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哲学史(下)冯友兰-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范》五行次序乃发生的次序,此五行次序乃分布的次序。又云: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间相胜也。(《五行相生》,《繁露》卷十三,页七)
五行相生,见上。五行相胜,〃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土胜水〃(《五行相胜》,《繁露》卷十三,页十一至十三)。五行之次序,为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第一生第二,第二生第三,第三生第四,第四生第五。此所谓〃比相生〃。金胜木,中隔水。水胜火,中隔木。木胜土,中隔火。火胜金,中隔土。土胜水,中隔金。此所谓〃间相胜〃。
〔注〕后汉章帝建初四年(西历纪元79年),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五经同异。命史臣著为通义,即今所传《白虎通义》是也。其中所说,皆今文经学家言,颇多与董仲舒所说同者。如五行相生相胜之说,《白虎通义》所说与董仲舒同,但较详。彼云:〃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其位卑,卑者亲视事;故自同于一行,尊于天也。〃(《五行》,《白虎通义》,陈立《白虎通疏证》,《续清经解》本,卷四,页二十四)土即地。地不敢配天,故〃自同于一行〃,以见天之尊。又云:〃五行所以更王何?以其转相生,故有终始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所以相害者,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同上,卷三十七,页三十九)《五行大义》,引《白虎通义》云:〃木生火者,木性温,暖伏其中,钻灼而出,故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温润流泽;销金亦为水;所以山云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陈立《白虎通疏证》卷四,页三十五引)此五行所以如此相生相胜之理由也。
(五)四时
木,火,金,水,各主四时之一气,而土居中以策应之。因四时之气,代为盛衰,所以有四时之循环变化;四时之气之所以代为盛衰,则因有阴阳以使之然。董仲舒曰:
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两起,故谓之一。一而不二者,天
之行也。阴与阳,相反之物也,故或出或入,或左或右。春倶南,秋俱北。夏交于前,冬交于后。并行而不同路,交会而各代理,此其文与。(《天道无二》,《繁露》卷十二,页五)
又曰:。
阳气始出东北而南行,就其位也。西转而北入,藏其休也。阴气始出东南而北行,亦就其位也。西转而南入,屏其伏也。是故阳以南方为位,以北方为休。阴以北方为位,以南方为伏。阳至其位而大署热。阴至其位而大寒冻。(《阴阳位》,《繁露》卷十一,页十五)
又曰:
天之道终而复始。故北方者,天之所终始也,阴阳之所合别也。冬至之后,阴俯而西入,阳仰而东出。出入之处,常相反也。多少调和之适,常相顺也。有多而无溢,有少而无绝。春夏阳多而阴少,秋冬阳少而阴多。多少无常,未尝不分而相散也。以出入相损益,以多少相溉济也。多胜少者倍入,入者损一而出者益二。天所起一动而再倍。常乘反衡再登之势,以就同类,与之相报。故其气相侠而以变化相输也。(《阴阳终始》,《繁露》卷十二,页一)
又曰:
如金木水火,各奉其所主,以从阴阳,相与一力而并功。其实非独阴阳也,然而阴阳因之以起助其所主。故少阳因木而起助,春之生也。太阳因火而起助,夏之养也。少阴因金而起助,秋之成
也。太阴因水而起助,冬之藏也。(《天辨在人》,《繁露》卷十一,页
阴阳乃相反之物,依〃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不得两起〃。故阳出则阴人;阳入则阴出。入者其势力〃损一〃,出者其势力〃益二〃。故出者之势力,比入者多三分之二。至于阴阳之运行,则董仲舒所说,与一般所说不同。《淮南子,诠言训》云:〃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阴气起于西南,尽于东北。〃此为后来一般的说法。董仲舒若依此说,则阳起于东北而南行,至东方遇木所主之气,即助之使盛而为春。至南方遇火所主之气,即助之使盛而为夏。阴起于西南而北行,至西方遇金所主之气,即助之使盛而为秋。至北方遇水所主之气,即助之使盛而为冬。以图明之:
火?此本对于四时变化极简易之解释,
由西方来东。至于中冬之月,相遇北方,合而为一,谓之曰至。别而相去,阴适右,阳适左。冬月尽而阴阳倶南还。阳南还出于寅,阴南还入于戌。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署平。阴日损而随阳(苏舆云:〃阳字疑衍,随谓委随。〃;);阳日益而鸿。故为暖热。初得大夏之月,相遇南方,合而为一,谓之曰至。别而相去,阳适右,阴适左。夏月尽而阴阳俱北还。阳北还而入于申,阴北还而出于
十三)
但董仲舒不用此说。董仲舒以为〃阳气始于东北而南行〃,〃阴气始于东南而北行〃。阴阳〃春俱南,秋俱北。夏交于前,冬交于后〃。又详言云:
天之道,初薄大冬,阴阳各从一方来,而移于后。阴由东方来西,阳
辰。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西,阴在正东,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署平。阳日损而随阴(苏舆云:〃阴字亦疑衍。〃;),阴日益而鸿。(《阴阳出入》,《繁露》卷十二,页三至四)
试以图明之:
此说较为繁复。惟依此说,则当秋时,阴不在正西而在正东,如何能助金?董仲舒解释云:
至于秋时,少阴兴而不得以秋从金,从金而伤火功。虽不得以从金,亦以秋出于东方,俯其处而适其事,以成岁功,此非权与?是故天之道有伦,有经,有权。(《阴阳终始》,《繁露》卷十二,
页二)
〃至春少阳东出就木,与之俱生;至夏太阳南出就火,与之俱煖〃(《阴阳终始》,《繁露》卷十二,页一),此天之经也。少阴出于东方,〃俯其处而适其事〃,委屈以成岁功,此天之权也。其所以使阴受如此委屈者,则以天〃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阴阳位》,《繁露》卷十一,页十二)。〃是
故天之行阴气也;少取之以成秋,其余以归之冬。〃(《阴阳义》,《繁露〉y卷
十二,页三)
故四时之变化,实因阴阳消长流动之所致也。阳盛则助木,火为春,夏,而万物生长;阴盛则助金,水为秋,冬,而万物收藏。故阳为〃天之德〃;而阴为〃天之刑〃。董仲舒曰:
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天之道以三时成生,以一时丧死。死之者,谓百物枯落也。丧之者,谓阴气悲哀也。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阴阳义》,《繁露》卷十二,页二)
(六)人副天数
天与人为同类,更可于人之生理见之。董仲舒曰:
莫精于气,莫賓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卢曰:〃倚疑当从下文作高物二字〃;)。物疢疾莫能为仁义,唯人独能为仁义。物疢疾莫能偶天地,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
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物旁折取天之阴阳以生活耳,而人乃烂然有其文理。是故凡物之形,莫不伏从旁折天地(苏舆曰:〃天地二字疑衍〃)而行,人独题直立端尚(卢云:疑作人独顯立端向。《尔雅》:〃類,直也。〃),正正当之。是故所取天地少者旁折之,所取天地多者正当之。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是故人之身,首娄而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此皆暗肤著身(苏舆曰:〃暗字疑误。〃卢曰:〃肤他本作虑〃)与人俱生,比而偶之弇合。(苏舆曰:〃弇合二字上疑有脱文。〃)于其可数也,副数。于其不可数
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人副天数》,《繁露》卷十三,页二至四)
又曰:
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人本于天(卢文炤曰:〃人之人,疑当作人之为人〃)。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署。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为人者天》,《繁露》卷十一,页一)

人与天如此相同,故宇宙若无人,则宇宙即不完全,而不成其为宇宙。董仲舒曰:
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立元神》,《繁露》卷六,页十二至十三)
人在宇宙间之地位,照此说法,可谓最螅印
(七)性情
就心理方面言之,人之心理中,亦有性情二者,与天之阴阳相当。
董仲舒曰:?
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深察名号》;《繁露》卷十,页十一)
性之表现于外者为仁;情之表现于外者为贪。董仲舒曰:
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身之名取诸天。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深察名号》,《繁露》卷十,页七至九)
贪即情之表;仁即性之表现也。〔ft〕
24三松堂全集三卷)/中国哲学史(下)
〔注〕董仲舒所谓性,似有广狭二义。就其广义言,则〃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深察名号》,《繁露》卷十,页六)。依此义,则情亦系人之〃生之自然之资〃,亦在人之〃质〃中。故曰:〃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深察名号》;《繁露》卷十,页十)就其狭义言,则性与情对,为人〃质〃中之阳;情与性对,为人〃质〃中之阴。《说文》云:〃情,天之阴气有欲者;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论衡…本性篇》:〃仲舒览孙孟之书,作情性之说,曰:'天之大经,一阴一阳;人之大经,一情一性。性生于阳,情生于阴。阴气鄙,阳气仁。曰性善者,是见其阳也;谓恶者,是见其阴者也'。〃(《论衡》卷三,〃四部丛刊〃本,页十七)此皆就董仲舒所谓性之狭义言也。为避免混乱起见,下文以董仲舒所谓〃质'',替代其所谓广义之性。
因人之〃质〃中有性有情,有贪有仁;故未可谓其为善。董仲舒曰:
谓性巳善,奈其情何?(《深察名号》,《繁露》卷十,页十)
此性字系指人之质而言。又曰:
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米与善,人之继天而成于外也,非在天所为之内也。天所为有所至而止,止之内谓之天;止之外谓之王教。王教在性外,而性不得不遂。故曰:性有善质,而未能为善也。岂敢美辞,其实然也。天之所为,止于茧麻与禾。以麻为布,以茧为丝,以米为饭(苏舆曰:〃当作以禾为米〃),以性为善,此皆圣人所继天而进也,非情性质朴之能至也。(《实性》,《繁露》卷十,页十九)
此性字亦系指人之质言。人之质中有与情相对之性,故其中实有善;但其中亦有与性相对之情,故不能本来即善。须加以人力,以性禁情,方可使人为善人。董仲舒曰:
枨众恶于内,弗使得发于外者,心也。故心之为名枨也。
天有阴阳禁;身有情欲椎;与天道一也。是以阴之行不得干春夏,而月之魄常厌于日光,乍全乍伤。天之禁阴如此,安得不损其欲而辍其情,以应天。天所禁而身禁之,故曰身犹天也。禁天所禁,非禁天也。必知天性,不乘于教,终不能袵(苏舆曰:〃天性二字疑情欲之误。天性不当言枨〃)。(《深察名号》,《繁露》卷十,页七至九)
以性禁情为教,教乃〃人之继天〃,而亦即人之所以法天也。
董仲舒之性说,按一方面说,为调和孟荀。按又一方面说,则董仲舒亦谓人之质中本有善端,故其说实与孟子性善之说不饽;不过董仲舒以为若性中仅有善端,则不能谓之为善。故曰:
或曰:性有善端,心有善质,尚安非善?应之曰:非也。茧有丝,而茧非丝也。卵有雏,而卵非雏也。比类率然,有何疑焉?天生民有六经(苏舆云:〃或云,六当为大。〃),言性者不当异。然其或曰性也善,*曰性未善。则所谓善者,各异意也。性有善端,动之爱父母(苏舆曰:〃动疑作童。〃),善于禽兽,则谓之善;此孟子之善。
循三纲五纪,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乃可谓善;此圣人之善也。是故孔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得见有常者斯可矣。〃由是观之,圣人之所谓善,未易当也。非善于禽兽,则谓之善也。夫善于禽兽之未得为善也,犹知于草木而不得名知。质于禽兽之性,则万民之性善矣。质于人道之善,则民性弗及也。万民之性善于禽兽者许之,圣人之所谓善者弗许。吾质之命性者异孟子。孟子下质于禽兽之所为,故曰性已善。吾上质于圣人之所为,故谓性未善。善过性,圣人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