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卫公子-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在他出声进言的时候,言语间言之凿凿,卫宁却也不禁有所疑惑,事实上,陈宫地建议,确实掐准了要害之处,对河东自然是有利,但卫宁本身便多了几分怀疑,却反而更加不解。

或是,陈宫本身便不是历史上形容的那般,又或者是陈宫他在辅佐河东东征西讨的历程上,已经有了融入感和认同感?

卫宁不知道,但却也无法从陈宫的进言中看出半点端倪和破绽,微微看了郭嘉一眼,后者同样也是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卫宁笑道,“公台所言不错,如今我河东军力几乎有一半分散在凉州,雍州与司隶三州,河东,并州兵马不过也只有区区六七万之数。袁绍敢以十五万大军西来,并上吕布两万兵马,声势浩大,又是早有准备,若以太史将军草率出兵,反而让敌军有了出兵借口。反而至邺城于危险之地也……!”

太史慈听到陈宫的分析之后,却也知道自己算是颇为鲁莽了,又听了卫宁的话,不禁讪讪退下,脸上焦急神色,却还是没有多少改变。

“以如今当务之急,应该征召三军,尽快凝集我军军力,方能与袁绍一绝死战。不过……邺城乃是河内门户,若邺城一破。袁绍再怂恿吕布西来河内,我军恐怕也不得不上前了……关键便是邺城刘备,能挡吕布兵锋几时……”徐荣被卫宁一手推到了河东军方第一人的位子,他自身的本领,自然不容小觑,此时听了卫宁地话。却也还是当即接话道。

“不错……邺城一战,却是对我军紧要。若刘备能再拖上一番时间,使得我河东大军能够从四方召集,方可从容应对,但若是刘备不堪,邺城一破,以敌军之实而击我军之虚,后果不堪设想……”卫宁点了点头。

不过说道此处,“不过。袁绍既然是图谋已久,我军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毙,镇守两郡一州。依旧有我六万兵马,两地来往畅通,或许花费不了多少时日。河内乃我军要害之地,不容有失,则必然需一大将亲自镇守,方能心安,届时就算刘备一败,有强兵镇守河内,依太行而守。纵然袁绍兵锋强劲,要破河内也没那么容易!”

“此战在必行,而必然要行卫宁缓缓敲打在案几上,蓦然出声道,“袁绍既敢来……便让他来吧!我河东,何尝怕过任何人”

话已到此,看卫宁一副信心满满的模样,没有人还有任何异议,却在暗自揣测。卫宁到底有什么样的依仗,能够放出这样的话来?

而先前的新政,一直便是大部分所不为看好地,却是因为河东强大的军力,对卫宁马首是瞻的二十万大军,方能不使人敢有所图谋。可若大战一起,难免便顾此失彼,届时只要大战一起,恐怕。这些矛盾便会全部暴露了出来。

或许。若胜则还好,若一败……河东内部。恐怕便会立马四分五裂了。

在座所有人除了武将们,其余出身仕宦的大员,眼睛炯炯,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末将请战军部确实是卫宁一手打造出来地最为忠心群体,对卫宁地任何一道命令,永远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一如以前一般,河东骄人地战绩,从没有交会他们什么是害怕。

到了这个时候,却也只有军部,是卫宁最为放心的一块。二十万大军,卫宁在新政的颁布下,第一个扫平的便是士族在里面的触手,二十万人可以保证,永远都会是他的一言堂。

显然,在众将群起激愤的态度下,还是震慑住了大半文官群体,而便连马超,庞德这些新降之将,都在这样的气氛下,义愤填膺。

卫宁扫过在场二十来位够资格入席地大将一同请战,声音煊赫,几乎将房舍也给震塌,心中大为满意。

缓缓的打量着每一个武将,卫宁终于缓缓沉声道,“河内虽暂时无恙,但难免会有变故,我需要一善守之将坐镇,方能心安!”

说道此处,卫宁看向了徐晃身上,终于缓缓道,“公明……!我可以信任你吗?”

可以信任吗?信任他对河内防守的坚固,还是信任他对河东地忠诚?

徐晃也没想到卫宁会第一个点到他的名字,曾几何时并肩作战的同僚,身份已经高不可攀,当他领兵跨进了安邑的城池时,徐晃的心中却也对卫宁充满了怨气,但如今,他徐晃毕竟也是隶属在河东的麾下,看着河东一步一步走向最强,也看着他要保护的人并没有受到卫宁的半分刁难,那点怨气也缓缓的散去了。但始终,徐晃,再不会对卫宁,推心置腹,这也是所有人都知道地事实。

或许当初的雍州之战,并不重要,徐晃随军出征,并没有让人引起什么揣测,可如今的敌人,却是河北霸主袁绍,那一句话,徐晃心中,其实也并不知道该如何去作答。

徐晃百感交集,却迎来卫宁那灼热的目光,仿佛回到了昔年的友情,又仿佛并肩作战的相信。是的,卫宁的眼中依旧对他徐晃充满了信任,那一句话,仿佛是当初的戏言。

徐晃缓缓抬起头来,两拳相握,沉声道,“末将敢立生死状,必不失河内寸土!”

 第四百三十五章 博谈世界

在这个时候,集合在邺城的袁绍十五万大军,用最快的速度剪除掉刘备的影响力,将任何一个胆敢反对的声音所消灭,闻得河东的动静,将卫宁逼迫出安邑,逼迫出太行以西这个乌龟壳子,显然已经达到了目标。

现在,吕布的重用也并不那么明显了,真正的重量级碰撞,在数十万的会战当中,吕布就算再勇猛,也掀不起什么波澜。而他手中那区区两万来人,在攻打邺城时折损了大半的兵马,又还有什么作用呢?

当然,要利用,自然便要利用彻底。

邺城和泰安让给他?笑话!

谁知道,这样一个脸面反复,立场不坚的家伙,什么时候会倒打一耙,反而又调转矛头对准河北。以前他可以背叛丁原,可以背叛董卓,可以背叛刘备,也依然可以背叛他袁绍!

在袁绍的催促下,吕布显然对站在刘备后面的大靠山也颇有怨恨,说起来,和河东之间的仇恨,吕布也并不算轻。当初诸侯共讨董卓,虎牢关本该是他扬名立万的战场,却也是他第一次失败的地方。

无论是典韦嗜血的勇猛,还是黄忠那追星赶月的一箭,披头散发败逃,更在众目睽睽之下,吕布一直还记得那一场印在骨子里的耻辱。

既然袁绍要挑起战端,或许在以前会惧怕河东强横的力量,可在这个时候,既然有了另外一个不逊色的实力协助,吕布自然乐得去找河东的麻烦。

在袁绍调拨了三万兵马与颜良后,吕布在袁绍的要求下,欣然应诺随军一起南下出征。这个时候,袁绍的实力确实庞大,吕布的高傲也暂时收敛了起来,邺城固然是答应给了他的,但如今在邺城的可是袁绍的整整十五万大军。就算袁绍在这个是反悔,也是没辙的。

当然,吕布还是颇为乐观,自己帮助袁绍做了这么大地事情,以他豪门望族的身份又如何会食言呢?

唯一感到忧心忡忡的,便是张辽了。事实上。在当初袁绍派遣辛评前来策反招降的时候,他便隐隐觉得不妥,刘备固然现在与他不和,但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比起袁绍这条虎狼来说,要可靠得太多。一个具有压制性力量的所谓“盟友”,比起一个势均力敌,背后却还有另外一个强横靠山地势力,自然还是后者比较可靠。而显然。袁绍的打算,本身便是要挑起整个北方的大会战,在这样一场无论是数量。质量,庞大的军力下,张辽决然不会认为,现在的那区区残兵,能够有什么作为。

事实上。张辽认为。吕布地退路并不应该与刘备一刀两断。而彻底地倒向袁绍一边。在如今两个强大实力地角逐下。胜负之间并不明朗。在这样模糊地视角下。贸然选择一方下注。极不明智。站错队是很可怕地。重则倾家荡产。一无所有。在张辽看来。就算河东有各式各样地隐患。但并不就这样代表河东便会被河北所击败!万一。假若。要是河东赢了这场战争呢?在面对这样一个一统北方地霸主面前。那吕布如今区区一万多人。又将如何?南面曹操已经与他水火不容。再得罪了北面。天下还有何处足可与他容身?袁绍这个虎狼。与虎谋皮。无疑是自讨苦吃。更别提。在与刘备决裂甚至是彻底得罪河东地时候。基本上。便已经将自己放在了没有退路上。

太多地忧虑一一浮在了张辽地眼前。甚至觉得前面地道路。一步一步地接近深渊。吕布地选择。无疑便是将麾下所有人地前程都带进了不可看见地危险泥沼。

呵。一万人啊。在这样一个整个北方地大决战中。又能起什么作用?不过依旧是给他人做为炮灰而已。而一旦失去了这些最后地力量。所谓地邺城。所谓地泰安。就算袁绍不食言付出。又还有什么力量去经营。去守护?一切都是空谈而已。

而在彻底站在河东地对立面上去。又一次背负着可耻地叛名。无论如何。这个天下。基本上。便在没有他们容身之地了。就算如同以前一样东躲西藏。也再也做不到。

张辽已经越发心灰意冷了。在袁绍劝降策反时。他地良言相谏。始终不能在吕布地心中压过。袁绍许下地庞大虚幻地利益时。张辽。便已经对未来地局势不报什么希望了。

一个信仰般地英雄。越发背离了自己地期望。意志陡然地崩塌。实在让他天旋地转。甚至不知道。未来自己该何去何从?

他想看着他敬重的英雄一路叱咤风云,一路扬名立万,却不应该是这样趋炎附势,这样短视的只看到片面而飘渺的利益便一头扎了进去,不考虑后果。

所以,当袁绍提议让吕布会同颜良一同南下的时候,张辽终于是没有在发一言一语,心中苦笑,就算是这个时候再上去劝谏又能如何,被利益,怨恨,嫉妒蒙蔽了心智的主公,又如何会听得下去?

张辽甚至敏锐地察觉到,在自己三番五次地和他唱对台戏的时候,显然,自己地主公已经越发不待见自己了。

五月中,吕布尽起本部一万兵马,合并袁绍麾下颜良三万马步,连夜南下,逼近河内……

在卫宁还未到来前,坐镇河内的徐晃,早便已经亲自领兵进驻朝歌,另调兵五千,镇守牧野,以此为屏障作为抵挡袁绍大军的前哨堡。

朝歌虽只有一万兵马,但,在不久前,便已经收到来自汜水虎牢关的赵云遣使相告,自南渡河而来的兵马两万,不日便能抵达。

同样,作为定心丸的还有卫宁来自安邑的消息。五月初,卫宁便已经亲自领兵六万,出兵箕关,到达河内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而在这之前,吕布和颜良兵马气势滔滔扑来,以一万五挡四万兵马,徐晃依旧凛然不惧。只要能挡下五日时间。后军援军一到,朝歌,牧野一线,便将让那四万兵马含恨而退!

当然……前提是在五日之内,并没有袁绍后军压境的情况下!

局势不明,徐晃也绝对不敢擅自判断。但对卫宁在这危难时间里依旧毫无保留的信任,似乎已经让徐晃找回了昔日并肩作战,同甘共苦的感觉。事实上,他本便是河东人,又出身寒门,在卫宁一手将河东带到了煊赫的高度,百姓安居乐业,寒门晋身已经并不是障碍,徐晃便已经对卫宁没了昔日的敌意。

但。那一层坚冰,却依旧还有最后一道薄薄的阻碍,始终让他难以启齿。便是背弃杨奉地不忠之名……

在信念和立场的摇摆下,徐晃只能用这个放肆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死战……!如果可以,甚至愿意就这样在保卫河东的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在这个时候,不管是河东还是河北,显然已经决心要将对方彻底从大汉的版图上抹去。袁绍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在看到河东越来越强大,而卫宁也越来越不愿意看到有这样一个猛虎一直卧在自己的家门旁边。

相争只是迟早地事情,现在爆发,其实已经很晚了。让他无奈的是。想不到自己百般设计,还是没能拖住袁绍的步伐,也没有改变袁绍的决断。想当初,一石二鸟的将吕布牵扯到青州去,这个时候一想,原来却是有些画蛇添足,反而将自己绕了进去。

终究还是让他小看了河北的谋士们,没想到想要除去的吕布,反而成了他人的利剑。

而这样一个根本就无法看到未来。只注意眼前利益的家伙,偏偏就是如此容易被利用!

徐晃地告令已经在信马快速的奔驰中,送到了卫宁手中。

卫宁大军方才过箕关,以如此浩瀚的兵马阵容,要到河内,以及朝歌牧野一线,花费五日时间,应该便是保守估计。出了箕关,卫宁只留下了五千人马防守。心中已经有了决意。要将战火停留在河内,牧野。朝歌三城之间。决战便应该在这里进行,一但前部都已经溃败,那么箕关,就算有再多地兵马,也根本没有用。

何况,这一场战争,容不得有一丝失败,甚至在局部上的争斗中,卫宁追求的也是,胜利,胜利,一直胜利下去!

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中,大军护送下,摇摇晃晃的马车,并没有给卫宁带来太多的不适。昔日流民无数涌入河东的治下土地,本便是疏通他们修缮了箕关到河内一线,大路还算平坦,至少以现在卫宁的身子还能受得了。

看着窗户外,卫宁摸了摸身边侄儿的脑袋,说道,“你看,这秀丽风光,在昔日我转战天下地时候,还是尸横遍野,到处糜烂不堪,饿死者不计其数的倒在路边,乞讨,求生!”

卫自从被卫宁强自带往军中的时候,那张小脸都充满了兴奋和雀跃,甚至到现在都没有平静下来。对于任何一个如同他这样不过七八岁年纪的小孩,永远都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却只懂得上阵杀敌,建功立业便是男儿该做的事情。战场上,树立起无数的英雄豪杰,在河东比比皆是,都是这样年纪的男孩崇拜的对象,如赵云,如黄忠,如典韦,每一个孩童,都梦想能够成为下一个如同他们一样耀眼地英雄,卫,也不能例外,虽然他有远超同龄人的心智。

除了卫凯在听到卫宁的主意时,大惊失色和不舍下,卫反而是欢喜雀跃不已,至少,在他那个堂姐一同要求下,还是被卫宁少有斥责回去,而独独选择了他。

而在车上,卫那好动的身体,并没有一刻的停留,无论是对自己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