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生活-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他觉得从电影的角度讲,这部片子已经很好了。

    至少有让人看下去的念头,没有太过沉重,葛尤的表演很到位,每一次的心理转变都拿捏的恰到好处,这是一次精彩的表演。

    “尤哥,就这种表演,你的片酬可以翻倍了。”在回去的路上,林子轩打趣道。

    “不行,这次准备的不够充分,有几个地方没把握好。”葛尤谦虚道。

    第二天,张亿谋打电话给林子轩询问情况。

    他问了不少人,结果不太理想,他似乎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的负面评价。

    作家们普遍认为这部电影的文学性太差,就连一些导演都觉得张亿谋这次失手了,放弃自身的风格后,找不到方向了。

    “我觉得挺好,拍摄手法和故事很搭配。”林子轩回答道。

    “你说得对,大家可能认为我这部片子采用了常规的拍法,看上去像以前的老电影,因为风格上显得没想法,在他们看来,我的电影就是要在影像上有出其不意,显然是他们的思想落后了。”张亿谋在电话里解说道。

    听得出,他急需找到认同者,来证明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电影语言是手段,最重要的是表演内容,这一次我反着来,故意拍一部看起来挺傻的电影,这种朴素的拍法适合《活着》这部电影的风格,就不管他们了,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我们自己要有自信。”张亿谋接着说道。

    这时候,张亿谋还不知道,从《活着》放映后,就有告状信寄往总局和各个宣传部门。

    这些人认为《活着》思想反动,别有用心。
………………………………

第二百零九章 搏一搏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一篇小说或者一部电影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只有人民币才会有那种超级待遇。

    当初《活着》在《百花》杂志上发表的时候,就有人说过这篇小说的思想反动,这个词语在九十年代以前的华国非常流行。

    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和社会主流意识不合拍,或者说是背道而驰。

    进入九十年代,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成了重心,一切向钱看,也就没什么人关心这些了。

    不过总有一部分人对此念念不忘,并认为自己是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卫道者自居,他们不愿意看到新思想和新事物的出现。

    一旦看到类似的苗头,就会不遗余力的进行打压。

    这种状况在学术领域和作家群体中尤为严重,这些人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话语权,在各个部门有影响力,不容小觑。

    林子轩对此的态度是视而不见。

    这批人觉得自己代表着正义,你不可能用言语说服他们,这是思想观念的不同,争论的意义不大,他没那么多闲工夫打嘴仗,有时间不如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当社会上对《顽主》和《活着》进行批判的时候,他基本上都保持缄默。

    在《活着》放映过了几天后,林子轩听到消息,这部电影被人告了。

    他起初没有在意,觉得很正常。

    这部片子涉及到敏感的年代,总会有人出来闹事。

    张亿谋在电影学院放映《活着》不会引起太大反响,学生就算是有不同意见顶多是争论一番,不可能在媒体上发表意见或者给相关部门写告状信。

    可一群作家和演艺圈内的人看了电影,肯定会有想法。

    林子轩觉得最终还是要看上面的态度,看看张亿谋的关系够不够硬,能不能过了审查这一关,如果上面觉得没问题,这些攻击就毫无用处了。

    然而,事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报纸上出现了一系列批判性的文章,包括这部电影的思想内涵,导演的拍摄手法等等,一看就是内行人写的,剖析的头头是道。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他还接到了长河文艺出版社的电话,这家出版社极为关注《活着》这部电影,已经先期印刷里,就等着电影上映了。

    出版社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认为这部电影怕是危险了。

    林子轩想了想,给总局的副局长吴振辉打了个电话,吴振辉虽然主管的是电视方面,不过应该了解内情。

    “吴局,我打听下,《活着》那部电影现在是什么情况?”林子轩询问道。

    “这个事啊,放心吧,和你的关系不大,你就不要参与进来了。”吴振辉提点道。

    这么一说林子轩有些明白了,这不是针对他来的,主要对象还是张亿谋。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张亿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华国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导演,势必会有人看他不顺眼,这种情况很常见。

    这次好不容易找到了张亿谋的把柄,自然会发动攻击。

    有些人可能成事不足,败事却绰绰有余。

    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还有去年田状状那件事,风头还没有过去,张亿谋这时候把电影送上去审查,有点“顶风作案”的意味。

    总局怕是也不好处理,如果通过了,会给人一种错觉,既然张亿谋能拍这种片子,我们也能拍,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如果直接给枪毙了,也会引起支持张亿谋的那部分人的反弹。

    于是,他们采用了惯用的手段,那就是拖字诀,打回去让张亿谋修改,并且非常笼统的提了几条修改意见,比如主题有问题,立意不清楚等等。

    一旦导演看到这种让人一头雾水的修改意见,就说明你这片子问题大了去了。

    要是那种详细到某段情节需要删除的修改意见,说明这片子还可以挽救一下。

    张亿谋在电影圈混迹多年,熟悉里面的各种规则,看到这种修改意见就知道这片子通过审查的希望不大,也就是私下里被枪毙了。

    总局不会直接下文件说禁映,只说是需要修改。

    在电影圈,张亿谋的人脉比林子轩强大。

    林子轩能打听到的事情他同样知道,甚至很清楚是哪些人向总局告的状。

    这么多年下来,他总会在有意或者无意中得罪一些人,比如在选角上没有用某人推荐的演员,也可能某次发言有映射某位老前辈的嫌疑。

    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与人接触,难免会产生矛盾。

    有人处理的圆滑一点,矛盾就少一点,有人性子直一点,得罪的人就多一些。

    张亿谋不想接受这种结果,这毕竟是一部花了300万美金的片子,他花费了心血,对片子抱有极大的期望。

    他期望拿奖来证明自己,更不能让投资商赔本。

    像这类艺术片想要卖个好价钱,只有参加国际电影节才能引起全球片商的关注。

    欧洲三大电影节,法国戛纳的规模最大,片商最多,所以投资商才想让《活着》参加戛纳电影节,以张亿谋的名气,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完全没问题。

    只要拿了一两个大奖,就会受到片商的青睐,这部片子的成本就赚回来了。

    不过没有通过总局的审查私自参加国外的电影节,这是违规行为。

    张亿谋不由得想起了田状状,八年不能拍片的处罚实在是太严重了,他承受不起。

    他思考良久,想到了一个办法,从现在开始他要保持低调,不对《活着》发表任何意见,不出席任何活动,就在家里呆着。

    与此同时,让宝岛的投资商把片子送去戛纳,他不去戛纳,不参与任何和戛纳电影节相关的事宜,就算是片子真的获奖,他也要继续低调下去。

    到时候,他可以说自己毫不知情,是宝岛的投资商为了收回成本的个人行为。

    这无疑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只要他的态度够诚恳,做足面子上的功夫,相信总局的处罚不会太过严厉,这部片子还有在国内上映的可能。

    到了这个时候,张亿谋还是想着搏一搏,看看运气如何。

 
………………………………

第二百一十章 第一版

    这件事在电影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大家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聊上两句。

    有人感慨总局的审查太严,有人觉得这几年张亿谋做事太绝。

    自从张亿谋在国际上拿了几个大奖之后,他和国内电影圈的联系就没有以前那么紧密了。

    他不缺拍片子的资金,外边有大把的投资商愿意出钱,他不需要在体制内委曲求全。

    当国内的导演为了一两百万的拍摄资金求告无门的时候,他拿着几百万美金拍着自己想拍的片子,当国内的导演为了得奖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金牛奖特意为他改变了规则,允许合拍片进入评奖范围。

    这种差距难免会让人有想法。

    张亿谋和港台以及海外的电影人越走越近,忽视了和内地电影圈的交流,时间长了,关系难免生疏,交情也要依靠经营。

    就像这一次,大家谈起张亿谋,愿意帮他说话的人不多,大多数人是冷眼旁观,有人甚至是落井下石,这是社会的常态。

    林子轩从中得出一个结论。

    做事不能太独,要讲究利益均沾,一个人不能占尽所有好处,否则总有吃苦头的一天。

    由于电影《活着》没有通过审查,上面风声很紧,长河文艺出版社不愿意冒险,准备处理掉印好的两万册图书,出版社打电话问林子轩要不要。

    林子轩就让出版社给他寄过来一些,反正不要白不要,就是送人也好。

    这是有正规书号的图书,可以上市销售,只是出版社不想承担风险。

    几天后,他到邮局领取包裹,发现有五个大麻袋,里面恐怕有几百本书,他其实只想要几十本就行了,没想到出版社这么大方。

    出版社剩下的一万多册估计都被当成废纸处理了。

    林子轩把麻袋装到车上,运回家中,辛苦的卸下来,放到客厅里,对着这五个大麻袋,他不由得发愁起来。

    就算是认识的人一人送一本,也就几十本,那些没交情的人也不好意思送,人家还以为他在显摆呢,这事儿还真没什么好显摆的。

    这些书放在家里占地方,捐给图书馆估计人家也不会要这么多。

    这时候,慕姗姗下班回来了。

    “怎么这么多?你不是只要了几十本么?”慕姗姗惊讶道。

    “我觉得这是出版社在表示不满,给我出难题呢,你说咱们家就这么大地方,放哪儿好呢,总不能用来引火吧?”林子轩说笑道。

    “说什么呢,这可是你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哪儿不能放啊。”慕姗姗不满道。

    “这倒是,没有一本出版的小说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作家,这下子咱们家终于有俩作家了,可惜这本书没挣到钱。”林子轩自嘲道。

    “这不是钱不钱的事,你这本书比我写的那本重要多了,我那本别人看看就过去了,你这本能够流传下去,以后总有体现它价值的时候。”慕姗姗自信道。

    “你这么一说我不打算送人了,这可是第一版啊,出版社的销毁之后,剩下的都在咱们手里,太稀有了,都能拍卖了。”林子轩调侃道,“到时候咱们一年拍卖十本,这也够拍卖个几十年的。”

    “瞧你那小气劲,真到你那么出名的时候还在乎那点钱啊。”慕姗姗鄙视道。

    “也是啊,还是送人得了。”林子轩点头道。

    俩人卷起袖子,打开麻袋,把里面的图书整理出来,一摞摞的放在桌子上,总共五百本,看起来还挺壮观。

    整个房间内弥漫着一股油墨的香味,这是书香。

    慕姗姗拿起一本书,封面相当简单,就是一幅抽象画,还有一段摘自书里开头的文字。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村舍田野。”

    《活着》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或许以后再出版这本书的时候,封面上会印上一连串的荣誉,比如被张亿谋拍成电影,或者获了什么大奖,被名人评价等等。

    这是第一版,最简单的一版。

    有了这几百本书,房间里书香不散,总能闻到油墨的味道,朋友来做客的时候会夸赞,你们真不愧都是搞文艺的。

    “咱们这算是书香门第了。”林子轩玩笑道。

    林子轩和慕姗姗拿着小说送人,都是送给相熟的人,或者说值得送的人,也有熟人会上门讨要,这是关系特别好的。

    想知道林子轩的圈子里有那些人,只要看这人手里有没有第一版的《活着》就清楚了。

    他第一批送的自然是葛尤和冯晓刚等人。

    电影《活着》不能在国内上映,对葛尤有不小的影响,这毕竟是他主演的电影,准备了那么长时间,没办法被国内的观众看到实在是可惜了。

    这次主要针对的是张亿谋,作为演员,葛尤只是受到牵连。

    那些人虽然批判电影,却没有批判葛尤,甚至有人还认为葛尤表演的很好。

    现在,葛尤面临着一个选择。

    《活着》被送往戛纳电影节参展,张亿谋为了避嫌不会出面,他打电话给葛尤,想让葛尤和巩莉一起前往法国戛纳参加电影节。

    一个是如果片子获奖,有人可以上台领奖,还有主演的出现可以增加片子的关注度。

    巩莉不用说,是国际影星,葛尤的影响力主要在国内,在国际影坛还属于新人。

    这正是他踌躇不决的原因。

    这部片子没有通过审查,属于违规参赛,他要是跑到戛纳,有点不合适,在上面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他是个不愿意惹麻烦的人。

    “尤哥,你只是个演员,这件事和你关系不大,去国际影展见见世面没什么不好,说不定还能拿个影帝回来呢。”林子轩劝说道。

    “算了吧,我心里有数,没戏。”葛尤摇头道,“再说了,我连英语都说不利索,外国人也不认识我,又不能帮着卖片子,去干嘛啊,有巩莉去就够了,来回坐飞机挺贵的,别浪费人家的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