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船王包玉刚传-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就在他的船队发展至顶峰的时候,他突然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
—包括亲戚朋友、合作伙伴羡慕和妒忌并惊讶的决定:减船登陆。

令包玉刚作出这个惊人之举的原因,是他预见到世界性的航运衰退即将
到来。如果说:包玉刚在50 年代初期,预见到世界航运的高潮即将来临,
于是力排众议,投身航运,令他成为广代船王,那么,二十多年之后,他又
以敏锐的眼光,预见到航运的衰退,并及时作出了明智的选择。这两次预见,
对他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多方搜集信息

也许有人会奇怪:包玉刚为什么能够如此准确地预测未来呢?难道他有
特异功能?

如果说包玉刚有特异功能,那只不过是在说笑话,但事实是,他的确有
一种与众不同的本事,使他从旁人客易忽略的事物中发现一些重要的线索。

当时世界上有关航运业务的资料,都是公诸于众的,做船运的人,没有
谁手头上没有的。

关于航运业会转弱的信息,不独包玉刚得到,几乎每一个船王都得到。
但是,有些船主看了并不相信,有些船主看了,相信了,却没有行动。他们
天真地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抱着一种听天由命、顺其自然的心态。
岂料如果船到桥头直不了,那么就会船翻人亡。

包玉刚每年都要花一半多的时间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在别人看来,包玉
刚似乎是经常周游列国,行踪不定,一忽儿听说他在某国王的皇宫中吃饭,
一忽儿又看见他在某总统的宫邪里谈天,令人眼花燎乱,目不暇接。

但是,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在搜集信息,掌握各地的情况,把握往
世界的经济脉博,以帮助自己作出适当的决定。

包玉刚1976 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院发表题为《经营航运的个人心
得》的演讲时有这么一个观点。

“要想当一个世界著名的经济大亨,就不能远离政治,必须了解时局,
在缤纷缭乱的表象中,抓住实质性的东西。”


当你看到这段话之后,也许就不再为包玉刚何以与众多的各国政要关系
不寻常而感到不解了。

在一次接受香港记者采访的时候,包玉刚把他的这种观点具体化:

“做船业,是要下功夫的!要研究。自己呢,一定要肯吃苦,要努力。
船在外面走,你就要跑来跑去,信息就要多,电话要通,要灵!譬如说,现
在中东的局势你自己看不清楚,那么你怎么去决定一条船祖务的处理方法?

“举个例讲,国际金融这么动荡,你就要考虑,究竟是用美金、用日元,
还是用马克!你收人家的是什么钱,将来通货膨胀会怎么样?这中间,种种
有关系的事情很多。

“又譬如说,最近中国向美国购买大批粮食,这就与船务航运有很大关
系了,对不对?

“两伊战争会什么时候结束?往下去石油的情况怎么样?会影响西方国
家经济吗?都会和船务有直接的关系。

“人的关系也很重要!世界政治的关系也很重要!世界经济的关系也很
重要!现在是日本造船,朝鲜做船,各种各样的资料,你都应该清楚。”

在为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院所作的一次题为《经营航运业的个人心得》
的专题演讲时,包玉刚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

“请大家不要期望听到一个管理技术和筹划资金策略的公式。”

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智的综合分析,是正确判断的基础。

石油危机的启示

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包玉刚敏感地觉察到,世界航运的低潮即
将到来。

自从1973 年世界石油危机之后,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意识到能源是关乎
他们生死存亡的因素之一,他们不得不痛下决心,加强石油的自产能力,以
图摆脱阿拉伯产油国对他们的控制。

英国:曾因北欧各国反对而一度放缓的北田油田的钻探开采工作,又密
锣紧鼓地展开了,虽然为此英国与北欧国家的关系又再度紧张。

美国:沉寂多年的德克萨斯的油田又再竖起了一个个高高的钻井,人们
企图从已停产的油田中再打出石油来,哪怕是一点点。

即使在工业并不发达的中国,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兴
趣,并积极帮助中国开发南海的海底石油,这计划一旦成功,那么日本对石
油运输的需求将大大减小。

70 年代的这次石油危机,还导致了一个新学科的兴起,那就是寻找替
代能源。包括日本在内的科技发达国家,积极地开展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日本版图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进口大国。N60 年,日本石油进
口占货物进口总量的10。4%,到了197Q 年上升为11。8%,到了1975 年则
急升至35%以上。基于这些事实,日本在1978 年开展了一个名为“日光”
的寻找替代能源的计划,主要是希望在核能、水电和煤热发电方面有所突破。
除了日本外,西方各国也积极地臻力于核能、太阳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
图减少石油价格浮动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了各石油进口国石油储备的大量增加。在1970
到1973 年这几年问,日本石油进口上升了33%,在以后的6 年中,石油贮
存额翻了一番,使得他们的石油进口量回落了下来,70 年代后期日本的石


油进口大幅下降。

包玉刚在航运市场的繁荣境况下清楚地意识到各石油进口国都将会减少
石油进口,航运业将会因此而受到残酷的打击。后来他曾对人们说:“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大大刺激了航运业的发展,油轮需求大大地超出了范
围,经过繁荣之后,油轮运输市场必定会下降,情况必定会越来越糟。”

与合作伙伴出现分歧

除了对石油运输市场的前景不看好之外,使得包玉刚决定进行战略转移
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也不如以前那么顺利了。1977
年,沈粥取代了桑达士而成为汇丰银行大班,银行对投资于包玉刚的航运事
业的兴趣明显减弱。

1978 年,发生了一件令包玉刚不快和难堪的事,加深了他登陆的念头。

在日本,包玉刚的环球公司有两个大客户——日本轮船公司和山口汽船
有限公司。1978 年、传出了日本轮船公司因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的消息。

那时,环球与轮船公司签订有二十多超级油轮的租约,对方一旦倒闭,
环球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为此,环球公司召开了一次董事会会议,会上,作为环球公司大船东之
一的汇丰银行大班沈弼向包玉刚提出要求,让包玉刚对租约的可靠性作出书
面保证。

包玉刚犯难了:因为在当时的会议上,既有他的朋友,也有很多竞争对
手。他没法答应沈粥的要求,但是若完全拒绝,则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
解,并且会引出更多的谣言,因此,在那次董事会上,包玉刚只好作了一个
简单的声明,对所涉及的细节则一概不提。

包玉刚的态度令沈粥不快,会后,他拜访了包玉刚,让其作出详细的解
释。此时,包玉刚对此事已成竹在胸,他要沈粥忍耐几天,他知道日本工业
银行总裁池喜三郎近期内会到香港访问,而只要得到此人的支持,日本轮船
公司就会度过这次危机,而环球也可以避免遭受巨大的损失。

1978 年6 月,池浦喜三郎先生到达了香港,在一个几乎集中了香港政
要、商业巨子的宴会上,他表示日本工业银行及与其有关的银行会对日本轮
船公司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对其国外的债务和承租合约承担责任,稍
后他又向香港媒介作了相同内容的保证。有了这个保证,环球航运和包玉刚
终于顺利地渡过了危机。

经过这件事之后,包玉刚更加确认了航运业已开始走向下坡路,进行战
略转移的决心更大了。

减船登陆

包王刚有一句口号:“不负债,不作过多借贷。”

这句话一直指导着他的经营运作。

当他预感到世界航运业低潮即将来临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减少船的数
量。

70 年代未的时候,包玉刚拥有一千多万吨的船队,其中有50 艘是超级
油轮。这些油轮价钱昂贵,一艘油轮顶得上一座大厦的价值。

在石油运输繁忙时,这些超级油轮可是挣钱的宝贝,有时候走一趟就是
几百万美元的利润。于是,各国的船主纷纷订购超级油轮,乐此不疲,但是,


随着石油危机的出现,各国对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石油运输需求相应减
小,一个潜在的危机慢慢显露出来:供大于求时,这些庞然大物将会成为负
累,其昂贵的保养费将会使船主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包玉刚最先意识到这个危机的存在,他第一步是要卖掉大部分油轮。首
先是为大部分油轮订下了卖出的价钱——订价之低,令那些仍然看好航运市
场的船主感到吃惊和兴奋。由于其低价政策,很快,他就把大部分该卖的船
都出手了。

事情过后,人们对他定下的策略大力赞赏,汇丰银行主席威廉后来说道:
“这个举动当时令人十分惊异,一年前,他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船主。一年内,
他卖掉了很多的船只,减少了借贷数目。在别的船主仍在买入之时,他没有
乘机要高价,他要价很低。

“那段时间,他十分冷静,这正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如果他告诉别人
他的想法,人们就可能会跟着做。他是如何知道何时该把其船只卖掉的呢?
他四处旅行,打探消息。他收集各种各样的消息,结果他得出了见好就收的
结论,他是唯一没有在市场猛跌当口受到伤害的大船主。比起其他人来,他
有十分接近市场的感觉知力,他能够在船价暴跌前卖掉船只,减少借贷数目,
收益虽然少了,但却能够不受伤害地逃脱了出来。”

卖掉了部分油轮后,包玉刚又开始着手为东亚航海公司及其船队投价。
在这之前包家出了比市场价高出50%的价钱买下了市面上的股票,以使得
小股民能够有所收益而避免面对船务市场崩溃的危机。那时,远东公司是环
球集团的第一家公众上市公司,它的船只约占环球船只总数的1/3。

在这之后的四至五年中,包玉刚卖掉了一半有多的船只。

他后来不无得意他说道:“我们成功地还清了所有债务。那个时候,我
们看到别的香港船主在他们的年度报告中仍然做出乐观的预测,订出的价格
仍然大大高于流行的市场价,我十分惊奇和担心,希望他们能逃过灾难——
但很不幸,自从1985 年起,他们不得不让他们的股票在交易所停止交易了。”

在70 年代未到80 年代的航运业的萧条景况下,包玉刚凭着他敏锐的预
感,有幸在其中逃脱了出来,成为几个少数损失较少的船东之一,但他也不
是完全没受到损失,与日本山口汽船有限公司签订的租约就使他遭受了不少
的损失。山口公司是包玉刚在日本的两个大客户之一(另一个是前文提及的
日本航运)。在山口公司的鼎盛时期,环球有50 条大船是由这家公司签租
的,其业务约占环球集团业务的30%。包玉刚与这家公司的总裁十分要好。
在船运业开始萧条时,包玉刚也开始为这个好朋友担心起来,认为他签了大
多的货船了,为了稳重起见,包玉刚在与山口公司签订租约的时候,他都要
求取得银行的担保书以获取安全感。尽管如此,在1985 年8 月13 日山口公
司倒闭时,环球公司仍然有18 条船与他们签有租约,租金总值约1000 万美
元,幸运的是,在这18 条船中,有3 只大油轮后来用与山口公司相近的租
价租给了其他公司,环球集团尽力减少损失,但最后仍不得不放弃了其中15
条大船的租金和租约。

在60 年代到70 年代与日本人所订的租约里,包玉刚坚持以美元为标准
进行结算,并且固定了日元对美元的比率为360 日元兑1 美元,这样一个措
施使他在后来的时候得到了额外的收益,因为到了80 年代,日元对美元的
兑换率升了一倍有多,这使得环球有了巨大的缓冲空间,当其他船主在80
年代陷入灭顶之灾时,环球集团却有了额外的恢复能力,这也正是环球集团


在航运市场呈最坏的情况下仍能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

1985 年是世界航运业遭受灾难的一年,据统计,那一年全世界一共减
少了1785 条船,总排水量达1775 万吨,而有一些统计甚至认为减少的数量
实际上应该是更大很多。有些行家警告说,船只减少的数量不会以50%的
速度递增。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旧船不断地遭淘汰。但却又不断有新船从船
坞下水,实际上的船只数目减少并不到1%,船业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景况并
没有得到多大的好转。

由于包玉刚在70 年代未就预见到世界航运事业会走向萧条,他及时地
卖掉了相当部分的船只,这使得他顺利地逃过了航运的大萧条时期的灾难,
并积聚了相当的力量向陆地上的不动产市场进军。其中最令人感到惊心动魄
的是1980 年所爆发的九龙仓收购大战,这件事直到如今,很多香港人提起
来仍然津津乐道。


第十九章会晤邓公促成登陆新举措

包玉刚与邓小平虽然是初次见面,交谈却甚为投契,足足谈了儿个小
时。把包氏王国从海上搬到陆上的决定,显然是访京后下的决心。登陆行
动与其说是由于包玉刚预见到世界航运的衰退,还不如说是出于他对香港
前途充满了信心。

70 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引发了包玉刚减船登陆的念头,但是,真正
促成他登陆的,却是与大陆领导人的接触。

许多人以为包、邓二人初次见面是在1981 年,其实这是误会。早在1978
年11 月,复出政坛不久的邓小平就与包玉刚进行了一次秘密会晤,只因当
时没有惊动传媒,故不为外界所知。而这次的接触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
秘密——促成了包玉刚由海上“登陆”的决定。

1978 年这次包、邓二人的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性会见”,可以说完全
是卢绪章的功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