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园逸事 作者:弹剑听禅-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大叔即是方月娘的丈夫,是走街窜巷的货郎,他应该是昨天晚上在城内摆摊太晚了,才会今天回家。
“走,去看看放大叔那里有什么好东西。”三个女孩子兴冲冲地就要往门外跑。
“还是不要了吧,方大叔回来肯定很累了。”姚黄阻止三人道。
张巧姐呵呵笑道,“二丫,方大叔就算累了,但只要有生意就会精神百倍。他每次回村都要先在村子里面转一圈,如果没有人去买他的货物,方大叔会生气的。”
姚黄闻言不再阻拦,跟着三个女孩出了门。方大叔的货担摆在村口,已经有了许多大娘媳妇和女孩子们围在了货担旁边。还有许多的小孩子,眼巴巴地定着担子上的小玩具。
方大叔货担上的货物种类齐全,小到头绳、绣花针大到布匹瓷瓶,应有尽有。张巧姐三人身上的钱不多,一人买了一条扎头的红头绳。姚黄给姚青和小可买了纸和墨,又给自家大姐买了些绣花线。方大叔乐呵呵地把东西递给姚黄,这两天的生意好,他十分满意。
回到家中,姚红提了个篮子对姚黄道,“二丫,你把这篮食物给曾大娘送过去。”
姚黄接过篮子,篮子上没有盖布,姚黄看见里面装了两斤糙米,几个鸡蛋、一块大约二两的肥肉和半筐花生。
“我这就去。”
曾大娘的丈夫早逝,她一个人抚养儿子长大,家中生活困难,村民们大多会照料母子俩。姚家困难的那两年,曾大娘自己家中生活不是太好,却以自己的方式照顾姐弟三人。曾大娘的儿子曾清华只有十四岁,每次打柴时都会多打一些给姚家送来。如今姚家生活好了,姚红便不时送一些吃食过去。曾大娘和曾清华不想白吃姚家的东西,常常来姚家帮忙。姚家的两亩花生地有他们劳作的功劳。
“曾大娘,在家吗?”姚黄走进曾家的院子。曾家比姚家破旧了许多,两间黄泥巴砌成的屋子的墙上裂了好几道口子,若是连续几天被大雨侵蚀,只怕屋子就可能塌掉。姚黄将这一点记在心上,想着回家与姐姐讨论一下,想个理由帮曾大娘把房子修砌一下。
“二丫呀,快进来。”曾大娘双手湿漉漉地从厨房出来,在自己的裙子上揩干了手,拉着姚黄进屋。
“大娘,大姐让我给你们送点儿吃的过来。”姚黄把篮子递给曾大娘。
“哎,大娘和你清华哥欠你们的可还不清了。”曾大娘叹气,却没有拒绝两姐妹的好意。
“大娘别这么说,你和清华哥不也经常帮我们吗?那两亩花生地没有清华哥帮忙的话,我姐姐一个人可照看不来。”姚黄道,“对了,怎么没有看见清华哥?”
“你清华哥到城里面找工作去了。”曾家只有两亩地,曾大娘一个人就能忙得过来,每年的收获粮食上缴后根本不够两个人吃,曾清华便往返清水村和安平郡之间,打短工赚点儿小钱补充家用。
“如今工作不好找吧?”城里人招工大都是招收长工,如今也不是临近年关,商家和大户人家都不缺人,曾清华只怕很难找到工作。
曾大娘叹气,“可不是。你清华哥找了好几天了,还是没有找到。”
“要不,让清华哥自己做老板,做点儿小生意。”姚黄提议道。
“二丫呀,大娘知道你是为我们着想,但是做生意需要钱。大娘没有那么多钱。”曾大娘笑了笑道。
“大娘,我和姐姐可以借你们……”
“不行,不行。”曾大娘急忙拒绝,“我们不能接受。万一生意好还好说,万一生意不好,赔了,我和你清华哥拿什么还你们?”
“大娘,做小生意的话,用不了多少钱,而且还没有做,你怎么能断定赔本呢?我对你和清华哥有信心。”
可我对自己和儿子没信心啊,我们母子连字都不认识,能做什么生意?
曾大娘锁得紧紧的眉头,姚黄眨眨眼睛,明白了曾大娘的顾虑。
“大娘,清华哥的双手很灵巧啊,我看过他用草编的那些老虎、昆虫和鸟儿,栩栩如生很真的一样。”
“不行啊,这些草编的小东西卖不了钱。”
“大娘,不是卖草编的东西,而是卖糖画。”姚黄道,看到曾清华编的各种动物后,她就想起了糖画这种华国民间的传统工艺。这个世界没有糖画这种工艺,曾清华如果去买糖画的话,肯定又新奇又赚钱。
“糖画,那是什么?”曾大娘惊讶地问道。
“糖画就是用糖做的画。”见曾大娘还是不懂,姚黄详细说道,“糖画以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花鸟虫鱼等造型。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因此做糖画生意的话,用到的材料和工具都很简单便宜,只要一个炉子,一个光滑的平板、一个勺子和一个铲子就可以了。最好再做一个转盘,转盘上描绘着花鸟虫鱼各种图案。买糖画的顾客付同样的钱,然后拨转盘,拨到哪一栏,清华哥就做那一栏中的图案给顾客。转盘上,好做的费糖少的图案多画一些,那些又费糖又复杂的图案画少些,格子也弄小一点儿,让顾客不要轻易转到……”
曾大娘越听眼睛越亮,等到姚黄说完后,一拍大腿,兴奋地道,“这个点子好。”
曾大娘慈爱地看着姚黄,“二丫啊,等你清华哥回来以后,我同他商量一下。等他决定了,大娘再厚着脸皮跟你和你姐姐借几两银子筹备。”
姚黄道,“大娘,我回家就和姐姐说,让她把银钱准备好。”
“好孩子。到时候让你清华哥给你做糖画吃。”
“好啊,我要一个最难做最复杂的花篮。”
“行,再让清华做一个漂亮的凤凰。”曾大娘高兴无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姚黄回家后给姚红说了曾大娘要借钱的事情,姚红回房间拿出十两银子。姚黄说太多了,让姚红收起一半。
“五两银子够吗?”姚红为难地问道。
“足够了。除了炉子和红糖,其他的都不值钱。你给曾大娘那么多银子,他们肯定会觉得不舒服。”姚黄道,“有时候做事情,不是钱多就好。”
姚红欣慰地笑了,摸着姚黄的头顶道,“呵呵,我们家二丫长大了,都会说大道理了。”
姚黄黑线,“姐~”
曾清华晚上来了姚家,与姚黄就糖画一事交换了半天的意见,然后拿着五两银子回家了。两个人约好第二天去找陈阿木帮忙做担子和转盘。从决定做糖画生意到筹备好所有的工具与材料,总共没花五天功夫,曾清华便挑着糖画担子去了城里。在离开之前,他为村子里面十岁以下的孩子,每人做了一个小鸟糖画。
月上枝头,曾清华踏着月光回到清水村,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与高兴。见到村口似乎在等人的娇小身影,曾清华高叫道,“二丫,我回来了。你猜今天我赚了多少钱?”
“清华哥。”姚黄笑眯眯地道,“赚钱很重要,但安全更重要。以后不要这么晚回来了,大娘会担心的。”


、第三十七章 舂米

臼头舂米心头青,怨父怨母怨大家。怨我爹娘收人聘,叫我细细怎呢会理家?臼头舂米目圈红,怨父怨母怨媒人。怨我爹娘收人聘,叫我细细怎呢会做人?臼头舂米伤着腰,夫婿听知匆匆潮;寻无乌鸡来补腹,寻无杉板来押腰。臼头舂米伤着脚,夫婿听知走来哈;寻无乌鸡来补腹,寻无杉板来押脚。
这是一首舂米时唱的歌谣,只要表述舂米有多么辛苦。舂米时要用到特制的石臼和石杵。稻谷放进石臼里,两个成年人站在石臼两旁,分别提着一个石杵,轮流往臼砸,就像捣药一样,既费力又辛苦,本是男人家做的活,而且一定是很有气力的强汉子才能够胜任。歌谣中的女子肯定不受夫家待见,才让她做这么辛苦的活路。
石臼大多是一块大整石慢慢凿成,形同一只巨大的酒盅,一般要四个人才能抬得动它。因此,不是每户人家都拥有石臼和石杵的。一般一个村子拥有几个石臼,公用,舂米时,直接背着稻谷前往放石臼的地方去舂。每户人家每次舂米都不会太多,因为舂出来的米都很碎,舂多了放在家里又很容易长虫、发霉。米里面最容易长的一种虫子叫米象;,也叫铁姑娘,有着坚硬的外壳。米虫是没有受到过任何污染的高蛋白体,人吃了它,如果吃一些蛹类一样,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不会影响健康的,只是内心感觉难以接受。因此姚家每次舂米的数量都不多,最多二三十斤,足够一家人吃一个月。
姚黄和姚青背着稻谷来到放石臼的舂米坊时,坊里已经有了好些人。新收获了谷子,因此来舂米的人不少。看到姚黄和姚青,这些大老爷们纷纷说道,“二丫、阿青,你们先坐一会儿,等哥哥舂完米,就帮你们舂。”
“不用了。”姚青挺起小胸脯道,“我自己可以舂。”
汉子们被姚青小公鸡的样子逗笑了。
“自己舂?阿青,你拿得起石杵吗?”赵大力笑问道。
“怎么拿不起?”姚青蹬蹬蹬走到一个空了的石臼,一伸手,单手提起了石杵。
汉子们的眼珠子都要凸出来了,“阿青啊,你什么时候力气变这么大了?”
姚青骄傲地一扬脑袋,“练出来的。”
他的内功已经入门,丹田内已经练出了一丝内劲,力气增大了不少,才能如此轻松地提起石杵。
众汉子们想起姚青和村里面的其他几个毛孩子除了在学堂念书外,还跟着闻人夫子练武,心中决定以后自家的儿子也送去学武。别的不说,就这把子力气,做农活也能轻松许多,效率也能增加许多。
赵大力竖起大拇指,“不错,阿青,就凭你这身力气,你算得上一个合格的男子汉了。”
“那是当然。”姚青更加骄傲了。
姚黄一巴掌拍过去,“炫耀什么?赶紧干活。”
“二姐……”姚青捂着后脑勺眼泪汪汪。
汉子们哄堂大笑。
李云重把舂完的米和糠分开装好,走到两姐弟身边,“二丫呀,你到一边坐会儿,我和我们小男子汉一起舂米。”
姚黄也不矫情,笑着冲李云重道了声谢,便退后两步,坐在一旁的石墩子上。李云重只知道她拜了一个隐世的门派有了颗能解百毒的药丸——那药丸还送给了李家二哥的师傅——并不知道她会武功,姚黄也不想太快暴露自己。
汉子们一边舂米一边聊着天,从张家母狗怀着小崽子到哪家婆娘做饭的手艺好……姚黄一边听一边感叹,男人们也这么八卦啊!不下于村里面三姑六婆。
“城里面最近查得很严,好象在捉什么人。”方大叔说道,他今日没有出门做生意。
“我也听大哥说了,官府的人到各个药铺问话,查最近药铺卖出的伤药记录。”李云重道。
“该不会是有什么大盗或者杀人犯潜到我们安平了吧?”周明说道。
李松说道,“似乎是和七夕节那天发生的事情有关。”
曾清华道,“我听说了,七夕节那天,齐府闯进一个刺客,杀死了齐府的一个贵客。”
“难怪!齐老爷可是安平城内的第一人,连郡守大人都要对他礼让三分。能够成为齐老爷的贵客,身份肯定不凡。”赵大力道,“郡守大人肯定脑袋都要大了。”
姚黄从众人的谈话中听到浓浓的阴谋味道,“赵大哥,除了我们安平郡,其他地方发生过什么大事吗?”
赵大力道,“还真有。我听来自京城的行商说的,夏侯家的三小姐原本拟订七夕之后进宫做皇上的贵妃,但夏侯家大少爷忽然去世,夏侯小姐不得不拖延了进宫的时间。”
夏侯家大少爷莫非就是齐府的贵客?涉及到皇家与四大世家之一的夏侯家,难怪淳于谨枫会着急着离开。只是她救的那个蒙面人,不知道属于哪一方?
米舂好,姚黄谢过李云重,背着米和糠回家。小可包子在院子与小鸡们玩耍,看到两人都跑了过来。几只小鸡唧唧喳喳地叫着,乌溜溜的绿豆眼直往姚青背上的米糠瞅。姚青呵呵地笑,从后面摸出一把米糠抛在地上,小鸡们立刻扑了上去,啄起米糠吃了起来。
“二丫、小弟,辛苦了。”姚红围着干净的围裙从厨房内走出来,手里面端着两碗糖水。围裙的概念是姚黄传递给姚红的,姚红做了一件后觉得十分方便,便推荐给了李四婶和翠花嫂子。如今全村的女人做饭时都要穿围裙了。
姚黄和姚青接过碗,大大地喝了一口,只觉得甜到心了。
“二丫,曾大娘刚才来还钱。不过,我没有收。”姚红把米和糠提进厨房,对姚黄道,“我建议大娘重新修一套房子,他们那个老房子破得已经没有修的必要。”
“新建好。曾大娘家房子的裂缝那么大,遮风困难,这个冬天就过不了。”姚黄赞成地道。
糖画这种新奇的玩意儿一出来,很受城里的孩子喜欢,甚至很多大人也感兴趣。曾清华的生意很好,一个月下来就把本钱全部赚了回来。村民们看着眼红,有心眼活的也想着跟风做糖画生意,不过一来他们没有曾清华的好手艺,二来也都知道糖画只是小本生意,卖得人多了,肯定卖不出太多钱。因此,有心思的人也只是心动,并未行动。姚黄在这期间找到了村长,献上了制作松花皮蛋的配方。村长大喜过望,立刻组织全村人做松花蛋。很快第一批皮蛋被淳于家收购走,村民们大赚一笔,对姚家人更加感激。姚家人的声望在村子里面仅次于村长大叔。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淳于谨枫自离开后没有再回到村子。即使是收购皮蛋,也是由淳于家下属的执事来处理的。村子里面的人认为是因为菊花的存在,淳于谨枫才不会来村子里,对菊花的态度更加不好。菊花的父母无法,在外地给她寻了一户人家草草地把她嫁了出去。菊花出嫁的时候,阿彪曾跟在她们身后走了一大段路,回家以后跟小红订了亲。
天气渐渐冷了起来,北方的冬天尤其寒冷,大多数人家都会在家中烧一个炉子,供全家人取暖。因此,在天气还没有安全冷下来之前,村民们上山的次数增多了,背回更多的干柴和枯枝储藏起来,让全家一个冬天都不会缺柴烧。姚家的柴是姚青一个人背回来的,这小孩子的资质不错,《紫霞功》已经练到了第二层,《蹑云逐月》也小有所成,跃一下可以跃个两米远。因此即使他一个小孩子,也比其他村民全家人背回来的柴多。
姚红也忙碌起来,她在姚黄的指导下制作香肠和腊肉。这个世界的人们也做腊肉,不过是用盐阉几天,挂在风口风干,要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