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哲学史(下)冯友兰-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天之默然不言而功德积成也。其不阿党偏私而美泛爱兼利也,欲合诸天之所以成物者少霜而多露也。(《天容》,《繁露》卷十一,页十二至十三)
此皆人主法〃天之道〃以〃出治〃者也。〃法其治而归之于仁〃者,董仲舒曰:
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苏舆曰:〃有又同。〃;)。事功无已,终而复烚;凡举归之以奉人。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是故人之受命天之尊(卢文弨曰:〃七字疑衍。〃),父兄子弟之亲(卢文弨曰:〃父兄上应有有字。〃;),有忠信慈惠之心,有礼义廉耻之行,有是非逆顺之治。文理灿然而厚,知广大有而博。唯人道为可以参天。天常以爱利为意,以养长为事,春秋冬夏,皆其用也。王者亦常以爱利天下为意,以安乐一世为事,好恶喜怒而备用也。(苏舆曰:〃而备疑当作皆其。〃;)(《王道通三》;《繁露》卷十一,页九
34三松堂全集(第。三卷)/中国哲学史(下)至十)
天以爱利人为意;王者法之,亦以爱利人为意,此点与墨子之学说有相
同处。
董仲舒之社会哲学,注重于均贫富,〃塞并兼之路〃。董仲舒曰:
孔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均。〃故有所积重,则有所空虚矣。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圣者则于众人之情,见乱之所从生。故其制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今世弃其度制,而各从其欲。欲无所穷,而俗得自恣,其势无极。大人病不足于上,而小民羸瘠于下。则富者愈贪利而不肯为义,贫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是世之所以难治也。天不重与。有角不得有上齿。故已有大者,不得有小者,天数也。夫已有大者,又兼有小者,天不能足之,况人乎?故明圣者,象天所为,为制度,使诸有大奉禄,亦皆不得兼小利,与民争利业,乃天理也。(《度制》,《繁露》卷八,页一至三)
〃为制度,使诸有大奉禄,亦皆不得兼小利,与民争利业〃,即所以〃塞并兼之路〃也。此制度,董仲舒以为与〃天理〃合。
董仲舒理想中之土地分配制度,仍为井田制度,所谓:
方里而一井,一井而九百亩,而立口。方里八家,一家百亩,以食—五口。上农夫耕百亩,食九口。次八人,次七人,次六人,次五人。(《爵国》,《繁露》卷八,页十)
自贵族政治破坏后,人民在经济方面自由竞争之结果,秦汉之际,新起
第二篇经学时代/第二章董仲舒与今文学35
之富豪多,贫富不均之现象显。当时有识之士,多以为言。董仲舒盖亦力欲矫此流弊者也。
(+)灾异
天人之关系,既如上诸节所述,故人之行事,若有不合而异常,则天亦显现非常的现象。此天所显现之非常的现象,即所谓灾异。董仲舒曰:
其大略之类,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诗》曰〃畏天之威〃,殆此谓也。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必仁且智》,《繁露》卷八,页二十四)
此谓人之行为有不当,〃天生灾异以谴告之〃。董仲舒又曰:
今平地注水,去燥就湿。均薪施火,去湿就燥。百物去其所与异,而从其所与同。故气同则会,声比则应,其验皦然也。试调琴瑟而错之,鼓其宫则他宫应之,鼓其商而他商应之。五音比而自鸣,非有…神,其数然也。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物故以类相召也。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
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明于此者,欲致雨则动阴以起阴;欲止雨则动阳以起阳。故致雨非神也,而疑于神者,其理微妙也。非独阴阳之气可以类进退也,虽不祥祸福所从生,亦由是也。无非己先起之,而物以类应之而动者也。(《同类相动》,《繁露》卷十三,页四至六)
又曰:
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董仲舒传》,《汉书》卷五十六,页五)
又曰:
人下长万物,上参天地。故其治乱之故,动静顺逆之气,乃损益阴阳之化,而摇荡四海之内。物之难知者若神,不可谓不然也。今投地死伤而不腾相助(孙诒让云:〃当作而不能相动〃)。投淖相动而近,投水相动而愈远。由此观之,夫物愈淖而愈易变动摇荡也。今气化之淖,非直水也,而人主以众动之无已时。是故常以治乱之气,与天地之化相殽,而不治也。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僻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卢文弨曰:〃气上疑脱一字〃。)(《天地阴阳》,《繁露》卷十七,页七)
此谓人之行为有不当,则阴阳之气即机械的受感应而有非常的现象出现。所谓灾异之原因果为上述二者中之何者,或兼为二者,董仲舒未言及。盖阴阳家言中,对于天人相感之理,本有此二说也(见第一篇第七
章第八节)t
(十一)历史哲学
天人关系之密,既如上述,故在董仲舒及一般汉人眼光中,历史之变化,亦遵循天道之规律。汉人对于此天道之规律,历史所遵循者,有二说:一为五德说;此即驺衍〃自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之说,上文已详(第一篇第七章第八节)。此说之根本意思,在汉流行未变;不过用此说以解释实际历史时,各派意见未能尽同。如汉之果为水德;抑为土德或火德?在当时颇为争论之问题。五德说之外有三统说。三统为黑统,白统;赤统。三统亦名三正。董仲舒曰:
三正以黑统初。正日月朔于营室,斗建寅。天统气始通化物。物见萌达,其色黑。故朝正服黑,首服藻黑,正路舆质黑,马黑。大节绶帻尚黑,旗黑,大宝玉黑,郊牲黑,牺牲角卵。冠于阼,昏礼逆于庭,丧礼殡于东阶之上。正白统者,历正日月朔于虛,斗建丑。天统气始蜕化物,物始芽,其色白。故朝正服白,首服藻白,正路舆质白,马白。大节绶帻尚白。旗白,大宝玉白,郊牲白,牺牲角茧。冠于堂,昏礼逆于堂,丧事殡于楹柱之间。正赤统—者,历正曰月朔于牵牛,斗建子。天统气始施化物,物始动,其色赤。故朝正服赤,首服藻赤,正路舆质赤,马赤。大节绶帻尚赤,旗赤,大宝玉赤,郊性洌抢酢9谟诜浚枥衲嬗诨Вダ耖胗'西阶之上。…。改正之义,奉元而起(苏舆曰:〃奉元疑作奉天。〃;)。古之王者,受命而王,改制称号正月。服色定,然后郊告天地及众神,远追祖祢,然后布天下,诸侯庙受,以告社稷宗庙山川,然后感应一其司。所以明乎天统之义也。其谓统三正者,曰:正者,正也。
统致其气,万物皆应而正,统正,其余皆正,凡岁之要,在正月也。法正之道,正本而末应,正内而外应,动作举错,靡不变化随从,可谓法正也。故王者有不易者,有再而复者,有三而复者,有四而复者,有五而复者,有九而复者。王者以制(苏舆曰:〃以疑作之。〃:),一商,一夏,一质,一文。商质者主天,夏文者主地,《春秋》者主人。(《三代改制质文》,《繁露》卷七,页十至十九)
就实际的历史言,则夏为黑统,以寅月为正月。色尚黑。商为白统,以丑月为正月。色尚白。周为赤统,以子月为正月。色尚赤。其继周者,又为黑统。历史如此循环变化,周而复始。〃王者有不易者〃,董仲舒曰:
今所谓新王必改制者,非改其道,非变其理。受命于天,易姓更王,非继前王而王也。若一因前制,修故业,而无有所改,是与继前王而王者无以别。受命之君,天之所大显也。事父者承意,事君者仪志,事天亦然。今天大显已,物袭所代而率与同,则不显不明,非天志。故必徙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者,无他焉,不敢不顺天志而明自显也。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孔子曰:无为
而治者,其舜乎!言其主尧之道而已,此非不易之效与?(《楚庄王》,《繁露》卷一,页十一至十三)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传》,《汉书》卷五十六,页十八),此其…不易者也。〃有再而复者〃为文质;一代尚文,其后一代必尚质以救其弊。〃有三而复者〃即三统三正也。
〔注〕《白虎通义》曰:〃王者必一质一文者何?所以承天地,顺阴阳。阳之道极,则阴道受。阴之道极,则阳道受。明二阴二阳,不能相继也。质法天,文法地而已。故天
为质;地受而化之,养而成之,故为文。《尚书大传》曰:'王者一质一文,据天地之道。'《礼三正记》曰:'质法天,文法地也。'帝王始起,先质后文者,顺天地之道,本末之义,先后之序也。事莫不先有质性,后乃有文章也。〃(《三正》,《白虎通义》卷八,页十四)《白虎通义》更详论三统三正云:〃王者受命必改朔何?明易姓,示不相袭也。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所以变易民心,革其耳目,以助化也。故《大传》曰:'王者始起,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也。'正朔有三。何?本天有三统,谓三微之月也。明王者当奉顺而成之,故受命各统一正也,敬始重本也。朔者,苏也,革也,言万物革更于是;故统焉。《礼三正记》曰:'正朔三而改,文质再而复也。'三微者,何谓也?阳气始施黄泉,动微而未著也。十一月之时,阳气始养根株,黄泉之下,万物皆赤。赤者,盛阳之气也。故周为天正,色尚赤也。十二月之时,万物始牙而白,白者,阴气。故殷为地正,色尚白也。十三月之时,万物始达孚甲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夏为人正,色尚黑。《尚书大传》曰:'夏以孟春月为正,敫以季冬月为正,周以仲冬月为正'。夏以十三月为正,色尚黑,以平旦为朔。敫以十二月为正,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不以二月后为正者,万物不齐,莫适所统,故必以三微之月也。三正之相承;若顺连环也。孔子承周之弊,行夏之时,知继十一月正者,肖用十三月也。〃(《三正》,《白虎通义》卷八,页九至十一)
〃有四而复者〃,即商、夏、质、文也(此商夏非朝代名)。董仲舒曰:
主天法商而王,其道佚阳,亲亲而多仁朴。故立嗣予子,笃母弟。妾以子贵。昏冠之礼,字子以父。别眇。夫妇对坐而食。丧礼别葬。祭礼先臊。夫妻昭穆别位。主地法夏而王,其道进阴,尊尊而多义节。故立嗣与孙,笃世子。妾不以子称贵号。昏冠之礼,字子以母。别眇。夫妇同坐而食。丧礼合葬。祭礼先亨(卢文弨。曰:〃亨,古烹字〃)。妇从夫为昭穆。主天法质而王,其道佚阳,亲亲而多质爱。故立嗣予子,笃母弟。妾以子贵。昏冠之礼,字子以父。别眇。夫妇对坐而食。丧礼别葬。祭礼先嘉疏。夬妇昭穆别位。主地法文而王,其道进阴,尊尊而多礼文。故立嗣予孙,笃世子。妾不以子称贵号。昏冠之礼,字子以母。别眇。夫妻同坐而食。丧礼合葬。祭礼先柜鬯。妇从夫为昭穆。
(《三代改制质文》,《繁露》卷七,页二十至二十四)
此〃四法如四时然,终而复始,穷则反本〃(同上)就实际的历史言,则〃舜主天法商而王〃,〃禹主地法夏而王〃,〃汤主天法质而王〃,〃文王主地法文而王〃(同上)。其继周者仍〃主天法商而王〃。如此循环,所谓〃有四而复者〃也,〃有五而复者〃,一王者起,必封其以前之二代之后,仍称王号,〃使服其服,行其礼乐,称客而朝〃,以〃通三统〃(同上)。绌二代以前之王谓之帝,封五帝之后〃以小国,使奉祀之〃(同上)。又〃尚推〃五帝以前之帝谓之皇,录九皇之后为附庸,所谓〃有九而复者〃也。〃远者号尊而地小,近者号卑而地大,亲疏之义也。〃(同上)
〔注〕一王者起,所以必存其以前二王之后者,《白虎通义》云:〃王者所以存二王之后何也?所以尊先王,通天下之三统也。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谨敬谦让之至也。故封之百里,使得服其正色,行其礼乐,永事先祖。〃(《三正》,《白虎通义》卷八,页十三)所以必存五帝九皇之号,其理视此矣。
又有〃三教〃之说,董仲舒曰:
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继之抹,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董仲舒传》,《汉书》卷五十六,页十八)
尚忠有流弊,必以尚敬救之。尚敬有流弊,必以尚文救之。尚文有流弊,必又以尚忠救之。如是循环,故曰:〃虽百世可知也。〃此即谓一时代有其时代精神。
〔注〕《白虎通义》更详言之曰:〃王者设三教者何?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也。三王之有失,故立三教以相指受。夏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敢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周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继
周尚黑制,与夏同。三者如顺连环,周而复始,穷则反本。教所以三者何?法天地人。内忠外敬文饰之故,三而备也。即法天地人各何施?忠法人,敬法地,文法天。人道主忠,人以至道教人,忠之至也。人以忠教,故忠为人教也。地道谦卑,天之所生,地敬养之,以敬为地教也。〃(卢云:〃疑当有天教一段,文脱耳。〃)(《三教》,《白虎通义》卷八;页十五至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