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哲学史(下)冯友兰-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臁L熳哟旆⒑攀┝睿嗣裰豢煞犹熳印9室滥又猓坏蔚闹撇猛馕抻猩缁岬闹撇茫醋诮痰闹撇靡啾匚蔚闹撇弥接埂4艘庖喔从牖舨际恐迪嗪稀;舨际恳嘁晕袒岵荒芰⒂诠抑舛卸懒⒌闹魅ǎ环裨蚬曳至眩
三孟子43
不存。他又以为若人民只奉个人的信仰而不服从法律,则国亦必亡。(Leviathan;Pt。ii。chap。29)依墨子天子上同于天之说,则上帝及主权者之意志,相合为一,无复冲突;盖其所说之天子,已君主而兼教皇矣。
三孟子
孔子开以讲学为职业之风气,其弟子及以后儒者,多以讲学为职业,所谓〃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也。然能〃以学显于当世〃者,则推孟子(西历纪元前371年?一前289年?)、荀卿。二人实孔子后儒家二大师也。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苏格拉底之在西洋历史。孟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柏拉图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高明亢爽亦似之。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沉博亦似之。
就一面言,孟子对于周制仍持拥护态度,自又一方面言之,则孟子自有其新的政治哲学。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制度中仍有天子诸侯等阶级,但以为政治上之高位,必以有德者居之。其理想的政治制度,为以有圣人之德者居天子之位。此圣人既老,则在其死以前预选一年较少之圣人,先使为相以试之。及其成效卓著,则荐之于天,以为其自己之替代者。及老圣人既死,此少圣人即代之而为天子。然天之意不可知,可知者民意而已。民果归之,即天以天下与之,故荐之于天,即荐之于民也。〃匹夫?天下。,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孟子*万章上》)盖无天子荐之,则不能先为相以自试,不能施泽于民,民不归之也。此理想与柏拉图《共和国》之主张极相似。
孟子之理想的经济制度即所讲井田制度是也。其所讲井田制度,即就原有之井田制度,转移观点,将其变为含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制度也。所谓转移观点者,盖古代土地为国君及贵族所私有,农民受土地
于贵族,为之做〃助耕之氓〃,为之做农奴。故原有之井田制度,乃为贵族之利益。依孟子之理想,乃土地为国家所公有,人民受土地于国家而自由耕种之。其每井中公田之出产,虽仍可为国君卿大夫之禄,〃以代其耕〃,但农民之助耕公田,乃如纳税于国家之性质,非如农奴为地主服役之性质。此理想中之制度,乃使民〃养生送死无憾〃,乃为人民之利益。故谓孟子所说之井田制度,即古代所实行者,非也。谓孟子所说之井田制度,纯乎为理想,为创造,亦非也。二者均有焉。
以上所述之各种理想的制度,即孟子所谓王道、王政或仁政也。仁政何以必须行;仁政何以能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公孙丑上》)〃不忍人之政〃,即仁政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见人之困苦,此即仁政之所以必须行也。人既皆有此心为仁政之根据,此即仁政之所以能行也。孟子因齐宣王不忍一牛之〃觳觫而就死地〃,断其必能行王政。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谓己好货好色,不能行王政。孟子言:〃王如好货〃,〃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梁惠王下》)因己之好货好色,即推而与百姓同之,即〃举斯心加诸彼〃也。若实现此心于政事,则其政事即仁政矣。〃善推其所为〃,即仁也,即忠恕也。孔子讲仁及忠恕,多限于个人之修养方面。孟子则应用之于政治及社会哲学。孔子讲仁及忠恕,只及于〃内圣〃;孟子则更及于〃外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所谓人性皆善也。陈澧曰:〃孟子所谓性善者,谓人人之性皆有善也,非谓人人之性,皆纯乎善也。〃(《东塾读书记》卷三)孟子所谓性善,只谓人皆有仁义礼智之四〃端〃,此四〃端〃若能扩而充之,则为圣人。人之不善,皆不能即此四〃端〃扩而充之,非其性本与善人殊也。故曰:〃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告子上》)
三孟子475:
人何以必须扩充此善端?此亦一问题也。若依功利主义说,则人之扩充善端于社会有利,否则有害,此即墨子主张兼爱之理由也。惟依孟子之意:则人之必须扩充此善端者,因此乃人之所以为人也。孟子曰:〃人之所以为人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离娄下》)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要素,人之名之定义,亦即人之所以别于禽兽者也。人之所以为人者,即人之有人心。《孟子》云:〃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告子下》)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谓饮食及情欲乃人与禽兽所共有,人之所以别于禽兽者,惟在其有理性耳。〃心之官则思〃,能思即有理性也。能思之心为人所特有,乃〃天之所以与我〃者,所以为大体也。耳目之官,乃人与禽兽所同有,所以为小体也。若只〃从其小体〃,则不惟为小人,且为禽兽矣。〃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若听其自然,则能〃陷溺其心〃(《告子上》),人之所以有不善者,即以此也。能思之心,所好者为礼义。故人必有礼义,乃为〃从其大体〃。从其大体,乃得保人之所以为人,乃合乎人之定义。否则人即失其所以为人,而与禽兽同。〃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告子上》)
人性中皆有善端,如扩而充之,则人人皆可以为圣人,此人所皆可以自期许者也。至于人生中他方面之成败利钝,则不能计,亦不必计。孟子曰:〃若夫成?t|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梁惠王下》)又曰:〃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诸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尽心下》)此所谓天,所谓命,皆指人力所无奈何之事,所谓〃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
于此亦可知孟子所以反对利之故矣。孟子以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端。扩而充之,则为仁、义、礼、智之四德。四德为人性发展之自然结果,而人之所以须发展人性,因必如此方为尽〃人之所以
为人者〃,非因四德为有利而始行之也。四德之行,当然可生于社会有利之结果,此结果虽极可贵,然亦系附带结果。犹之艺术家之作品,固可使人愉悦,然此乃附带的结果,彼艺术家之创作,则所以表现其理想与情感,非为求人悦乐愉快也。
不过孟子虽主张义,反对利,然对于义利之辨,未有详细说明,故颇受后人之驳诘。惟孟子与墨者夷之辩薄葬之说,颇可显其非功利主义之态度。彼云:〃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曰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菓裡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滕文公上》)又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棺美也,然后尽于人心。〃(《公孙丑下》)墨家之攻击儒家厚葬久丧,主节葬短丧,纯从功利主义立论。而孟子则不纯从功利主义立论。厚葬久丧,对社会固亦有利。〃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此从功利主义立论以主张厚葬久丧者也。然孟子则但谓厚葬为〃尽于人心〃,此儒家之精神也。
孟子之所谓天,有时似指主宰之天,如〃尧荐舜于天〃之天。有时似指运命之天,如上所说者。有时则指义理之天。孟子因人皆有仁、义、礼、智之四端而言性善。人之所以有此四端,性之所以善,正因性乃〃天之所与我者〃,人之所得于天者。此性善说之形上学的根据也。孟子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
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心为人之〃大体〃;故〃尽其心者〃〃知其性〃。此乃〃天之所与我者〃,故〃尽其心〃〃知其性〃,亦〃知天〃矣。孟子又云:〃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尽心上》)又云:〃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上下与天地同流〃等语,颇有神秘主义之倾向。其本意如何,孟子所言简略,不能详也。
三孟子
〔注〕神秘主义一名,有种种不同的意义。此所谓神秘主义,乃专指一种哲学,承认有所谓〃万物一体〃之境界。在此境界中,个人与〃全〃(宇宙之全)合而为一;。所谓人我内外之分,俱已不存。普通多谓此神秘主义必与唯心论的宇宙论相关连。宇宙必为唯心论的,宇宙之全体,与个人之心灵,有内部的关系;个人之精神,与宇宙之大精神,本为一体;特以有后起的隔阂,以致人与宇宙,似乎分离。佛家所说之无明,宋儒所说之私欲,皆指此后起的隔阂也。若去此隔阂,则个人与宇宙复合而为一,佛教所说之证真如,宋儒所说〃人欲尽处,天理流行〃,皆指此境界也。不过此神秘主义,亦不必与唯心论的宇宙论相连。如庄子之哲学,其宇宙论非必为唯心论的,然亦注重神秘主义也。中国哲学中,孟子派之儒家,及庄子派之道家,皆以神秘境界为最螅辰纾陨衩鼐槲鋈诵扪罡叱删汀5郊抑靡源锎俗铙{境界、最螅康闹椒ú煌5兰宜弥椒ǎ艘源看饩橥遥蝗寮宜弥椒ǎ艘浴ò乱怠ǎㄊ灞净妹剩┤ニ健N尬椅匏剑鋈四擞胗钪婧弦弧H缑献诱苎Ч猩衩刂饕逶谀冢蛲蛭锝员赣谖遥次矣胪蛭锉疚惶逡病N矣胪蛭锉疚惶澹艘杂懈艉抑剩矣胪蛭铮坪醴掷耄思床弧ǔ稀āH簟ǚ瓷矶稀ǎ馗从胪蛭镂惶逯辰纾颉ɡ帜笱伞āH缬馗从胪蛭镂惶逯辰纾蛴谩ò乱怠ㄖ椒āK健ㄇ克《校笕誓伞āR运∏笕剩匀是蟪稀8撬∮肴式宰⒅卦谌∠宋抑缦蓿蝗宋抑缦尴蛭矣胪蛭镂惶逡印4私馐凸厦献又疽夥癫豢芍稳逯苎В蚪酝蒲艽艘庖病
如孟子哲学中果有神秘主义,则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即个人在最高境界中之精神状态。故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公孙丑上》)至于养此气之方法,孟子云:〃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公孙丑上》)
此所谓义;大概包括吾人性中所有善〃端〃。是在内本有,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此诸善〃端〃皆倾向于取消人我界限。即将此逐渐推扩,亦勿急躁求速,亦勿停止不进(〃而勿正〃,焦循《孟子正义》引《诗?终风》《序笺》及《庄子?应帝王篇》《释文》谓〃正之义通于止〃:)。〃集义〃既久,则行无〃不慊于心〃,而〃塞乎天地之间〃之精神状态,可得到矣。至此境界,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四老子
孔子之时,据《论语》所载,有〃隐者〃之徒,对于孔子之行为,常有讥评。孟子之时,有杨朱之徒,持〃全生保真〃之学说。此即后来道家者流之前驱也。后来道家者流,分为老庄二派。道家之有老庄,犹儒家之有孟荀也。(《老子》一书出在孟子后,辩论甚多,兹不详举)
古代所谓天,乃主宰之天。孔子因之,墨子提倡之。至孟子则所谓天,有时巳为义理之天。所谓义理之天,常含有道德的唯心的意义,特非主持道德律之有人格的上帝耳。《老子》则直谓〃天地不仁〃,不但取消天之道德的意义,且取消其唯心的意义。古时所谓道,均谓人道;至《老子》乃予道以形上学的意义。以为天地万物之生,必有其所以生之总原理,此原理名之曰道。故《韩非子,解老》云:〃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二十五章)道之作用,并非有意志的。只是自然如此。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道即万物所以如此之总原理,道之作用,亦即万物之作用。但万物所以能成万物,亦即由于道。故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道为天地万物所以然之总原理,德为一物所以然之原理,即《韩非子》所谓〃万物各异理〃之理也。《老子》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二十一章)又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管子?'!》术上》云:〃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其谓所得以然也。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
四老子
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故言之者无别也。〃此解说道与德之关系,其言甚精,由此而言,则德即物之所得于道而以成其物者。《老子》所云〃道生之,德畜之〃,其意中道与德之关系,似亦如此,特未能以极清楚确定的话说出耳。〃物形之,势成之〃者,吕吉甫云:〃及其为物,则特形之而已巳有形矣,则裸者不得不裸,鳞介羽毛者,不得不鳞介羽毛,以至于幼壮老死,不得不幼壮老死,皆其势之必然也。〃形之者,即物之具体化也。物固势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