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哲学史(下)冯友兰-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质于禽兽之所为,故曰性已善。吾上质于圣人之所为,故谓性未善。善过性,圣人过善。(《深察名号》,《繁露》卷十,页十四至十五)
然此特指普通人之〃质〃言之耳。人亦有生而即不止仅有善端者,亦有
26三松堂全集(第三卷)/中国哲学史(下)生而即几无善端者,孔子所谓上智与下愚是也。董仲舒曰:
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深察名号》,《繁露》卷十,页十一)
又曰:
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缲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善,教训之所然也,非质朴之所能至也。(《实性》,《繁露》卷十,页十九至二十)
董仲舒之论性,盖就孔、孟、荀之、说而融合之。
(八)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
欲发展人质中之善端,使之成为完全之善,则须实行诸德。其关于个人伦理者,则仁义最为重要。董仲舒曰:
天之为人性,命使行仁义而羞可耻,非若鸟兽然。苟为生苟为利而已。(:竹林》,《繁露》卷二,页十一)
至于所谓仁义之意义,董仲舒云:
《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故仁之为言人也,义之为言我也,言名以别矣。
仁之于人,义之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自裕,而以义设人。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是故人莫欲乱而大抵常乱,凡以阇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远而愈贤,近而愈不肖者,爱也。故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其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侧,亡者爱及独身。故曰:仁者爱人,不在爱我;此其法也。义与仁殊。仁谓往,义谓来。仁大远,义大近。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苏舆曰:〃上义字疑作宜〃)。仁主人,义主我也。故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此之谓也。(《仁义法》,《繁露》卷八,页十六至二十)'
仁义之外,又须有智之德。董仲舒曰:。
莫近于仁,莫急于智。一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
仁,则知而不为4。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何谓之智?先言而后当,凡人欲舍行为,皆以其智先规而后为之。智者见祸福远,其知利害蚤。物动而知其化,事兴而知其归,见始而知其终。其言寡而足,约而喻,简而达,省而具,少而不可益,多而不可损。其动中伦,其言当务,如是者谓之智。(《必仁且智》,《繁露》卷八,页二十二至二十四)
董仲舒盖以仁义智为人所必具之德,犹《中庸》之以智仁勇为人之达德
也。、
。〔注〕诸德对于人之心理,生理,及其他方面之关系,《白虎通义》更有详说。《白虎通义》曰:〃性情者;何谓也?性者,阳之施;情者,阴之化也。人禀阴阳气而生,故内怀五性六情。情者,静也;性者,生也。此人所禀六气以生者也。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礼者,履也,騍道成
FUDAN80410032899618复旦1|书馆
文也。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信者,诫也,专一不移也。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也。六情者,何谓也?喜怒哀乐爱恶谓六情,所以扶成五性。性所以五,情所以六,何?人本含六律五行之气而生,故内有五脏六府,此情性之所由出人也。一五脏者,何也?谓肝,心,肺,肾,脾也。五脏:肝仁;肺义,心礼,肾智,脾信也。肝所以仁者何?肝,木之精也。仁者好生。东方者,阳也,万物始生。故肝象木,色青而有枝叶。肺所以义者何?肺者金之精。义者断
决。西方亦金,杀成万物也。故肺象金,色白也。。。。。。。。L、所以为礼何?心,火之精也。
南方尊阳在上,卑阴在下,礼有尊皁。故心象火,色赤而锐也。肾所以智何?肾者,水之精。智者进止无所疑惑,水亦进而不惑。北方水,故肾色黑。水阴,故肾双。一脾所以信何?脾者,土之精也。土尚任养万物为之象,生物无所私,信之至也。故脾象土,色黄也。六府者,何谓也?谓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也。府者,谓五脏官府也。故《礼运》记曰:〃六情者;所以扶成五性也。〃喜在西方,怒在东方,好在北方,恶在南方,哀在下,乐在上。何以?西方万物之成,故喜。东方万物之生,故怒。'北方阳气始施;故好。南方阴气始起,故恶。上多乐,下多哀也。(《性情》,《白虎通义》卷八,页二十三至二十八)依〃天人合一〃之观点,诸德固应有此诸根据也。
对于社会伦理,董仲舒有三纲五纪之说。(见《深察名号》篇)所谓三纲者,董仲舒曰:
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必有前,必有后,必有表,必有里。有美必有恶,有顺必有逆,有喜必有怒,有寒必有署,有昼必有夜,此皆其合也。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苏舆云:〃二语疑衍〃)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基义》,《繁露》卷十二,页八至十)
第二篇经学时代/第二章董仲舒与今;《》ff2*
此于儒家所说人伦之中,特别提出三伦为纲。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说,在中国社会伦理上,尤有势力。依向来之传统的见解,批评人物,多注意于其〃忠孝大节〃;若大节有亏,则其余皆不足观。至于批评妇人;则只多注意于贞节问题,即其对于夫妇一伦之行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苟一失节,则一切皆不足论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于是臣、子、妻,即成为君、父、夫之附属品。此点,在形上学中亦立有根据。董仲舒以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白虎通义》亦然。盖儒家本以当时君臣,男女,父子之关系,类推以说阴阳之关系;及阴阳之关系如彼所说,而当时君臣,男女,父子之关系,乃更见其合理矣。
〔注〕所谓五纪,董仲舒未详说。《白虎通义》对于三纲更有发挥;又改五纪为六纪。《白虎通义》云:〃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故《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曰:'敬诸父兄,六纪道行。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人皆怀五常之性,有亲爱之心,是以纲纪为化。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诗》云:'甕甕文王,纲纪四方。'君臣父子夫妇,六人也。所称三纲何?一阴一阳谓之道。阳得阴而成,阴得阳而序。刚柔相配,'故六人为三纲。〃(《三纲六纪》,《白虎通义》卷八,页十八)《白虎通义》更引申以为社会上一切制度,皆取法于五行。《白。虎通义》曰:〃父死子继何法?法木终火王也。兄死弟及何法,夏之承春也。善善及子孙何法?春生待夏复长也。恶恶止其身何法?法秋杀不待冬。主幼臣摄政何法?法土用事亍季孟之间也。子复仇何法?法土胜水,水胜火也。子顺父,妻顺夫,臣顺君,何法?法地顺天也。男不离父母何法?法火不离木也。女离父母何法?法水流去金也。娶妻亲迎何法?法日人阳下阴也。〃(《五行》,《白虎通义》卷四,页四十二)所说尚多,不详引。
人必依此等伦理的规律而行,方可尽人之性,而真为人。董仲舒
曰:。■、
人受命于天,面超然异于群生。入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骧然
30
三松堂全集(第三卷)/中国哲学史(下)
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生五谷以食之,桑麻以衣之,六畜以养之,服牛乘马,圈豹栏虎,是其得天之灵贵于物也。故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谊。知仁谊,然后重礼节。重礼节,然后安处善。安处善,然后乐循礼。乐循礼,然后谓之君子。故孔子曰,不知命亡以为君子,此之谓也。(《董仲舒传》,《汉书》,卷五十六,页十六)
人若无伦常道德,则即不能异于群生而与禽兽无别矣。
(九)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
惟因人之性未能全善,故需王以治之。董仲舒曰: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深察名号》,《繁露》卷十,页十三)
王者受天之命,法天以治人,其地位甚高,其责任甚大。董仲舒曰: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t当是?是故王者唯天之施。施其时而成之(苏舆曰:〃疑脱二字,施疑作法〃),法其命而循之诸人,法其数而以起事,治其道而以出法(苏舆曰:〃疑当作法其道而以出治。〃),治其志而归之于仁(苏舆曰:〃治疑作法。〃;)。(《王道通三》;《繁露》卷十一,页九)
第二篇经学时代/第二章董仲舒与今文经学31〃王者唯天之法。〃〃法其时而成之〃者,董仲舒曰:
然而主之好恶喜怒,乃天之春夏秋冬也。其倶暖清寒署,而以变化成功也。天出此物者(苏舆曰:〃物疑作四〃),时则岁美,不时则岁恶。人主出此四者,义则世治,不义则世乱。是故治世与美岁同数,乱世与恶岁同数,以此见人理之副天道也。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物莫不应天化。天地之化如四时。所好之风出,则为暖气而有生于俗。所恶之风出,则为清气而有杀于俗。喜则为署气而有养长也,怒则为寒气而有闭塞也。人主以好恶喜怒变习俗,而天以暖清寒署化草木。喜怒时而当则岁美,不时而妄则岁恶,天地人主一也。(《王道通三》,《繁露》卷十一,页十至十二)
又曰:
天之道春暖以生,夏署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暖署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圣人副天之所行以为政,故以庆副暖而当春,以赏副署而当夏,以罚副清而当秋,以刑副寒而当冬。庆赏罚刑,异事而同功,皆王者之所以成德也。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也,如合符。故曰,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四时之副》,《繁露》卷十三,页一)'
人主之喜怒哀乐,庆赏刑罚,以四时为法;若皆得其宜,则〃世治〃矣。
〃天之为人性命,使行仁义而羞可耻〃,〃法其命而循之诸人〃,当即〃施成性之教〃,〃继天〃以〃成〃人之善也。董仲舒曰:
32三松堂全集三卷)/中国哲学史(下)
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董仲舒传》;《汉书》卷五十六,页十六)
此王者〃承天意〃以教人之事也。
〃法其数而以起事者〃,董仲舒曰:
王者制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凡百二十人,而列臣备矣。吾闻圣王所取仪金天之大经(俞云:〃金字乃法字之误〃),三起而成,四转而终。官制亦然者,此其仪与?三人而为一选,仪于三月而为一时也。四选而止,仪于四时而终也。三公者,王之所以自持也。天以三成之;王以三自持。立成数以为植,而四重之,其可以无失矣。备天数以参事,治谨于道之意也。一阳而三春,非自三之时与?而天四重之,其数同矣。天有四时,时三月。王有四选,…选三臣。是故有孟,有仲,有季,一时之情也。有上,有下,有中,一选之情也。三臣为一选,四选而止,人情尽矣。人之材故有四选,如天之时固有四变也。圣人为一选,君子为一选,善人为一选,正人为一选。由此而下者,不足选也。四选之中,各有节也。是故天选四堤十二而人变尽矣(苏舆云:〃疑当云:天选四时,终十二,而天变尽矣〃)。尽人之变合之天,唯圣人者能之。所以立王事也。故一岁之中有四时,一时之中有三长,天之节也。人生于天,而体天之节,故亦有大小厚薄之变,人之气也。先王因人之气而分其变,以为四选。是故三公之位,圣人之选也。三卿之位,君子之选也。三大夫之位,善人之选也。三士之位,正直之选也。分人之变,以为四选,选立三臣。如天之分岁之变以为四时,时有三节也。天以四时之选,与十二节相和而成岁。王以四位
之选,与十二臣相砥砺而致极。道必极于其所至,然后能得天地之美也。(《官制象天》,《繁露》卷七,页二十六至三十)
设官分职,均法天之数,非可随便规定也。〃法其道而以出治〃者,董仲舒曰:
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变而有常,反而相奉。微而致远,踔而致精,一而少积蓄,广而实,虛而盈。圣人视天而行。是故其禁而审好恶喜怒之处也,欲合诸天之非其时不出暖清寒署也。其告之以政令而化风之清微也,欲合诸天之颠倒其一而以成岁也(苏舆云:〃两句并疑有误字〃;)。其羞浅末华虚而贵敦厚中信也,欲合诸天之默然不言而功德积成也。其不阿党偏私而美泛爱兼利也,欲合诸天之所以成物者少霜而多露也。(《天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