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年的水平。但是,198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却增长较大,突破计划较多。如果按照七五原计划安排,1987年投资减少太多,将有一大批能源、交通、原材料骨干项目停建缓建,决定增加的农林水利、轻纺工业出口基地建设投资都加不上去,工业生产计划和财政收入计划乜将直接受到影响。因此,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1987年的基本建设投资既不能大上,也不宜大下,只能维持在1986年的水平。

这样,1987年的投资计划实际已经对七五原计划进行了调整。

(二)1987年的宏观调控措施

根据1987年的计划安排,1987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就是,继续压缩空气,开展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相适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针对当前生产、建设和消费中的主要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解决投资总规模过大、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集中企业资金用于重点建设,压缩集团和个人消费。这些政策措施主要有:

1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调整投资结构。1987年国家计划安排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得突破。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个体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中的中方投资,都纳入全国分部门、分地区的投资计划,统一进行指导、调节和管理。

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和清理在建工程。1987年,大中型项目,除国务院批准的急需项目外,一律不上新项目。对已经开工的在建项目,要根据电力供应和其他建设条件配合的可能,逐个进行审核。对于那些电力供应和其他建设条件不落实的建设项目,要坚决停建或缓建。

同时,加强对自筹基本建设投资的管理。8月25日,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审计署、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管理的规定》,对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方向作了规定。

2在严格控制投资规模的前提下,对基本建设实行三保三压。根据1986年月全国计划会议精神,1987年1月23日,国家计委在安排1987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时确定,要坚决实行三保三压的方针,即保计划内项目,压计划外项目;保生产性建设,压非生产性建设;保重点建设,压一般工业建设。在1987年3月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上将三保三压正式确定为这一年基本建设安排的方针。

3通过银行发行重点建设债券和金融债券,集中用于重点建设。1987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发行重点建设债券和重点企业债券的通知》,通过银行代理发行重点建设债券和重点企业债券100亿元,从地方、部门和企业集中相应数额的预算外资金,用于计划内的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重点建设。5月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向全国城乡居民发行金融债券10亿元,期隈2年。这是建行首次运用发行债券的形式筹措资金。5月5日,中国银行发行金融债券5亿元。5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首次向个人发行国家建设债券1500万元,金融债券500万元。

4调整税收政策,从税收方面加以限制和调节。1987年4月17日,国务院决定,向企业扩大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未开征的集体企业和个体户必须向税务机关登记,按规定缴纳。8月9日,财政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调整了建筑税税率,对计划外的自筹基建投资按20%的税率计征,对计划外的楼堂馆所建设投资,按30%的税率计征。

5加强对消费的宏观管理,严格控制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的势头,不仅包括居民实际收入的过快增长,也包括社会集团消费的过快增长。在个人收入的分配上,要使职工实际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生产的增长幅度,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使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靠农业生产的增长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不能过多地依靠价格的调整。

为了调节中国公民个人收入之间的差别,防止消费基金增长过快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根据1986年9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决定从1987隼1月1日起,正式开征个人收入调节税。

(三)1987年的物价形势和稳定物价的措施

1987年在价格管理体制和市场物价方面都没有出台大的改革和调价措施。但是,1986年已经基本控制住的市场物价和市场秩序问题,到1987年又突出出来。1987年市场物价显示出逐步上升的趋势。1988年的物价风潮实际从1987年已经显示出苗头。

实际上,鉴于前两年物价上涨幅度较大,从1987年年初开始,物价问题就受到高度重视。国务院对控制物价工作一直抓得很紧。为了稳定市场物价,维持市场秩序,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市场管理,以求遏制物价的上升趋势。

1月14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物价管理,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的通知》,提出了8条重要措施。2月中旬,国家物价局发出《关于继续稳定物价的通知》,指出,绝不可因为春节期间物价比较稳定,节后就放松对价格的控制与监督。3月份,国务院领导对当前物价问题作出批示,指出,今年所有提价措施,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各部门一律不得自行下达调价措施。5月8日,国务院发布《加强生产资料价格管理,制止乱涨价、乱收费的若干规定》,要求凡圉家管理的生产资料价格、交通运价和收费标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任何单位无权擅自变动,也不得搞变相加价、收费;企业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生产的产品,都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不论是实行最高限价、浮动价格或市场调节价格的产品,企业之间都不得串通商定垄断价格。

针对上半年物价上涨较多的局势,七、八月份,由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主持召开的四次会议,都讨论了物价问题。8月1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整顿市场秩序、加强物价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工商管理、物价、税务、公安等部门,必须加强对市场和物价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维护市场秩序,制止乱涨价。

8月,国务院发言人就价格问题发表谈话,指出,国务院确定1987年物价工作的方针是:

坚持改革,稳定前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10月2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制止抬价抢购农副产品的通知》,要求农副产品主产区的人民政府,组织由有关部门参加的农副产品市场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农副产品的购销工作和衔接毗邻地区的价格。【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但是,实际运行中,物价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物价不稳,许多生产资料价格和消费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的局画。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升73%,突破了控制在6%之内的计划目标,出现了近9年来的第二个物价上涨高峰。物价问题的焦点在食品,其中65%是农副产品涨价引起的。全年食品类价格上升101%,其中肉禽蛋上升16。5%,鲜菜上升物价大幅度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还是由于全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没有控制住,社会总需求仍然超过社会总供给,生产发展速度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其次,经过几年的改革,部分物价有了调整,地方和企业自主权有所扩大,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逐步放开,尤其是价格双轨制的实行,这些都对市场物价发生影响。

物价上涨幅度过大也与社会集团购买力增长过多,以及前几年货币发行过多有关。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

为了缓解物价上涨的矛盾,这一年,恢复了旧体制中不少管制物价的办法。如许多大中城市为了解决城市副食品短缺问题,一方面对猪肉、鸡蛋、食糖等恢复了限量凭证供应办法,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物价补贴。全国1987年预算内的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全年超过700亿元,约占全年财政收入的1/3这几年物价补贴同财政赤字有着直接关联。

(四)1987年的计划执行情况

1987年的计划完成情况总的来说是较好的。由于贯彻了压缩空气、双增双节的方针,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加快,社会总需求的增长有所控制。

社会生产继续增长。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由上隼的9460亿元增加到10920亿元,增长94%,超过了计划要求增长64%的速度。国民收入915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工业总产值13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不包括村及村以下的工业增长14。6%。原煤、石油、发电量、钢产量等都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农业总产值4447亿元,比上年增长47%。粮食总产量万吨,比上年增产1090万吨,增长28%。棉花、油料生产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非农产业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46。9%上升到51%左右,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

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的势头得到抑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62亿元,增长14。4%,都比上年的增长速度低。各地贯彻基本建设三保三压方针,投资结构调整也取得一些效果。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中,生产性建设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60。6%上升到65。9%;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33。5%上升到38%。重点建设的进度加快。全国建成投产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102个、大中掣项目的单项工程193个。新增加的发电装机容量810万千瓦,是历史上新增最多的一年。

国内市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820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信贷规模和货币发行控制在计划限额范围以内。1987年实行紧中有活的货币信贷政策,信贷规模和货币发行得到控制。1987年计划安排,贷款总量增加1400亿元,货币发行增加250亿元,执行结果,贷款总量增加1423亿元,比上年少增加270亿元;货币投放236亿元,控制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

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扩展。据海关统计,1987年进出口总额8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出口总额395亿美元,增长27。8%;进口总额432亿美元,增长0。7%。进出口逆差由上年的120亿美元缩小到37亿美元。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3。4%上升到66。4%;进口商品中,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大幅度下降。国家现汇结存和黄金储备有所增加。

城乡人民收入进一步增加。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年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为916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7%。农民年平均每人纯收入为463元,比上年增长9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987年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07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7。5%,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

另一方面,1987年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最突出的是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突破了计划曰标,人民生活的改善受到一定影响,一部分城市居民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1987年全年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88%,有些大中城市上升幅度已突破10%。由于生产供应不足,内外销争货源,部分大中城市对猪肉、食糖等实行了限量凭证供应,主要商品库存下降,紧缺面扩大,抢购风时有发生。社会集团购买力增长过猛,全年售予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达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大大超过同期生产增长的幅度。连续几年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对物价波动产生较大影响,带来了经济的不稳定。基建投资总规模仍然偏大,计划外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过多。1987年基本建设在建项目总投资5900多亿元,按当前投资水平,在不上新项目的情况下,要完成这项投资也要4年半时间。由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安排的一般加工工业和非生产性项目偏多。1-11月,地方自筹基建投资超过预算27%。1987年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占施工项目的比重达51%,特别是第四季度猛增23000个,比1986年同期增加近4000个。全年新开工项目43000多个,其中非生产性建设项目约占45%。摊子铺得过大,建设周期过长,投资效益差。1987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1454亿元,当年货币净投放236亿元,增长194%,是近几年增长幅度最低的一年。但奖金和集团消费性现金支出仍然大幅度增加。全年工资性现金支出增长164%,略低于上年增长20,8%的水平,但国家职工奖金支出和行政企业管理费支出的增长过猛,分别比上年增长35。4%和28。3%。全年财政赤字虽然基本上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但仍达到803亿元,比上年增加95亿元。

三、1988年的经济过热及宏观调控措施

(一)1988年的经济工作部署和计划安排

1988年的计划安排原本是遵循七五计划的既定目标,也考虑了前两年的经济状况,作了适当调整。从经济指标安排上看是恰当的,而同时也考虑到了超过的可能,预期目标是不超过前三年的平均水平。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也基本上是按照七五计划的既定步骤进行的,即通过七五计划后三年的各项改革,初步奠定新旧体制转换的基础。但是,前几年经济的持续过热,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双膨胀,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效益不高,以及持续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这些不稳定因素没有消除,1988年仍继续在发展。这使得宏观环境过紧,没有造咸改革的宽松环境。而在决策层的指导思想上却急于过渡,因而在1988年上半年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别是下半年的价格闯关,价格和工资改革方案的出台,引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抢购风潮,导致了原有计划的大转弯,急刹车,从而开始了以后三年经济上的治理整顿。

实际上,国家有关部门在1987年下半年已经觉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