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焚书-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则可免入室而操戈。然而贤者疑之,不贤者害之,同志终鲜,而公亦竟不幸 
为道以死也。夫忠孝节义,世之所以死也,以其有名也,所谓死有重于泰山 
者是也,未闻有为道而死者。道本无名,何以死为?公今已死矣,吾恐一死 
而遂湮灭无闻也。今观其时武昌上下,人几数万,无一人识公者,无不知公 
之为冤也。方其揭榜通衙,列公罪状,聚而观者咸指其诬,至有嘘呼叱咤不 
欲观焉者,则当日之人心可知矣。由祁门而江西,又由江西而南安而湖广, 
沿途三千余里,其不识公之面而知公之心者,三千余里皆然也。非惟得罪于 
张相者有所憾于张相而云然,虽其深相信以为大有功于社稷者,亦犹然以此 
举为非是,而咸谓杀公以媚张相者之为非人也。则斯道之在人心,真如日月 
星辰,不可以盖覆矣。虽公之死无名可名,而人心如是,则斯道之为也,孰 
能遏之!然公岂诚不畏死者!时无张子房,谁为活项伯?时无鲁朱家,谁为 
脱季布?吾又因是而益信谈道者之假也。由今而观,彼其含怒称冤者,皆其 
未尝识面之夫,其坐视公之死,反从而下石者,则尽其聚徒讲学之人。然则 
匹夫无假,故不能掩其本心;谈道无真,故必欲划其出类:又可知矣。夫惟 
世无真谈道者,故公死而斯文遂丧。公之死顾不重耶!而岂直泰山氏之比哉!” 
     此三者,皆世之贤人君子,犹能与匹夫同其真者之所以高心隐也。 
     其病心隐者曰:“人伦有五,公舍其四,而独置身于师友贤圣之间,则 
偏枯不可以为训。与上訚訚,与下侃侃,委蛇之道也,公独危言危行,自贻 
厥咎,则明哲不可以保身。且夫道本人性,学贵平易。绳人以太难,则畔者 
必众;责人于道路,则居者不安;聚人以货财,则贪者竞起。亡固其自取矣。” 
此三者,又世之学者之所以为心隐病也。 

… 页面 53…

     吾以为此无足论矣。此不过世之庸夫俗子,衣食是耽,身口是急,全不 
知道为何物,学力何事者,而敢妄肆讥诋,则又安足置之齿颊间耶!独所谓 
高心隐者,似亦近之,而尚不能无过焉。然余未尝亲睹其仪容,面听其绪论, 
而窥所学之详,而遽以为过,抑亦未可。吾且以意论之,以俟世之万一有知 
公者可乎? 
     吾谓公以“见龙”自居者也,终日见而不知潜,则其势必至于亢矣,其 
及也宜也。然亢亦龙也,非他物比也。龙而不亢,则上九为虚位,位不可虚, 
则龙不容于不亢。公宜独当此一爻者,则谓公为上九之大人可也,是又余之 
所以论心隐也。 

… 页面 54…

                              夫妇论因畜有感 

     夫妇,人之始也。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兄弟,有兄弟然后 
有上下。夫妇正,然后万事无不出于正。夫妇之为物始也如此。极而言之, 
天地一夫妇也,是故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 
明矣。而又谓一能生二,迎能生气,太极能生两仪,何欤?夫厥初生人,惟 
是阴阳二气,男女二命,初无所谓一与理也,而何太极之有。以今观之,所 
谓一者果何物,所谓理者果何在,所谓太极者果何所指也?若谓二生于一, 
一又安从生也?一与二为二,理与气为二,阴阳与太极为二,太极与无极为 
二。反覆穷诘,无不是二,又乌睹所谓一者,而遽尔妄言之哉!故吾究物始, 
而见夫妇之为造端也。是故但言夫妇二者而已,更不言一,亦不言理。一尚 
不言,而况言无,无尚不言,而况言无无!何也?恐天下惑也。夫惟多言数 
穷,而反以滋人之惑,则不如相忘于无言,而但与天地人物共造端于夫妇之 
间,于焉食息,于焉语语已矣。《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 
元,万物资生。资始资生,变化无穷。保合太和,各正性命。”夫性命之正, 
正于太和;太和之合,合于乾坤。乾为夫,坤为妇。故性命各正,自无有不 
正者。然则夫妇之所系为何如,而可以如此也夫!可以如此也夫! 

… 页面 55…

                                  战国论 

     余读《战国策》而知刘子政之陋也。夫春秋之后为战国。既为战国之时, 
则自有战国之策。盖与世推移,其道必尔。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 
明矣。况三王之世欤! 
     五霸者,春秋之事也。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也?盖是时周室既衰,天 
子不能操礼乐征伐之权以号令诸侯,故诸侯有不令者,方伯、连帅率诸侯以 
讨之,相与尊天子而协同盟,然后天下之势复合于一。此如父母卧病不能事 
事,群小构争,莫可禁阻,中有贤子自力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是以 
名为兄弟,而其实则父母也。虽若侵父母之权,而实父母赖之以安,兄弟赖 
之以和,左右童仆诸人赖之以立,则有劳于厥家大矣。管仲相桓,所谓首任 
其事者也。从此五霸迭兴,更相雄长,夹辅王室,以藩屏周。百足之虫,迟 
迟复至二百四十余年者,皆管仲之功,五霸之力也。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 
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 
田,诸侯亦莫之正也。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其势 
不至混一,放不止矣。 
     刘子政当西汉之未造,感王室之将毁。徒知羡三王之盛,而不知战国之 
宜,其见固已左矣,彼鲍、吴者,生于宋、元之季,闻见塞胸,仁义盈耳, 
区区褒贬,何足齿及!乃曾子固自负不少者也,咸谓其文章本于《六经》矣, 
乃讥向自信之不笃,邪说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 
绳世,则其视鲍与吴亦鲁、卫之人矣。 

… 页面 56…

                                  童心说 

     龙洞山农叙《西厢》未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 
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 
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 
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 
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人,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 
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 
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 
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易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 
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 
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 
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 
则政事无根抵;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 
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 
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有言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 
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似文乎?盖其人既假, 
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 
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再。满场是假,矮 
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 
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 
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 
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 
为杂剧,为《西厢》,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大贤言圣人之道,皆 
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 
说甚么《六经》,更说甚么《语》《孟》乎?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 
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懵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 
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 
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 
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懵弟子,迂阔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 
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 
之渊蔽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 
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 页面 57…

                               忠义水浒传序 

     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 
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 
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 
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 
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 
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真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 
其愤。敢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 
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夫忠义何以归于《水浒》也?其故可知也。夫水浒之众何以一一皆忠义 
也?所以致之者可知也。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若以小贤役 
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 
者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 
矣。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 
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 
也。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 
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 
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最后南征方腊,一百单 
八人者阵亡已过半矣;又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二童就计于“混 
江”。宋公明非不知也,以为见几明哲,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决非忠于君 
义于友者所忍屑矣。是之谓宋公明也,是以谓之忠义也,传其可无作欤!传 
其可不读欤!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贤 
宰相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朝廷矣。兵部掌军 
国之枢,督府专阃外之寄,是又不可以不读也,苟一日而读此传,则忠义不 
在水浒,而皆为干城心腹之选矣。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于城腹心, 
乌在乎?在水浒。此传之所为发愤矣。若夫好事者资其谈柄,用兵者藉其谋 
画,要以各见所长,乌睹所谓忠义者哉! 

… 页面 58…

                                子由解老序 

     食之于饱,一也。南人食稻而甘,北人食黍而甘,此一南一北者未始相 
羡也。然使两人者易地而食焉,则又未始相弃也。道之于孔、老,犹稻黍之 
于南北也,足乎此者,虽无羡于彼,而顾可弃之哉!何也?至饱者各足,而 
真饥者无择也。 
     盖尝北学而食于主人之家矣。天寒,大雨雪三日,绝粮七日,饥冻困碚, 
望主人而向往焉。主人怜我,炊黍饷我,信口大嚼,未暇辨也。撤案而后问 
曰:“岂稻粱也欤!奚其有此美也?”主人笑曰:“此黍稷也,与稻粱埒。 
且今之黍稷也,非有异于向之黍稷者也。帷甚饥,故甚美,惟甚美,故甚饱。 
子今以往,不作稻粱想,不作黍稷想矣。” 
     余闻之,慨然而叹,使余之于道若今之望食,则孔、老暇择乎!自此专 
治《老子》,而时获子由《老子解》读之。解《老子》者众矣,而子由称最, 
子由之引《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夫未发之中,万物之奥, 
宋儒自明道以后,递相传授,每令门弟于看其气象为例如者也。子由乃独得 
微言于残篇断简之中,宜其善发 《老于》之蕴,使五千余言烂然如皎日,学 
者断断乎不可以一日去手也。解成,示道全,当道全意;寄予瞻,又当子瞻 
意。今去子由五百余年,不意复见此奇特。嗟夫!亦惟真饥而后能得之也。 

… 页面 59…

                                送郑大姚序 

     昔者曹参以三尺剑佐汉祖平天下,及为齐相,九年而齐国安集。严助谓 
汲长孺任职居官无以逾人,至出为东海,而东海大治。今观其所以治齐治东 
海者,实大不然。史称汲黯戆,性倨少礼。初授为荣阳令,不受,耻之;后 
为东海,病卧闺阁内,岁余不出。参日夜饮醇酒,不事事。吏舍日饮歌呼, 
参闻之,亦取酒张坐饮歌呼;与相应和。此岂有轨辙蹊径哉!要何与于治而 
能令郡国以理也? 
      《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以余所闻,则二子者,将不免以其不正之身,肆于民上。不庄不正,得罪名 
教甚矣。而卒为汉名相,古之社稷臣者,何也?岂其所以致理者或自有在, 
彼一切观美之具有不屑欤?抑苟可以成治,于此有不计欤?将民实自治,无 
容别有治之之方欤?是故恬焉以嬉,邀焉以游,而民自理也?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