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继续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关键是要有效地控制地方、部门、企业的自筹投资和银行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近几年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每年有700多亿元,相当于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左右。要加强对这部分投资的管理和对其使用方向的正确引导。对乡镇集体企业要有区别地给予支持,主要应当帮助它们搞好技术改造。对个体兴办企业和进行非生产性建设,银行的投资贷款要从严控制。

第二,继续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生产的增长。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总水平基本上不动,只对个别不合理的比价作些必要的调整。加强对职工工资基金的管理。对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减免税收的范围和数量,要进行整顿和清理。继续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第三,切实管好银行信贷。要加强和改善金融的宏观控制,对各种贷款实行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要努力扩大存款,增加储蓄,挖掘资金潜力,严格控制货币发行,以保证物价的基本稳定。

第四,加强对外汇和外债的集中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使用外汇。借用国外商业贷款,主要由中国银行根据国家批准的计划统一办理。(二)1986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与下半年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主要措施由于采取了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的政策和巩固、消化、补充、改善的改革方针,1986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开始摆脱过热状况,从全面紧张趋向正常发展。1986年月,国家计委召开有关业务部委和科研单位参加的当前经济形势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分析,认为:

1当前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有所缓解,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有所控制,1至5月份,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增长幅度远低于去年同期比前年增长381%的增幅。消费基金的增长速度放慢,l至5月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性支出(包括奖金)46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3%,低于去年同期比前年增长264%的速度。财政收入情况较好,1至5月,财政收支相抵,收大于支27亿元,与去年同期结余28亿元大体相当。货币回笼5月末达到123亿元,创历年同期最高水平。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幅度放慢。

2工业生产改变了超高速增长的状况,转为稳定协调发展。1至5月份,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3%这个速度基本上是正常的,因为这是在前一年超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与前一年同期比较,两年共增长285%,每年平均增长134%,速度并不低。

3市场供应情况良好,物价涨势趋缓。1至5月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前一年同期增长111%。消费品货源增长117%,副食品货源比较充足。商品供应情况较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率与上年同月比较逐月下降,副食品销售价格基本上稳定在上年12月的水平上。

但是,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仍未消除,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进一步加剧的危险。这些因素主要有:

1社会总需求仍然偏大。主要表现在:(1)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长大大超过工业生产的增长。一季度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71%,远远超过去年同期增长188%的速度。而同时各方面要求上新项目、追加投资的劲头仍然很大。(2)工资收入的增长超过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增长。(3)尽管财政收入比较正常,但财政支出增长过快。(4)工业流动资金大幅度增长。l至5月,银行投放的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增加166亿元,增长10。3%,超过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贷款增加额相当于去年同期的59倍。(5)进口用汇的增长超过出口收汇的增长,国家现汇结存进一步下降。

2经济效益没有改善,而且不如上一年。许多产品质量下降,货不对路,成本上升。1-4月,预算内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率比上年同期下降9%;可比产品成本上升4%产值利税率下降122%。经济效益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下的速度型经济的机制仍在发生很大作用,新的效益型经济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总需求膨胀、工业生产超高速增长的势头尽管初步得到抑制,但没有桕应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

3生产和投资结构不合理,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据商业部对200多种商品的调查,供不应求的商品的比重,上年同期为285%1986年l至4月为45%,市场滞销的产品仍在大量生产,严重积压。与此同时,投资结构不仅没有按照国家计划要求的方向得到合理调整,反而更加恶化。1至5月份,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44%,而自筹资金投资增长257%。非生产性建设比重上升,重点建设得不到保证。根据上半年的经济形势,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压缩社会总需求,调整投资结构,下半年国务院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清理在建项目。国务院于1986年7月9日发出《关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若干规定》。《规定》提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六项措施。

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要求各地对在建项目进行一次认真检查和清理。

1986年8月20日,国家计委发出《关于组织检查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清理在建项目的通知》。《通知》规定,自8月下旬到10月底,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年7月9日的《规定》中所规定的清理原则,对在建项目进行清理,清理范围包括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限额以上更新改造等项目,包括计划内项目和计划外项目,大中型项目和小型项目。

2控制自筹投资的增长。上半年过快的投资增长中,主要是自筹投资的增长。

1-5月,全国自筹投资增长25。7%,而预算内投资只增长44%针对各地违反规定,利用预算外资金或自筹资金乱上计划外项目,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情况,国务院于1986年4月13日发出《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1986年7月,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坚决纠正提价或变相提价集资搞基建的通知》,提出了纠正变相集资搞基建的4点要求。

(三)1986年计划执行情况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经济、发展生产的政策和措施,1986年国民经济总的说来逐步摆脱了前两年的过热状态,发展速度趋向正常,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势头有所遏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全年社会总产值达到187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5104亿元,比上年增长93%。国民收入7790忆元,比上年增长74%国民生产总值9380亿元,比上年增长78%。

1986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为:

农业总产值3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超过年度计划规定增长3%的要求。粮食总产量达到39109万吨,比上年增长32%,接近4亿吨的计划指标。工业总产值1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超过计划规定增长88%的要求,低于上年18%的增长速度;扣除村办工业,增长92%,超过计划要求增长8%的速度。钢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大关,化纤产量超过100万吨,成为世界上继美日苏之后的第四个化纤生产大国。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势头有所减缓,重点建设有所加强。198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低于上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多的速度。其生产总值为96963亿元,比上年增长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73%,大大低于上年增长百分之四十多的速度。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的比重由上年的上升到49。6%。按建设用途分,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由上年的56。9%上升到61%,非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由43。1%下降到1986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超过计划增长12%的指标;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5%。全年零售物价指数控制在了计划预定的上升6%的水平,低于上年涨幅88%的水平。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332元,比上年提高16%;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升因素,实际工资提高84%。城乡人民储蓄大幅度增长,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2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14亿元,增长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进一步发展,国际收支逆差减少。据海关统计,1986年进出口总额达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超过计划指标170亿元。其中出口总额309亿美元,增长13。1%;进口总额429亿美元,增长16%。外贸逆差由上年的148,9忆美元下降到120亿美元。非贸易外汇收入增加了379亿美元。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当年实际利用外资6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6%。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845项,合同金额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86年经济紧张形势尽管有所缓解,但问题还未根本解决,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没有达到年初预定的控制要求,投资结构不够合理。按照七五计划安排,前两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本维持在1985年的水平,年计划安排,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57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50亿元。

但是,虽然国家预算内直接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控制住了,地方安排的投资和预算外投资却过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没有低于1985年的实际水平,反而有较大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速度高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193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52亿元,突破计划较多。基本建设在建规模太大,年末全民所有制单位在建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达163万个,其中在遑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922个,在建大中型项目的剩余工作量按现有投资水平还需4年多才能全部完成。重点建设投资虽然有所增加,但投资结构仍不够合理,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投资比重偏低,一般加工工业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偏多。

2消费需求增长仍然过快。1986年全社会消费基金比上年增长125%,也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全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比上年提高16%,扣除价格上升因素,实际提高84%,大大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4%的幅度。同时,许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滥发实物、铺张浪费的风气仍未得到有效抑制。行政管理费比上年增长155%,增幅较大。

3企业经济效益没有提高,部分产品质量下降,物耗上升。不少生产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加上外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经济效益指标大多有所下降。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和税金比上年下降02%,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延长73天,成本超支66%亏损扩大。国营商业和供销社每销售百元商品开支的费用比上年上升利润则下降195%。部分质量差、不适销的商品严重积压却还在继续生产。

4国家财政和外汇收支不平衡,货币供应量过多。国家财政减收增支较多,全年财政赤字708亿元。银行信贷增长过猛,年末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274%,现金净投放增加233%。这对市场物价造成影响。尽管全年平均物价指数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但在产品种类、地区、季节方面差别较大,日用消费品价格上升较多。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超过了零售物价上升幅度,少数居民家庭由于物价上涨等原因,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生活比较困难。

二、1987年的计划安排和经济发展

(一)1987年的计划安排

按照七五计划对前两年工作部署的要求,根据1986年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在1986年11月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上,对1987年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安排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会议提出198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任务,总的应当是,力争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努力增加和改善社会供给上,进一步搞活大中型工业企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国民经济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生产、建设、流通的效益有较大改善,产品结构同社会需求结构的矛盾得到缓解,国内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出口创汇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继续控制社会总需求,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特别是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切实调整投资结构,保证重点建设,推进技术改造。在生产增长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努力使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1987年3月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家计委关于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计划安排的主要任务和计划指标为:(1)增加社会总供给,首先是增加各种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生产和供应。1987年力争粮食总产量达到4亿吨至405亿吨,比1986隼增加890万吨至1390万吨。农业总产值计划比上年增长4%。(2)积极调整工业生产结构,重点是调整轻纺工业和机电工业产品结构。1987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轻重工业大体保持同等速度。(3)继续控制投资规模,大力调整投资结构。由于1987年财政和银行信贷资金安排都很紧,更重要的是,投资增加过多,可能使1986年刚刚有所控制的基建规模又重新膨胀起来,所以1987年的基建安排,基本维持1986年的水平,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1950亿元。(4)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同时,继续严格控制进口,节约外汇支出,努力做到当年外汇收支平衡。(5)在生产发展基础上,继续使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1987年职工工资总额计划比上年增加14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比上年增长121%。要加强市场管理,把零售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幅度严格控制在低于1986年的上升幅度之内。按照七五计划安排,前两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本维持在1985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