,如此急切求战,便是想要为刘备做点补偿吧。

对于太史慈来说。卫宁却并不担心他会再投身刘备的麾下,就算他太史慈敢,刘备恐怕也不敢接受。在不久前,太史慈便已经宣告了正式的效忠,以他的品行,自然也不会出尔反尔。

“邺城要救,则是必然……但若我河东轻易出兵,便正中了袁绍下怀。以探马细作所报,显然袁绍是早做了准备。我军仓促之间还未集结力量。若就这般出兵去邺城,恐怕正让袁绍有了借口。全面而来。届时,我军军力还未稳,军备不齐,以积蓄多时候来对仓促防御,必然有所闪失……”陈宫是一个典型的士族利益维护者,虽然对卫宁有所埋怨,但投身河东已久,可以说在河东能有如此声威下,依旧有了他不少的汗水。事到如今,陈宫或许有所心思,但毕竟不会表露出来,还是本分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卫宁看了陈宫一眼,事实上,在座中人,最让卫宁担忧地人物,却也正好是他。历史已经证明,这样一个士族利益的强势维护者,曾经险些将曹**迫到了绝境,而曹操整顿当地豪门的手段比起自己来说,却是远远有所不及地。更何况,陈宫背叛曹操的另外一个重要理由,也是因为他的自恃才高,认为比他不如而高于他地位之上的人比比皆是,心有不满方有反心,同样以现在的情况对比,卫宁依旧算起来,对他除了提携之恩,也没有多少给他太高的地位。

以此来看,在这个节骨眼上,卫宁却是真正的将陈宫放入了第一个需要戒备的对象。

不过,在他出声进言的时候,言语间言之凿凿,卫宁却也不禁有所疑惑,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